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184)+番外

作者: 容姝姑娘 阅读记录

“这有啥好想的,还是在这一片拆了盖呗,反正也没有几户人家,让他们往里搬搬就行。”木月指着地图道。

白露却迟疑了,半晌,她才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我不想破坏寨子里的这些房子。”

这话一出来,木月就不说话了,如果可以,她又哪里想拆了这些房子呢,这都是木家堡那些牺牲了的先辈们最后的记忆啊。可人总要往前看,为了寨子里的下一代,总是要发展的。

“拆了确实可惜。”周允之也说了一句。

白露不仅仅是因为感情方面觉得可惜,之前就说了,木家堡这些房子在建造的时候是请了很厉害的木匠祖师爷来规划的,用的也是上好的料子,不是说大话,单单比料子这块的话,怕是不少王府状元楼都没有木家堡的料子好,毕竟木家堡的山里宝贵的料子多得很。

而且整个寨子建得很有特色,从四个门的规划来看,看着是方形的,但其实所有屋子都是围绕着中心广场,一圈一圈往外扩张的。干黑活那会儿,忠义堂和当家的住在最中心,其他队长住后面一层,如此类推出去。

如果有俯瞰图来看,整个木家堡的建筑群非常美,放在后世绝对可以当网红旅游景点那种。

因为料子好,木年又年年修这些房子,所以建筑都比较结实,白露和周允之都觉得,这样拆了太可惜了。

“从这边把城墙往外扩怎么样?”周允之指着地图上的一处位置。

第95章 省军区来人

“咱们以后不种地了吗?”木月看着白露指出来的位置有些迷茫。那位置在缓冲区,就是瓦窑厂那一带。

木家堡作为天然关隘,它的地形称得上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整个木家堡坐落在一座纯石头的山丘上,山丘下是自然形成的密鲁河河道。相对于周围的悬崖峭壁来说,这只是峡谷里的一座小山丘,比旁边的峡谷空地高了些而已。从空中鸟瞰,木家堡呈三环相聚的形式,周围的两个环是平坦的峡谷,拱卫着中间突出的山头。

这两个峡谷环,一个位于木家堡的左上侧,在河东,是木家堡唯一能耕种的地,眼下在种植红薯土豆。另一个环位于木家堡的右下侧,在蜿蜒的密鲁河西,正是原来的缓冲区,现在瓦窑厂所在的位置。这一片的地更多,但由于兔灾的原因都荒废了。

两个环都不在城墙范围内,种土豆的小环靠近有野兽的西山,虽然耕种的时候有危险,但兔灾影响不到。建了瓦窑厂的大环位于木家堡往姚县的位置,宽阔却深受兔灾伤害,这边不用考虑野兽的问题,所以白露才会把篮球场和排球场建在这边。

木家堡当年能躲在山里自给自足,靠的就是这两个环的耕地。眼下瓦窑厂的工人们天天开工,又有知青们消灭兔子,木月正计划着把大环的地重新挖出来种上粮食。

“不种,这里就算种也只能种红薯土豆,收益不高。照咱们的发展形式,厂子只会越来越大,早晚是要扩招的。但是月儿,我还是希望能保持木家堡原来的样子,不如趁着现在厂子规模不大,直接朝外发展。”

别看知青们沉迷于网兔子,但是这群年轻人非常懂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在一片山林里抓得差不多就会转战其他地方,小兔子和怀孕的母兔子全给放了。被他们抓过的山林虽然成不了兔子,但不代表兔子绝迹了,要是种了玉米小麦和豆子,必然是要减产的。

“月儿,你要相信咱们的政府,这是咱们工农组织自己建立起来的新政府,哪怕它不是十全十美,依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你和大当家担心的那种百姓流离失所的事情永远不会再发生,木家堡是烈士故居,也不会有人要来“剿匪”。”

心底最隐秘的顾虑被白露说出来,木月一时之间不知道要说什么。她自小接受的教育便是要以寨子里的村民为重,木家堡不能被人扼住咽喉,要永远有退路。

虽然她和阿奶信任白露,白寨子里的事情和制药厂的事情都交给白露来折腾。但其实寨子里的狩猎队并没有多少人参与到制药厂的工作当中去,不管是烧砖头种植药材还是在寨子里巡逻,村民们都会尽量参加狩猎活动。这便是他们的退路,就算有一天木家堡制药厂被省里市里兼并了,搬迁了,村民们依然能够自给自足,影响不到大家的生计。

所以她才会在兔灾影响弱化后打算把地种起来,如果不是没办法,谁喜欢让兄弟姐妹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打猎呢。那些荒地是祖祖辈辈们开挖了上百年才挖出来的,虽然荒废,说是荒废,其实大家会有意识的清理,不让那边长树木,要重新种回来不难,可一旦盖了房子,那这片地就真的没有了。

“我晚上和奶奶叔爷们商量商量,看看大家的意见。”这边地面积可不小,木月也不敢自己做主。

令木月没想到的是,木年和其他长辈们对这件事持支持态度。

“傻月儿,你也不看看咱们寨子里今年有多少小媳妇怀娃,我昨天才听说,银花又怀上了。制药厂才一年就扩了这么多出去,照这么下去,咱们拆了大半个寨子都不够。但是咱们寨子里也是有人口增加的。”

想着今年那些肚子鼓起来的小媳妇,木年露出一丝温柔。对于她来说,知青们始终是外人,她并不相信这些知青们会永远留下来,他们早晚是要走的,而寨子里新生的娃子,才是未来的希望。人丁兴旺,是每一个领头人都想看到的景象。

虽然白露科普了许多早孕晚孕和多胎的危害,但是木家堡的人们对于生孩子这件事还是非常热衷。这和大家的心理创伤有关系,以银花为首如今到了孕龄的这一批年轻人,正是当初长辈们外出征战留下的孩子,在他们小的时候,家里有叔伯姑姑婶婶,每人都有一个大家庭,享受着大家的疼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