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218)+番外
他们也会对成熟的黑玉草进行采收,炮制后储存一个日夜都有人守卫的仓库里,由白霜半夏几人每天送药粉进厂进行药品配比。
除了黑玉草,清明后木家堡在河对岸往外种植了一批药材,新来的工人们正在重复着老员工们干过的活计,木家堡如今的药材种植面积,已经高达两千多亩,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且其他村子也在同步发展,比如小河村那边就种了一千多亩。
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等改革开放来了,姚县有人居住的山林,怕是超过三分之二都能种上药材。
除了自然种植的,野生的药材收购量也越来越大,今年一年,姚县所有大队的村民都来木家堡卖过药材,甚至连柳河公社都没有逃脱。
赵家在前两年还能清高,他们自己不用甚至也不允许自己公社的人用木家堡的药,不允许大家往木家堡卖药材。但制药厂越来越大,产出的药品又好又便宜,周围的公社也因为卖药材日子越过越好之后,柳河公社的普通百姓坐不住了。
据白露得到的消息,那边除了赵家之外的所有姓氏联合起来,跟赵家闹了一场,而赵家也不是铁板一块。儿女出息的赵家人在村子里过得好,高高在上,他们可以不在乎这点利益,但普通的农民不行。
赵家和木家堡不同,赵家以前多次挑衅,还抓过木家堡的普通人,而木家堡非常团结,所以整个木家堡的人,都觉得他们更赵家是死仇。
但木家堡从来没有对赵家的普通人下过手,死了的那些都是民兵队或者主动跟着去挑事的,这就导致了赵家有一部分人觉得他们和木家堡仇恨没那么大。
再加上赵家重男轻女严重,柳河公社姑娘少,很多媳妇是外来的,这些媳妇做媳妇的时候地位不高,但等男人死了当了婆婆,好歹在儿子跟前说话也有几分用,尤其是有足够利益的时候。
外姓人闹事,自己族里人也是各种小心思,柳河公社那边今年就没有平静过。
赵睿德差点被罢免,公社书记同时也是族长赵建功风风火火的回来灭火,这次骚乱被强压下去。
但民众们不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柳河公社不让卖,那他们的岳父是其他村的,岳父卖的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白露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倒也没有拒绝收这些药材,直接跟来代卖的人说,这些药材会单独放在一起单独制药,以后这些药品会卖到他们大队,他们必须得保证这药里没毒。
这些亲戚一听吓坏了,纷纷不敢再帮忙,赵家那边又闹起来。
白露加强了木家堡的安保工作,就是想看看,赵建功能忍到什么时候。柳河公社这个毒瘤,绝对不能留到改革开放再解决。
八月份,这是个大晴天,马帮的汉子们风风火火的骑着骡子回来,说是出去学习的船员们开着大船到了华县,很快就要回来了,让寨子里的人做好准备。
作者有话说:
第114章 赵家封河
八月份的密鲁河度过了涨水期,水面和缓平静,波光粼粼的水面折射着绿色的光芒。云省四季如春,两岸树木郁郁葱葱。那银色的轮船就像一支利剑,破开这绿意,朝着众人急射而来。
“啊嘛!这就是大轮船啊!这个头赶上咱们那小渔船十几艘大了吧!”
“我看最少得二十艘!”
“速度也太快了,嗖的一下就来了,看着咋那么怕人哟。”
大河边人挤人,整个寨子男女老少都跑来看稀罕,这可是他们木家堡的船,姚县唯一的轮船啊,这咋能不稀罕!
木年鞭炮都准备了一大堆呢!
轮船驾驶室里,廖杰扶着额看着骚包的楚席江:“你差不多得了,等会儿刹不住速度吓到乡亲们小心木月抽你!”
“放心,我心里有数。”
楚席江嘴上这样说着,手上倒是没闲着,大船的速度渐渐慢下来。其实轮船速度虽然快,但平时也不至于像老乡们刚刚形容的那么夸张,这不是他见外面人多,想给大家秀一把嘛。
宜市来的李师傅和张师傅看着年轻轻的小伙子好笑,这想炫耀的行为不丢人,别说这两个小伙子了,就是他们运输队,新船回来那天,队长不也秀了一波吗。
不过看着外头绵延的大山,两人着实吃惊,他们这趟出差,木家堡是给足了差旅费,船上的姑娘伙子们也十分上道,人选定下来后就给他们一人送了一个礼盒。
那礼盒两人拿回去拆了,烟酒糖茶布料点心全是供销社的里的好货,底下还有腊干的兔子和鸡,甚至有女人用的擦脸霜。这放哪里都算是重礼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药盒,里面有十几种药,张师傅家里老娘白天还嘀咕了两句这人咋这么不讲究,哪有送礼给人家送药的,这不是咒人家嘛!结果当天晚上隔壁家小孙子发高烧,邻居来问有没有退烧药,他想起白天翻看的时候刚好有一个袋子上面写了退烧药,翻出两颗给人家,并把服用药量给人家看了。
“上面说成年人吃一颗,三岁到十四岁的吃半颗,三岁以下吃三分之一。你家贵生十岁,给孩子吃半颗吧。”
那邻居没见过这种药,不过他们码头这边离医院很远,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先给孩子试试。
第二天邻居跑来感谢,说孩子是急性肺炎,去医院的路上烧就退下去了。比以前医院开的退烧药好使。医院里的医生问孩子吃过什么药,他们把药袋子拿给医生看,人家看了木家堡制药厂几个字,就跟他们说这个厂的药好,还问他们从哪里买到的,想跟他们买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