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228)+番外
这一年的腊月注定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很多年后,大队长们垂垂老矣,都依然记得今天,他们等在木家堡,坐在会议室里,看着主席台上一箱箱的钱两眼冒光,十几个会计抱着厚厚的账本,白医生站在主席台上,会计每报出一个大队,她便从箱子里拿出一沓贴着这个大队名字的钱,双手递给上台的大队长,送上一句:“谢谢,辛苦了。”
这一年,小河村大队红遍整个姚县,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如今有四年生的三七、重楼、天麻等贵重药材,其他当年份生长药材也比其他大队多,仅仅一年的分红,小河村拿了八千六百块!
正月还没过完了,鲁国荣就把拖拉机开进了小河村,拖拉机上还拉着一台小型脱粒机,看得其他大队的人红了眼。连赵家的几个大队都扩大了药材种植面积。
等时间走到1977年的时候,木家堡把药材种到了牛宝山大队的交界点,整个姚县所有的大队山林里都种上药材,周围的安县、华县、平县、明县种植药材量也逐年升高。
刚刚过完年,白露便宣布了一则消息。
第118章 高考准备
厂区布告栏前,拿着包子馒头窝窝头的工人们议论纷纷。
“招收高级老师,月工资45,我的天,这真的假的啊!”
“布告栏都贴出来了,还真的假的。学校里那批学生,第一届今年都上初三了,明年就要高中。初中部现在有老教授们在带,也不知道这批老师是找了教高中还是让教授们继续教高中。比起咱们,这些孩子可真幸福啊,没钱读书可以申请助学贷款,连伙食费都能申请。大学教授给他们做老师,学出来了工作板上钉钉。这是上辈子积了多少德才有这么好命啊。”
“这好命十年前给你你要不要?”
“那肯定不要啊,那时候谁知道会有个白医生啊。”高个子的工人咬了一口雪白的馒头,感叹白露的厉害。随即又吐槽道:
“不过这考的也太杂了吧,看着都害怕,简直比高考还多。”
“你也不看看工资,省城的老师都没有45呢,这可只是工资哦。再说了,这不是还有一年吗,努力努力,也不是没有可能。”
连上工的时候都有人在讨论,毕竟这工资是真的高。制药厂的工作虽然好,但有一点,每天都在药堆里,人都能腌出药味儿。以前有些人觉得当老师挣的比不上在药厂,还要被熊孩子折腾,但呆久了又觉得老师比他们自由。加上高工资,心动的人非常多。
因为木家堡学校的专业性质,孩子小班教育。不当班主任的老师,每天只有上午有课,下午可以去药材兼职。只要保证晚上能备好课就行。
班主任虽然要全天跟学生,但额外有一份补贴。比如最早进来的廖芳她们,孩子下午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她们也跟着学习,带这一届八年的时间,廖芳学得认真,木家堡在这方面有考试渠道。廖芳通过了这个考试,以后带新一届的时候,她们也可以作为自己班级的中草药学老师,这又是另外一份工资。
如今白露把将要招的基础老师工资定得这么高,心动的人很多。要这些知青吐槽啊,木家堡哪里都好,当地人不欺生,老员工帮助新员工,就是年年都要考试这一条让人崩溃,考不过要重考还要扣工资,简直要命。
但也正是因为木家堡的考试之风,员工们在工作之余并没有放弃书本。他们养成了平时看书的习惯,且这边才说要扩招呢,到了晚上,就有老知青东拼西凑愣是凑了一套教科书出来,勤快的那一批都能开始抄书了。
不过这生意当天晚上被泡汤了,原因是厂里印刷了课本出来,员工可以以成本价来买。
很多人都不理解白露找几个老师为什么搞得这么轰轰烈烈的,白露只是笑笑不说话。她总不能告诉大家,再过几个月,高考就要恢复了,我这是找老师吗?我这是给他们一个理由让他们去好好复习啊。
白露还特意交待了温润檀逸舟几人,让他们最近好好看看书本,没有说具体原因。几人见问不出结果,没再问便答应了,也不知道心里脑补了多少。虽然舍不得温润这样培养好的人才,但白露还是想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把这样一个物理天才留在厂里做销售,白露过不了心理那一关。
比起之前的人才稀缺,如今的木家堡的后备力量可谓十分充足。
第一批入学的孩子今年上初三,木家堡高中的资料早就办理完全,到时候孩子们会进行中考,哪怕白露不会把分数线和学费定得很高,但必然会有部分学生不愿意继续上学。可能因为家庭原因想早点出来挣钱,可能实在学不进去文化课。
老师会劝说一次,但实在不愿意的,制药厂会吸收进来,自己学校培养的人,对自家企业的归属感肯定要强一些,专业知识也会更硬一些。
至于继续上高中的孩子,白露是打算培养成大学生的,这个时代的文凭用处非常大。至于他们学成后愿不愿意再回木家堡工作,白露其实不是很在意,只要这些人不危害社会,只要他们在为国家做建设,那木家堡就不算白白培养了他们一场。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白露的个人喜好原因,凡是接受过木家堡助学贷款的学生,里面有一条是关于出国工作、移民的,这一条的违约金非常非常高,高到了天价的地步。
木家堡教的是中医,很多治疗手法和药方,在这会儿都是不外传的。白露自认为她不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接受不了自己大把钱培养出来的孩子跑其他国家去做贡献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