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250)+番外
这地方离运输队不远,靠着运输队的关系,东西还真的挺齐全,不仅有本地的布匹外市的糖,连海边的海带紫菜虾干鱿鱼瑶柱都有。
“海带和虾干怎么卖?”这些东西在海边不稀罕,但在林市却是紧俏货,许多人家只有在宴客的时候才舍得买一点,走亲戚都是非常体面的节礼了。
“一等的好货,半点儿泥沙不带,海带四毛六,虾干两块八。”卖东西的小伙子见来的几人穿着体面,脚上的皮鞋都是百货商城里最好的,笑盈盈的回话,还把袋子打开些来让白露细看。
“是不错。”白露拿起一捆海带翻了翻,内里也没有夹杂着其他东西。
北平在旁边拉拉她的袖子:“姐,你想买海货?”
“这个也合适。”白露点点头,谁知北平见她点头了,便把她拉到身后,对着小伙子就道
“你这做生意不实诚,海边一毛二,九毛六收来的东西,几百公里路你翻了几个倍,哪有你这么心黑的。我们是真想要,也有钱买,但你不能看我们有钱就把我们当傻子呀。”
那小伙子没想到北平把进价说得那么准,一拍腿道:“姑娘你小声点,知道您了解行情,那您也要晓得,路是不远,可这几年道上不太平啊,有人抢有人查的,我们弄这么点东西也不容易,您看着价格高,大家伙儿一起分下来真没挣几个钱。就这林市,我这儿绝对是最便宜的了,别的地都卖到三块了。看您是行家又长得俊,真要买,我给您便宜一毛钱怎么样”
接下来的十分钟,白露三人就看着北平和那小伙子你来我往,一句一句的套话,愣是把四毛六的海带杀到了三毛八,一块八的虾干杀到了一块五。
乖乖,这不得了啊,小姑娘年纪不大,这杀价的功夫怕是连温润都甘拜下风。
这个价格在林市的确很便宜了,要白露自己来,她最多能谈下来几分一毛,趁着这么个大杀器在,白露直接让北平把其他东西的价格也谈下来,把这摊子给包圆了,也不用他们拿回去,那小伙子送货上门。
“原来是运输队的,姑奶奶是自己人您早说啊,咱这不是浪费了半天口水吗!”小伙子听了地址就无语。
他们做这些生意的,和运输队那边都或多或少沾点儿亲戚关系,他就是帮姐夫卖东西的。小伙子说的也是实话,这两年劫道的猖狂,跑长途那是要命的事,对于驾驶员们在驾驶室里带带点儿私货,几乎成了业内心照不宣的事情。只要你不放到车厢里影响正常运输,上面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
也正是因为这些劫道的,运输队损失大,所以外地货价格高,但自己人定然要便宜些的。
“你不懂,我就喜欢这么个过程。”北平乐呵呵的道,她很小就喜欢杀价,觉得有成就感,但现在都是供销社明码标价,这点小爱好要找个施展的地方还挺难。
有了这一遭,白露便把想买的东西和大致数量告诉北平,三人跟在北平身后,看着她在黑市上大杀四方,他们只要负责给钱和拿东西就行了。
这一天北平过得充实,白露几人也看得乐呵,倒是何叔和蔡婶,看着一筐一筐送回来的东西,头都大了,这几个孩子,不会是把市场都搬空了吧。
不放心的蔡婶也顾不得其他了,连忙去找孩子。等听到白露的想法后,蔡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想劝又不好劝,只能跟着白露搬东西。
这一天下来比坐车还累,北平连家都没回,吃了饭就睡到了沙发上,等张澜找来,人都睡熟了,张澜只好自己回去看孩子。
第二天是周日,陈刚一大早领着儿女过来,何东来兄弟也带着老婆孩子早早回家,还有得了消息的胡家,全都拎着东西聚在院子里,看白露买的东西咂舌。
都是熟人,白露也没客人,招呼着大家帮忙分成小份打包,纺织厂的这几天就能送过去,其他的等去乡下的时候何东来帮忙拉过去。
大家坐在小马扎上干活,讲完了木家堡的事情,白露又问起两家去下乡的儿子。
“说起开,建华和南顺也去了好多年了吧,现在怎么样了?”
陈刚和何明还挺有缘,都是三儿一女,何家的孩子白露不太熟,但偶尔过来运输队拜年,几个哥哥都会带着他们出去玩,拿自己省的零花钱给他们买东西吃。
陈家不一样,大家住在一个院子里,比起沈建设的几个孩子,陈家兄弟几个和白露他们更像兄妹。
陈建民大了白露七八岁,小时候陈刚交代他要照顾白露兄妹三人,在纺织厂那几年,他便带着他们玩。陈建民原本是个听话的孩子,但从沈建设再婚后,他便经常和梁满仓打架,白露两辈子遇见的人里,陈建民和陈建军两人是为她打架最多的。
因为那个时候白露还没有拜师,年纪又小,只能依赖别人。后来到了沈家村,她跟着师父练武,便能自己打回去。
也是白露他们去了沈家村后几人才陌生起来,后来陈建民去上大学,见面就更难了。他毕业后进了政府部门,前几年才调回来。
陈建军比白露大五岁,他是顶替了母亲在罐头厂的工作。因为陈家两个孩子都有了工作,和白露同岁的老三陈建华又只比妹妹陈桂枝大两岁,陈刚便让陈建华下乡,去了边疆农场。
何家这边也差不多,老大何东来进了运输队,蔡婶在国营饭店当大厨,把何西往弄了进去。当时老队长还没受伤,何南顺去了山西,何北平是前几年才毕业的,张家那边给她找了一个临时工,现在还没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