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253)+番外
沈建兵红了眼,聂城走后,他一直难受,母亲也伤心。上个月从广播里和报纸上看见白露的名字和照片,沈建兵一眼就看出那是自家侄女,可是村里人都不信。
有那相信的,也是来说风凉话看热闹,毕竟白露他们走了就没有回来过,没想到这才没多久,兄妹三人就回来了。
沈建国和沈建元原本扛着锄头走在后头,这一听侄子侄女回来了,锄头扔给旁人就跑过来。
“真是我侄子侄女回来了,走走,赶紧回家去。”沈建元年纪不大,白晨他们刚来的时候他还在念书,也是他带这几个孩子最多,揽着白晨包就往家里带。沈宏图几人也跟在后头白晨聊家常。
到底是一起长大的,哪怕多年不见,但几句话一聊生疏就没了,娶老婆生儿子挣工分,话不完的家常。
人群外头,17岁的沈满全和20岁的沈满玉紧紧拉住面色难看的兄长:“大哥二哥你们冷静点,咱妈都没了多少年了,你们忘记她打架多厉害了吗?身边还跟着人,大伯叔叔和堂哥他们都站在她们那边,你们冲上去,吃亏的是自己。”
沈满玉看着两个冲动想找事的哥哥,简直欲哭无泪,要不是怕连累到自己,她真的不想管他们。
当年沈家四个孩子被送来的时候,最大的沈满才只有十三岁,他和老二沈满业最得梁媛喜欢,也是最听妈妈话,小时候针对白晨三人最多的。
并且,年纪比其他几个孩子大一点的沈满才,也是除了沈满仓兄妹外,唯一一个知道他们身世的孩子。他并不觉得母亲做错了,在沈满才心里,他的母亲和父亲最早认识,他们本来就该在一起,是其他人破坏了他们。
这孩子的三观,从小就是不正的,他双标且偏激。
母亲的死让他们恨透了梁家和马家,但是对于白晨几人,他们也没有好感,尤其是这些年,他们在沈家村受尽苦楚,当面被人叫“杀人犯的狗崽子”,暗地里被那些大孩子打。
而白晨几人,因为每个月寄回来的东西,村里人人夸他们,那些人时不时的拿他们和白晨几人对比。导致沈满才慢慢把所有恨都转移到了白晨白露身上,觉得他们阴魂不散,就是故意不想让他们好过,才寄东西过来。
不仅仅是白晨几人,他对养着他的奶奶和叔伯们也没有半点感恩之心。
纵然人都是有私心的,沈建兵沈宏图等人因为养大了白晨他们有感情。而这几个孩子呢,以前沈建设发达的时候,他们每次回来都拿鼻孔看人,小小年纪对他们颐指气使当下人看待,明里暗里的欺负白晨他们,这样的孩子,谁喜欢得起来。
但沈建兵他们也没有针对或者亏待他们,不管是吃穿用度还是上学,给他们的待遇和其他几个孩子都是一样的。
他只是伯父,养是情分不养是本分,沈建兵自认为做得可以了,但沈满才还是觉得他看不起他们,心里对他有怨。
这一点连他的两个弟妹都看不下去。
沈满玉和沈满全,一个是女孩子,上头又有嘴甜心狠的沈满满,不受重视。另一个年纪太小,没有被灌输太多的恶意,来了沈家村后又被老太太和沈建兵好好教导,性子倒是没有两个哥哥那么左。
沈建兵对他们好,因为是女孩子,大伯母在她青春期关注得也很多,沈满玉甚至觉得,在沈家村过得也不错。
她知道她小时候对不起白晨几人,那会儿沈满满经常利用她栽赃他们,沈满玉还太小,姐姐怎么说她就怎么做。现在想起来,真的不该。
她懂得羞耻,当然也明白,当年的事情,白家并没有对不起他们父母和他们的地方。
甚至对于沈满仓和沈满满的身世,沈满玉都觉得不耻,自己立场不正,又怎么好意思怪别人。
沈满玉明白父母不是好人,而叔伯奶奶对他们不错了,如今能落户沈家村过安生日子,她不想再横生波折。
“沈满玉,你到底是哪一边的,你忘了咱妈了吗?就因为他们!咱妈死了都得在这个村里被人嘲笑!就因为他们,老子在这个村里挨了多少打!”
沈满才对沈满玉的叛徒行为很生气,作为婚后的第一个能见光的儿子,他是被溺爱长大的,性子独惯了,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来了沈家村也对着弟妹们大呼小叫的,嘴里骂着不算,竟然还朝沈满玉扇了一巴掌。
沈满玉再好的脾气也被这巴掌给打没了,松开手就嘲讽道:“
“我放开你,你去啊,去了之后人家不管奶奶活着把奶奶接走了,我倒要看看你那个张嘴就要三转一响的媳妇怎么娶!你有能耐别吃人家寄来的东西,别花人家寄的钱啊!”
看着两个哥哥,沈满玉眼里暗藏鄙视,她自认为不是什么好人,以前对不起人家,但她敢认。不像哥哥,这些年,占着奶奶的关系,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甚至最近筹彩礼还暗搓搓的跟奶奶按时让姐姐多寄点钱回来,结果人回来了还好意思找人家麻烦,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脸。
原本还在闹的沈满才听了这话猛然哑火了,他被亲妹妹戳到了痛处。奶奶和沈建兵一家住在一起,又不是亲生的,人家也不可能给他们盖房子娶媳妇。
所以哪怕沈满才兄妹四人被并不懒,每天下地干活挣工分,但只盖房子这事儿就够他们头疼的,哪怕不愿意承认,但这些年能攒下的钱,确实离不开白晨三人寄回来的东西。
见到白露几人衣锦还乡而滋生出来的不甘和怒气被他压下去,说到底,沈满才也只是一个偏激些的普通人。在利益跟前,他也只能认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