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277)+番外

作者: 容姝姑娘 阅读记录

“想好了,您老以为,我为什么宁愿被人骂奸商也要把霜露旗下的产品定那么高的价格?钱挣回来了不就是拿来用的吗?这才是用在钢刃上。”

“原来你也知道人家骂你奸商啊。”陈大夫笑着说了一句,眼睛却有些红。

底层的百姓们和前线的战士们最能体会到白露的好,也是最支持白露的人,因为木家堡制药厂出的药效果又好又便宜,因为白露给上万名知青们带去了希望。

但是对于那些家庭条件很好,养尊处优长大的少年人来说,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求医不能的情况,白露的所作所为他们感触不深。他们与白露打交道最多的反而是如桃李年华这类高价护肤品。

桃李年华的价格昂贵,就是家里有人拿着五级以上工资的买一套都要心疼很久,对于这么高的价格,自然有人要抱怨的。这样的人,京城最多,他们不止抱怨,有些还跑去举报白露,然后被自家长辈训斥一通。

“我这才哪到哪啊,要真的嫌贵,这东西根本卖不出去,哪里会卖断货。”

白露笑着应了一句,又把话题扯到规章制度上来。她知道各家如今的情况,所以她自己捐款的事情只是提了一嘴,陈大夫原本想捐一点都被她拒绝了,就是怕其他会员难做。

后面是关于学校方面的,白露和教育部这边沟通过,几大医学院会招聘一批老中医进去做老师,如果有学生周围接触不到中医,但又像陈业华一样确实有天赋的,也可以通过考大学的方式来加入。

最后则是医疗事故的坚定和医生考核的,这些条款分得很细,都是白露曾经遇见或者听说过的问题。其他大夫看不懂的,她会一条一条给大家解释为什么制定这条,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

这些规章制度商议了整整五天才最终定下来,由白露去政府部门递交走程序。关于中医协会的事情基本定下来了,但中医们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白露也没有放弃这个机会,接下俩的一周,白露把医生们分成了三组,在京城义诊,为中医协会扬名的同时也是为中医正名。

老大夫很喜欢这样的义诊活动,毕竟白露把开销都给包了,好吃好住的不说,还能近距离接触到各家的绝学,在义诊的同时又能学习。这样的好事哪里找。

义诊进行了一周,年轻的大夫们受益匪浅,很多以前不明白的地方在这次的义诊活动里都被解释得清清楚楚。期间还有一位叫赵允的小伙子,他擅长内科专研脾胃治疗,但他师父偏偏擅长接骨针灸,在这次活动中,他师父发现孩子很多地方他教不了,最后竟然请求另一位内科大夫帮忙带两年。

而那位大夫惜才,竟然也同意了。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可以说,这一场交流会,领导们满意,白露满意,参加的中医满意,京城得到免费治疗的老百姓们也很满意。

中医研讨会结束后,白露和陈大夫却没有闲下来,他们要在京城成立一所像木家堡学校那样的中医学校。毕竟中医这东西还是要从小培养,这件事已经得到了领导的支持,教育部那边连场地都选好了,如今主要是老师的问题。

“我有六个弟子,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最多一周过来上几节,坐镇是不成的,吴家和柳家那边,有真本事的人要么出国了要么人没了,留下的几房庶出都只学了个皮毛,给孩子们启蒙还行,但再高深的就不成了。”

陈大夫的想法,是想让白露亲自来坐镇,但想想也不可能,白露还有木家堡那一大摊子事不说,霜露正在扩张期,她不可能一直留在一个地方。

“让我的二徒弟云华来吧,这孩子天分好性子稳,能担起这个责任。”

云华是跟在白露身边学得最久的,眼下兰绣坊总部设在京城,泽兰在这里坐镇,佩兰在京城上大学,她过来也不算寂寞。

中医这边的事情忙了一个多月终于搞定,但白露也没时间休息,她和莉莉丝等人谈完合作之后便让人在京城找房子,霜露是走国际化的,在京城必须有个门面。

而制药厂这边,白露把黑玉草的几个方子捐出去了,但去痹丸这些可没有,所以制药厂还是会按照计划扩张。在京城也需要一个门面,白露便想找栋带院子的办公楼,一边将就着一边自建。

这样的地方并不好找,一个多月过去,楚席江等人找了几处白露去看了都不合适,最后说来也巧,白露买的四合院这条街的居委会大妈听见了些风声,来问白露这件事。

“对,要大些的,房子破旧也没关系。”

“那我带你去看个地吧。”

大妈介绍的地方离白露他们的四合院不远,就在巷尾靠近湖边的地方。

“这里在民国那会儿是一个地主家出钱建的女校,人家自己出钱搞的嘛,规模不大就一栋两层小楼,但前面带了个操场,地方可不小。后来给军阀占了,他们那个啥,特务军统拿来做办公楼,哎呀我的妈,成天在这折腾人,不晓得弄死了多少人在这里。后来解放了斗地主分房子,大家都说这里闹鬼,各家都怕分到这块地儿,居委会便拿出来搞集体厂,结果搞一个败一个搞一个败一个,最后还有个杀千刀的跑这儿来上吊,这就彻底荒下来了。上头说了,要是有人愿意买,可以便宜点。”

因为白露的院子就买在附近,而这“鬼区”在附近也是出了名的,所以大妈也没瞒着她,把这院子的前因后果都说了一回。

白露看着这院子,陷入了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