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299)+番外

作者: 容姝姑娘 阅读记录

厂里知道这个情况后,不仅从巡逻队里抽了一队人去帮助他们清理滑坡山林,还每户发了一百多块钱的慰问品,后又免费发放了药材种子。

他们只是合作关系,别说全国,怕是全世界都找不出她这样的老板了吧。她确实把这些村民们留在村里种地,但是她也给了最好的保障,比如木家堡学校,因为优渥的工资,如今有不少大学生来应聘。大学生教小学生在后世很正常,可这是八十年代,高考刚刚恢复,全国多少大城市的中学老师都还只是高中毕业呢。

这些孩子出息了考了好大学去城里,要接父母去,那他们的山林也是可以租给同村人的。白露并没有限制他们飞出大山的机会反而给了他们助力。

药材价格随着生活水平每年都上涨了,她做到这个地步凭什么不能给自己一个高保障?

白露态度坚决,支书们也知道这是唯一的办法了,只能回村后把这事儿告诉那些违约的农户。

一开始确实不少人都炸了,那可是一百万啊,几辈子都挣不来的钱!万一这家具厂以后还能开起来或者木头还有其他销路,他们签了这个也与他们毫无关系了。

这些人自然不想签,但这会儿着急的不是白露,她那么忙呢,因为这堆事情,霜露那边好几项原本要她去处理的事情都交给白晨了。

赵正驰虽然给白露找了一堆事情,但白露也拿到了好处,霜露的工厂一直和制药厂在一块儿,如今有了这三块地,白露便打算拿出两块来建厂,把霜露分离出来。

还有学校的孩子们,现在每年都有不少毕业生,有些孩子虽然考不上大学,学医方面也不足以进入医院继续学习,但是其中也有不少人按摩、推拿、拔罐这些学得不错,放到工厂里做普通工人太可惜了,白露打算把剩下的一块地拿来建养生馆和美容院。

姚县这边交给了陈业华来负责,他如今手下有不少人,也不必凡事亲力亲为。白露把美容院这边的设想和手法教了他一遍,他便能自己找到适合的人来负责。

白露则和运输船一起,带着赵正驰运过来的机器去了林市。

不得不说,赵正驰这人做生意确实挺顾及亲戚的,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商人,绝对不会在知道姚县有黑玉草生长基地之后,还跑到这里来办木板床、家具厂和造纸厂。

桂省林市这边多适合啊!

云省缺水,山林里的树木生长得慢,林市呢,这里雨水充沛,有大片大片的速生林。虽然速生木压出来的木板不如名贵树木结实,但是这东西便宜啊!对于眼下穷得一个箱子传三五代的老百姓来说,漂亮便宜的家具不正是他们最需要的吗?

白露曾经答应过沈家村要在这边建厂,所以哪怕林市没有黑玉草生长,白露要在这边建了药厂,如今在这边负责的人是和白晨一起在知青农场待过的明霞。

这位小姐姐哪里都好,就是太长情了。

她还在知青农场的时候就喜欢白晨,但是爱情这种事情没有道理,白晨对于活泼开朗的明霞一直只有普通朋友的情义。反而对重度社恐的陈可一见钟情。

明霞也是个大气的女孩子,在白晨和陈可确定心意之后便大方祝福,把精力全部放到了事业上。

她聪明好学,上大学前就在木家堡担任管理层,大学毕业之后,她和白晨他们一样,给教育部这边捐献了一笔钱后放弃了国家分配的工作,回到了木家堡。

因为明霞原本就是桂省人,白露便把她调到这里来。她这些年一直单身,拒绝了所有追求者,也没有人敢问她是不是还在喜欢白晨,因为她在白晨恋爱后就很少出现在对方身边,两人几乎断了联系。但她的事业确实不错。

“三个厂都放到林市贵县吗?”

明霞看着眼前的机器心头火热,因为这边还没有地,所以白露是租了一块地来放这些东西。

“对,这边的交通比林市本身还发达,尤其是水运,且这边还有不少农户种植甘蔗,听说以后还会增加种植面积,蔗料废渣也是可以造纸的。”

第二天,白露约了贵县的主官见面,对于白露要来投资的事情,贵县政府非常高兴。桂省这边也有一个工业招商城市,但是离他们比较远,靠不上。

而且贵县这边虽然也多山,但是他们多的是石头山,药材生长的数量远远比不上林市那边,造成贵县如今的发展只能靠石矿和河沙的开采,这是吃自己的资源。

县政府这边不想贵县坐吃山空,积极拉投资,但这不上不下的实在不好办,白露能来投资,他们别提多高兴了。

第157章 楚席江的骚操作

白露和县里的领导就着地图大致选了几个区域,然后又政府的干事领着白露他们去实地查看。

厂子为了运输方便,离江边很近,所以选址要考虑的地方很多。白露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询问过去这些年暴雨来临时的淹水情况,还要让人去打听查看周围村庄的民风。

这个问题很重要,有些民风彪悍的地方,会把投资者坑得血本无归,比如集体强偷,比如堵拦运输车辆收过路费等等。

半个多月,白露跑了几十个地方,才把工厂的地址定下来。

如今国家刚刚开始发展,城市扩张缓慢,白露选择的这个位置在附近有码头但大部分是荒地的区域。

只有少部分涉及到村民和大队财产的需要征收,其他地方可以直接和政府对接买过来。村里的支书就是老村长,在村里威望很高,在白露来的第一天就打听清楚白露要干嘛,然后又缠着政府的干事问了白露的大致心理定位,自己召集村民写了一份愿意被征收土地的保证书,全村人竟然每一户都签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