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39)+番外
并不是所有的退役战士都有慰问,但木家堡的这些老战士不同,当初走的时候,一家家的去,仅留有独女和老人在家中。回来的这些,既是英雄也是烈属。出发之前,村里有326户,近四千人。建国之后,虽然也还剩下三百多户,却不足千人。如今大部分老人过世,寨子里只有两百余户人家了。最少的那户都有三张烈士光荣证,最多的那家,足足十二张,这是名副其实的英雄村。
每年的慰问品是直接从省军区下拨,由木家堡自己选出十户人家做代表接受慰问。往年是七一送进来,日子快到了,县里便将就着一起。东西不多,主要还是党和国家做个表示,他们记得英雄村的付出。
最先去的这一家正是家里猎狗怀了崽的木桃家,木桃今年二十来岁,打战那会儿,她刚出生没多久。家里人丁兴旺,她有四个姨妈三个叔叔,有的结婚了,有的刚成年,加上她父母,全跟着奶奶走了,小姨是偷偷跑了去的。十二个人去,回来的只有十二张证书,只剩下她和爷爷相依为命。
见木月领着两个战士进来,木桃眨眼就明白他们的来意,放下猪食洗干净手,带着一群人去了正房。墙上贴着证书,供桌上摆着灵牌,木桃点燃香,用民族语言跟长辈说军队来人探望了,国家没有忘记他们。
白露跟着上了三炷香,鼻头酸酸的,走出主屋,才发现自己泪流满面。
这是她最直观的一次面对战争的残酷,和那些冰冷的文字不一样,这十二个人,有几个还能找到照片,穿着长衫拿着大刀意气风发。但更多的,什么都没留下。
第二家主人和白露很熟,正是给她试药的阿奶木金凤,身上有不少暗伤,腿脚受冻严重,在白露来之前,已经出现麻木的状态。但阿奶心态很好,还能打趣小战士也没有找对象,乐呵呵的要给他介绍。
走完了流程,阿奶不见外的道:“你们来这一趟,想来是有人要往省里跑一遭的,一事不烦二主,露儿,帮我写封信,咱们还有多少做好的药丸子,都叫他们捎去给张达成那老小子,跟他说清楚,这药吃了要是好,钱一分都不能少的给寄过来。”
金凤阿奶说得霸气,两位小战士可不敢接话。他们不是新兵蛋子,张达成老爷子虽然没见过,名声可是不小,那可是省军区的副司令啊!
木家堡这制药厂,真是不得了哦,就这么个小作坊的东西,竟然都敢往那位手上送。
第24章 白晨的困境
在木家堡制药厂越来越规范的时候,七百公里外的红旗农场,长着小虎牙的年轻姑娘叫住扛着锄头满身疲惫却依然英俊的男人,小声又快速说道:“白晨,邮递员来了,我刚听见你的名字,趁着人没走你快去。”
白晨谢过姑娘,拿着锄头往门卫室赶,到的时候,邮递员刚对完单子打算离开。
“同志,请问有没有白晨的包裹信件”白晨气喘吁吁的叫住邮递员,好在赶上了。
“有,一个包裹一封信,都在这儿呢。”
当着邮递员的面,白晨顶着办公室里那人的黑脸拿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只手拎着包裹一只手扛着锄头往回走,方向和自己宿舍相反。
“你妹妹又给你寄包裹了?这次没被拆吗?!”檀逸舟打量了一眼这原装的包裹,惊讶出声。
“运气好有人看见邮递员给我说了声。”白晨解释一句,没管包裹,先拆了信件。
白露和白霜担心得没错,梁媛确实在白晨下乡的事情上作妖了。知青农场不像插队那样一个村只接收几个人,就他们这一批,同来的有八百多知青,林市的就有四十多。
这四十多人基本是跟梁媛关系好的那个知青办主任精挑细选的,要么是仇富心强天然憎恨白家,要么是小时候和白晨又矛盾,要么是收了梁媛的钱。
总之,刚来三天,他外公是资本家这件事就在整个农场传遍了,其他人自动远离他。后来白晨救过京城来的檀逸舟一回,两人脾气相投,檀逸舟的几个同乡也觉得这小伙子不错,便玩到了一起,他们几人家里有些关系,那些同乡才不敢太放肆。
要说那些人和白晨之间,也不算什么大矛盾,但人与人相处就是这样,善与恶都是循序渐进的,在农场的数次交锋中,白晨和这些人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那些人也怕他出息了以后报复。
半年前,他们找到了一个损招。
农场的管理者主要是战士,但由于这个农场建设的时候用到了周围大队的一片地,所以也有几个本地人。这些当地人以陈毛三为主。这陈毛三大面上也倒过得去,但他有一个软肋,年轻时候伤到了命根子,就一个独女,眼珠子一样护着长大,完全宠坏了。
这个坏并不是性子作什么的小毛病,说说这姑娘的光辉战绩吧,她原来嫁给镇上一家富户,那人长得俊,听说是陈宝儿是耍了些手段才结成的缘分。但不管怎么样,婚都结了,那人便也踏踏实实过日子。
可没几年,修建农场的时候凿石头,这人被飞石砸瞎了一只眼睛还毁了容貌,陈宝儿就开始作妖了。当时她怀着二胎,作天作地的要吃果子,让丈夫去隔壁大队偷偷给他买了一篮子石榴回来。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才叫狠毒,陈宝儿提着这篮子石榴“大义灭亲”,公开举报丈夫偷窃集体财产,卖的那人自然不敢承认,最后她丈夫被**,她卷了家产顺利离了婚。
那些人使出的招便是给陈宝儿介绍了白晨,陈宝儿最喜欢年轻英俊的小伙子,整个农场里最耀眼的就是白晨檀逸舟几人,但她蠢毒他爹可不蠢,陈毛三有自知之明,檀逸舟几人他们搞不定。这些人把白晨的身世半真半假的一抖露,正好合了陈宝儿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