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41)+番外

作者: 容姝姑娘 阅读记录

作者有话说:

小天使们点点收藏呀,X﹏X

第25章 陈业华的拒绝

白露收到白晨出发过来的消息距离寄出信件已经接近一月,知道哥哥要过来,白霜激动得请了半天假,留在家给哥哥整理屋子。她这段时间被熊孩子们折腾得够呛,白露也由着她。

白晨并未托大自己往木家堡跑,到了省城就给木家堡去了电报,然后便在省城住下,顺便购买东西。

电报到了的第四天是白露去县城送货的日子,之前金凤奶奶托武装部的战士给张成达副司令送了一批药品过去。这两人是过了命的交情,在战场上互相救过对方数次。

如今两人虽然天各一方各自成家,近二十年没见了,但经历过生死的战友信任依旧存在。张成达收到药之后还感叹一番老战友够仗义,这么多年了还记挂着他的身体,叹得送东西的小战士挺尴尬的,硬着头皮把金凤奶奶的话重复了一遍。

“哈哈哈,木金凤还是那个木金凤,够抠门,谁都占不着她便宜。”

张成达这边收了药也没独享,转头就分了一些给当年在一个连队的兄弟们和军区的老伙计。有他的担保,这些军区的大佬们也倒没怀疑药品的来源,首长们的副官倒是紧张得很,叫军医来看过这药,确定没有问题才放下心来。

恰逢雨季老寒腿发作,头发花白的首长们便开始服用。这一用不得了,当天就感觉到药效,虽然少了针灸按摩不像金凤奶奶那样当天晚上就一夜好睡,但那夜里那蚀骨的疼痛却没有再发作,服药一周后,白天不影响走路,夜里也睡得着。

这是神药啊!

一个军区家属院住着,消息根本瞒不住,没分到药的首长们又是请吃饭又是夫人外交,一个个的都在打听这些老伙计的药是哪里来的,最后就打听到了张成达这里。

张成达能做到副司令自然是个聪明人,木家堡的惨状一直记在他心中,这些年木家堡的慰问品也是他一力主导的。毕竟那几千惨死他乡的战士,都是和他在一个阵地上的兄弟姐妹啊。

但国家穷啊,实在没办法,牺牲的战士那么多,军部每年到处想办法,也就能拿出这么点东西。如今木家堡自己支棱起来了,没道理不护上一护。

还在部队上的同志不管怎么说,津贴是少不了的,虽然有农村兵要照顾一大家子的和如他一样每个月念着牺牲战友的遗孤,资助后过得紧巴巴的,但剩下的,过得都不错。

还有些战士别看年轻,但人家经常出任务,那都是实打实冒着生命危险做事的,受伤是家常便饭,对于这一块,部队也有补贴。战士们在军营里吃喝不愁,也没地方消费,比外头容易攒下钱,那些城里的不需要照顾一大家子的,兜里都殷实,就他们这军区里,三转一响电视机电风扇这些买齐全了的都有人在。

木家堡既然办了厂,那就要走正规程序来,该是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亏什么也不能亏老百姓。

这事张成达一力主导,又合情合法,加上一群深受老寒腿困扰的干部们一起支持,很快就在后勤那边过了程序,由军部这边派代表去木家堡那边采购。

白露在一个星期之前接到信,今天出来政府这边和军部采购的人见面,毕竟木家堡太远了。没想到还得到这么个好消息。

白晨不缺钱,他的介绍信也没有具体落户时期,便钻了这个空子等在省城,主要还是怕妹妹那边有东西要买。招待所就在邮局对面,白晨私下里给人塞了一包烟,跟人说好,只要有他的电话就喊他。

这一天,他去的是鞋厂,从那边工人手里淘到了十来双解放鞋。别看它长得丑,在云省,这可是绝对的好东西。云省山上多雾多露水,太阳出来之前,那山路都是湿的,而山上的泥土层次不一样,很多地方都是红胶泥黄胶泥,穿塑料底的鞋子能从山头一路摔到山脚,穿千层底的话,没出村就湿了不说,还特别不耐磨,哪里舍得。村民们要么穿草鞋要么打赤脚,白晨可舍不得两个妹妹受苦,价格贵些也买过来了。

买上合用的东西,白晨正高兴着呢,走到招待所门前就听见对面那小伙子在喊:“白晨同志,有你的电话。”

白晨连忙跑过去,他给妹妹发电报的时候留了城北邮局的电话,看见这个号码妹妹就能晓得他来了。

“是露露吗?我是大哥,我到省城了,你还好吗?霜霜怎么样了?有没有东西要哥哥买”

白晨一开口就是一大串问题,虽然晓得信件上写在明面上的都是假的,但白霜身体确实差,白晨的一直担心。

“好着呢,能吃能睡,前天早上我还撵着捣蛋的熊孩子追了小半个村子。”

白露笑着给大哥宽心,这话可没瞎说。白霜脾气好,但孩子嘛,哪有不熊的,金凤奶奶家的小孙子木凯正是人嫌狗憎的年纪,被木月逼着来制药厂学习,要干活不算还得读书写字,这家伙的叛逆心就起来了,经常调皮捣蛋捉弄同学和白霜。前天更是过分,不晓得从哪里做了一条筷子长的菜花蛇,拔了牙齿拿去吓唬白霜。

白霜虽然身体不好,可并不代表她胆子小啊,炮制药材的,毒蛇蝎子哪样没有经手处理过,哪里会害怕这无毒小蛇。只是被这熊孩子气得肝疼,再想想这孩子一天天的折腾,她说也说了,道理也讲了,但这适应了棍棒教育的娃不听,拿起木年给她的戒尺就追着木凯去,非要给这熊孩子扒了裤子打一顿屁股才行。

这时候的教学和后世不大一样,后世熊孩子犯了错,老师都是批评教育请家长。这会儿人人上山下地呢,饭都吃不饱,家长们大字不识一个,谁也没精力天天处理孩子们狗屁倒灶的事儿,送学校之前都会和老师交代一句,孩子不听话就打。在村民们看来,熊孩子淘气,被老师管教是正常的,其他村民别说阻止了,一个个看热闹看得乐呵呵的,嘴里还叫着得多打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