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8)+番外
石平心眼小,偏偏他娶了个好老婆,又会钻研,上头定了他接班,老厂长也没办法,目前老厂长大部分工作已经交接给他了。
人还没走,茶已经凉了。所以,陈刚也不敢打着包票说这工作不卖,能把沈白露提早从乡下弄回来。
可也是这个原因,这个工作还真不好弄,要找个买得起又敢买的人,陈刚想了半天才开口:“老婆子,你得空去问问胡家的口风,他们家那小儿子不是一直想进运输队嘛。”
见沈白露不明白,老厂长就和她解释:“这胡家,就就是石平女儿的婆家,胡家的小儿子一直惦记着想进运输队,可那边的位置,比咱们纺织厂还抢手呢,尤其这几年,到处搞举报,胡家也不敢过分活动。”
沈白露一听就明白了,胡家她也是知道的,当家人是供销社那边的,除了这个小儿子,一家子都有工作,还是非常不错的职位。最重要的是,他们和石平家里是姻亲,石平的女儿是他家儿媳妇,但凡石平还念着点女儿,都不敢撕破脸。
这事八成有谱,沈白露就放心了,早在一个星期之前,沈白露穿越回来后,就绕路去了城西的邮局给白晨打电话告诉家里的事情和姐妹两个的决定。白晨在那边听说沈建设的所作所为,气得要命,完全同意沈白露的做法,已经写了工作同意转让书寄鸡毛信回来。从老厂长家里回来,就跟妹妹说了这个好消息。
“可是这胡家既然是石平的亲家,他们能买咱们的工作吗?会不会去告密啊?‘’
沈白霜有些担心,沈白露揉碎了给妹妹讲:“咱们能答应去下乡,是因为外公的问题,实在没办法。可其他人不一样,小霜,姐姐不想你对下乡抱着太好的希望,这两年,每年都有大把的知青把命留在了乡下。就说这工作,这是能传家的东西,以前有个工作代表着能挣钱,粮票供应也能涨,找对象能找有工作的,两口子有工作了早晚能分房,咱们纺织厂这里一个正式车间工,都有人出两千块,虽然白干四五年,但是往后几十年,两代人都不愁。现在有了下乡这事儿,一个工作,代表了能把孩子留住,陈叔说,咱妈这工作,是进运输队开车的,一开始工资就是五十多块钱,福利还好,更有其他隐形收入,叫价四千五,卖个四千块完全没问题。”
多的东西老厂长没说,但不代表沈白露想不到,玉市是棉纺大市却缺糖。奶奶曾经说漏嘴,说以前妈妈活着的时候,家里从来不缺渣子糖和潮砂糖,村里不少人那粮食来换。
渣子糖就是生产过程中碎了的红糖块,潮砂糖就是生产过程中没有控制好,回潮的白砂糖,和瑕疵布是一样的道理。虽然现在不让做生意,但“以物易物”是允许的,运输队的带点“自家的”瑕疵布去其他城市换点东西,只要你不贪心,就驾驶室放一个小包,抓到了都没人说你啥。
在工作比房子值钱的年代,运输队的工作,它比别墅都值钱。
作者有话说:
关于工作这个,有一个当过知青的婶婶说当年下乡,全家人四处借钱,想给她哥哥买一个卷烟厂的工作,凑了两千,后面被其他人买了没买到,人还是去下乡了。那个时候城里的房子基本靠工作分配,真没有工作值钱。而且有工作留在城里,就有粮票和其他票据,如果你有工作没有儿女的话,只要你让对方接班,人家都能留一半工资还给你养老,就为了留在城里。
第5章 给沈满仓设局
现在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胡家有没有这么多钱。沈白露能接受打一部分欠条,但价格肯定不能低于四千,这是林城,除了省会之外最大的城市,还是链接周围几个大城市的交通枢纽城,在这档口上,小镇子上买个工作都得千把块呢。
老厂长第二天就派了小孙子来悄悄叫沈白露过去,原来是胡家那边等不及,人这会儿就在陈家等着呢。
对于胡家来说,这个工作简直就是天降大惊喜吗,小儿子眼看毕业了拖不住了。当家的在供销社当主任,外面的人都看着呢,真要把儿子塞进了供销社,明儿个红袖章说不准就上门了,可老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他们咋舍得让他去下乡啊。
这时候陈刚说白薇薇运输队的那个编制要卖,胡家还哪里坐得住。至于沈白霜担心的事情,完全不是事儿,胡太太以前就和男人吐槽过石平有毛病,明明是她妹子单相思人家,人家都拒绝多少回了,而且这人最后也没娶白薇薇,他记恨这人还说得过去,记恨白薇薇简直是有病。
胡太太家这个儿媳妇可是很得石平媳妇疼爱的,石平又是个靠老婆的,怕他做啥子。
就是价钱上,是真的肉疼啊!家里男人行政级别高,两口子每个月加起来有150块,老大老二继承了爷爷奶奶的工作每个月也交一部分钱回来,可日常也要开销,手头上是真的没有四千五。
但他们又怕沈家找了别人,武装部的那个老刘,家里也在给小闺女琢磨呢,所以才着急忙慌的来找人,想和沈白露好好说一说。
“好闺女,婶子也晓得你们兄妹三人不容易,可你看这么多钱,别说咱家,这满林城,也没谁家有啊,婶子是真心想要这工作,你看能不能少点。”
沈白露看着对面的女人,对那个胡家小儿子,心里是有一丝羡慕的。想了想,她开口道:“婶子手里有多少钱”
“亲戚朋友都借遍了,最多只能筹到三千五。”胡太太有点紧张,她可没说假话,就这三千五里,有四百块还是儿媳妇借出来的呢,都不敢叫石平晓得,不然还不得气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