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弃养小狗回来找我后(80)

作者: 卡了能莎 阅读记录

等乐乐长出头发,周珞石去集市上买来五颜六色的小皮筋,手欠地给人扎小揪揪。乐乐顶着满头难看不已的朝天辫,笑得更欢了。

一岁多一点时,蹒跚学步的乐乐突然张了张嘴,喊道:“哥……哥……”

正帮忙从货车上往下搬粮油米面的周珞石一愣,他走过去蹲在乐乐面前:“可是你妈妈叫我是弟弟,你要喊我叔叔。”

乐乐咯咯地笑着,又喊:“哥……哥!”

周珞石摸了摸她的小揪揪。

短短的两个叠字,他的思绪飞回了那年冬天的黑龙江省,白桦树林与月下清泉。又飞回了十五岁那年的篮球赛。然后是大二那年的暑假,暴雨如注,雷声如吼,他脚步沉稳地走在漫天大雨中,耳边是一声声痴恋的呼喊。最后,思绪跨过了大洋彼岸。

于是他发现,一切都已过去太久太久。

他半蹲在原地不动弹,又揉了揉乐乐头上的小揪揪。

又过了几天,一位姓陶的男人找来寺庙,接走了乐乐。

不用带孩子,周珞石的日子便更加无所事事。

他有时会去许圆圆的墓前坐着发呆,却只是沉默地不发一言。有时半夜饿得难受,他会想起一次次塞到他怀里的油鸭腿和煮香肠。月圆的夜里,他会从厨房的稻草堆下摸出一瓶二锅头,坐在花坛边缘上自斟自饮。

他总是想,如果他能更敏锐一点,察觉出许圆圆的不对劲呢?那她是不是就能回国开饭店,等到乐乐的那一声“妈妈”。

可惜没有如果。

他总是很困。处理父母丧事的那段时间太累太忙,所以他整整一年都没有休息过来,总是随时随地的打盹。

大多数时候,他靠坐在佛堂的门槛上,在师父们的念经声中半睡半醒。

一愿法师有时会与他说话,却从不问他来自哪里,去往何处,经历过什么,只是对他说:“渡人即是渡己。”

周珞石想,这又是什么意思。没等他深深想,他又会睡过去。

一愿法师名扬海外,许多中国善信隔山跨海而来,只求法师解签。

一日排队者众多,一愿法师微笑地拍了拍周珞石的肩膀,对善信说:“这位小师父是我的徒弟,颇有善根,悟性极高,对于各位手里的签,他也可解惑一二。”

刚睡醒的周珞石还有些懵懵的,身前已排了几位善信,纷纷拿着抽中的木签。

他看向一愿法师,法师却已忙碌地与善信众交谈。

周珞石看向身前的人,一位妆容精致却面色愁苦的女孩,正把手中的木签递给他。

他看了一下木签,上面的古文狗屁不通,最下方却写着下下签。

他抬起头,女孩正紧张地望着他,小心翼翼:“小师父?”

周珞石哪里会解签,他又看了一眼一愿法师,对方在百忙中回了他一个微笑。

他想起两人曾经的一番对话。

“佛家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什么叫他心通?”当时他问,“人怎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如同他当时不知道许圆圆在想什么。

一愿法师说:“时刻保持一颗为他人好的心,自然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你是不是疑惑,我对善信所说的话,明明十分普通,那些话,他们的亲朋好友或许也对他们说过,为什么偏偏他们要来听我说,并且觉得受益。”

周珞石默认了。

一愿法师道:“区别只在于一颗心,一颗你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心。”

法师又道:“在佛陀的世界里,人人皆可成佛,因为人人皆可渡人。”

周珞石道:“为什么要渡人。”

“人即是我,我即是人。渡人即是渡己。”

面前的女孩轻声叫道:“小师父?是签有什么问题吗?”

周珞石回过神来。

【保持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自然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他仔细地观察女孩的神情,那一瞬间,他神思清明,看到了围绕在女孩身边的苦闷。

女孩身形高挑,相貌出众,站在人群中如优雅的白天鹅,将鹤立鸡群这个成语诠释得淋漓尽致。

可偏偏这样出众的女孩,谈吐却小心得有些过分,甚至称得上讨好。扫洒的阿姨不小心弄脏了她的裙角,她立刻连声道歉,比阿姨更为紧张。在与人目光相触时,她会眨一下眼睛,主动垂眼移开。

周珞石在心中默默地说,讨好型人格。他的目光扫过女孩提包里露出的大学学生证一角,心里已有了猜测。

他盯着女孩的眼睛,女孩捏紧了背包的袋子,无措低下头去:“我……”

“先不要说话。”周珞石说,“你看着我的眼睛。”

女孩和那双深如墨星的眼睛对视,不觉看呆了,不再躲闪,也不再低头。

“就是这样。你要做那个最后移开眼的人。”周珞石说,“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更有底气,而不是去讨好那些无需讨好的人。”

女孩一怔,小心翼翼地说:“小师父,你知道了?”

周珞石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女孩名叫岑颖,学习优异,长相出众,从小就受到莫名其妙的孤立,尤其来自同寝室的女生。为了搞好宿舍关系,她主动揽下打扫卫生的活计,经常请室友吃饭,送室友礼物,在相处中极尽讨好,可还是不被融入。室友总是背着她窃窃私语,说笑玩闹,在她走近时又故意停止,甚至当众抱怨说她送的化妆品是便宜货。

岑颖叹了口气:“我只是不想一个人,显得很怪异。”

“一个圈子你怎么也融入不进去,也许是因为有更好的圈子在等着你。”周珞石从小就不会安慰人,此时便只是就事论事,“你应该选择与相处舒服的人待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