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同人)综影视:清宫太后日常(173)
呵~好干脆利落的手段!
若不是怕授人以柄,惹人疑心。
慈宁宫那位,前世的时候,怕不会让自己拖延到康熙二年。
直到酉时一刻,小盛子进来禀报:皇上来了!
玄烨进来后利落的打千行礼:“儿臣给额娘请安。”
姬兰朝他招招手:“我儿快过来,叫额娘瞧瞧~”
许多年没有见到儿子,一时间,姬兰的情绪有点绷不住。
玄烨迈步走向前,拉住姬兰的手:“额娘,你身子如何了?今日进膳了吗?进的香不香?”
“今日还好,想着玄烨,额娘都多用了半碗饭。”姬兰摸摸了儿子的小脑袋。
因着守孝的缘故,玄烨已有一月不曾剃发,头发摸起来毛刺刺的,很舒服。
就是,有点丑。
被额娘温暖干燥的时候抚摸着,靠在额娘的怀里,玄烨感觉很舒服:“额娘,你快点好起来吧!”
“有玄烨,额娘怎能不好起来呢?额娘还得看着玄烨娶妻生子呢!”姬兰当然不会认皇太后给她安排的命,她要挣脱前世的阴霾。
至于前面的拦路大山,早晚有一天给她搬开。
玄烨听了就很高兴,有额娘在,他就不是无父无母的孩子。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玄烨已经没了汗阿玛,不想再失去额娘了。
至于皇玛嬷,玄烨表示,皇玛嬷虽然也算是亲人,可是她老人家严肃端庄,就像庙里高高在上的佛,等着世人虔诚叩拜。
在慈宁宫,玄烨时时刻刻绷着弦,从来都不敢放肆。
仿佛自己还是从前那个不得汗阿玛看重喜爱,不得见到额娘的,在慈宁宫战战兢兢讨好人的小阿哥。
“额娘,今儿儿臣去先农坛祭祀,后来还换了农服,右手秉耒,左手执鞭……
前面两个耄老牵牛,两个农夫扶犁……往返了三个来回。
教坊司的“优人”们装扮成了风、雷、雨、土地诸位神仙,太傅说,这样表示天真护佑,风调雨顺。”
姬兰听着儿子的絮絮叨叨,没有一点不耐烦。
这是她上辈子重病在身之时,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慈宁宫
苏麻喇禀报皇太后:“主子,景仁宫那边处置了奴才安排进去的人手。”
皇太后眉眼不动:“哦?佟氏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脑子?”
苏麻喇说出自己的推测:“大约是时日长了,这才察觉出了不对。主子,那,景仁宫那边,会不会知道是咱们动的手脚?”
皇太后:“她知道能如何?她敢查下去,敢和皇帝说不成?
没有证据,胡乱污蔑哀家,那可是重罪!
哼,哀家的孙子可不止玄烨一个,若是有个什么万一,皇位也不是只有玄烨一个人坐得。”
苏麻喇心里其实并不赞同自家主子的做法,太险了,新帝是个孝顺的孩子,若是知道生母被她们害死,必然会针对蒙古。
可是主子想要侄孙女儿当独一无二的太后,苏麻喇也只能照吩咐做事。
“那,主子,咱们还要对景仁宫动手脚吗?”
皇太后一颗颗拨动手中的佛珠,话语冰凉:“既然已经被发现了,那暂时不必了。
以佟氏的身子骨,还有她那脆弱的心性,拖也拖不了几年!
皇帝岁数小,亲政之前,佟氏怕是早已化作了一捧黄土。
为了大清的江山永固,为了避免“子少母壮”的局面,哀家不得不这么做,想必到了地底下,福临也会理解哀家的。”
皇太后说得那叫一个义正言辞,大义凛然,实则是为了自己的私欲。
第二天一早,玄烨来慈宁宫请安,在慈宁宫遇上了同来请安的皇后。(孝惠皇后,按理来说应该称皇太后了,不过现在宫廷中仍然遵循顺治朝的习惯,称呼孝惠皇后为皇后。)
“儿臣给皇额娘请安。”这些宫廷礼节,玄烨掌握的很好,面上对皇后也很尊敬。
皇后在皇太后的示意下,对玄烨这个便宜儿子也是万分慈爱。
皇太后为了培养皇后和玄烨的母子之情,特地让玄烨留在慈宁宫用早膳。
当然,还吩咐苏麻喇亲自去了景仁宫一趟。
景仁宫
苏麻喇低头福身行礼:“奴才给汗之母福晋请安。”
姬兰心里再厌恶这个老货,面上也不得不敷衍着,好声好气的道:“姑姑请起,不知今日是哪阵风,竟把您给请过来了?”
苏麻喇客套的微笑:“奴才不敢,汗之母福晋过誉了。
奴才此来,是禀报一事。
皇上今儿早上怕是不能来景仁宫请安了。”
对于皇太后有意无意隔着自己和玄烨。母子见面之事,姬兰知道得一清二楚。
哼!这老妖婆当年遭的罪,到了如今,也非得让自己和玄烨也遭一遍。
母子亲情,又岂是少见个一面两面的,就能断绝的呢?
顺治爷和生母关系不好,可不仅仅是因为幼时没有被生母养育。
还因为皇太后性格太过于强势,和摄政王多尔衮的私情,以及皇太后对于娘家蒙古的过度偏向。
想当年,自己不过是个汉军旗的低位妃嫔,受了蒙古女人多少欺压,姬兰数都数不清楚。
还有乌云珠姐姐(董鄂妃),乌云珠姐姐端敏惠良,顺治爷宠爱也是情理之中。
可是慈宁宫的皇太后和坤宁宫的皇后却看不惯。
顺治十四年冬天,皇太后生病,要乌云珠姐姐去侍疾;
顺治十五年二月,皇后生病,还要乌云珠姐姐去侍疾。
要知道,乌云珠姐姐的儿子出生于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夭亡于顺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