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如懿同人)综影视:清宫太后日常(222)

作者: 栀虞1014 阅读记录

骑兵速度快,只需一会儿功夫,就能跑的看不见人影。

加之出了边境,福全无可奈何,只得率军而还。

虽然没有真的击毙或者是俘虏噶尔丹,但是噶尔丹集团已经算是土崩瓦解,再想掀起什么风浪来,可没有那么容易。

(历史上,康熙初次亲征,福全迫于粮草不足,并没有继续追击,给噶尔丹造成的损失也没有本文这么大,这才有了后面的二征、三征噶尔丹)

第47章 孝康章皇后(完结)

噶尔丹损兵折将,已经掀不起什么大浪。

玄烨初次亲征便取得如此战果,那真是志得意满。

返京之后也是大封功臣,功臣都封了,自然不会在儿子们的爵位上吝惜。

老大、老二、老三都被封了郡王。

由于皇子们的渐渐长成,皇太子的确立,以及诸皇子势力的不断扩大,在朝廷上的争端也凸显出来。

玄烨数次调停,并不断地强调兄友弟恭,也只得了一个表面的皇家和睦。

没办法,皇位就是这么的吸引人,年少时的情谊抵不过皇帝的宝座。

玄烨自然也厌恶儿子们盯着他屁股底下皇位的行为。

后来还是姬兰出了个不算成熟的办法,皇子们谁要是觉得自己有本事,那就做出成绩来。

不管是你带着兵马去大清以外的地界建国也好,还是在大清的某个州县,治理一地也罢,总得显出自己的能耐来吧?

先祖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打天下,奠定大清基业。

你们不是自诩爱新觉罗家的高贵血脉,是龙子凤孙吗?那就向先祖学习,自己闯一番天地出来。

玄烨养子如龙,对儿子们的期望都很高,自然也相信他们的能耐。

加之儿子多了,并不如何心疼。

你们若是想出去,那就出去,朕这个当汗阿玛的,可不会拦着。

第一个下定决心请旨往外跑的是承庆。

承庆是惠嫔唯一的儿子,在一众兄弟中,武力值最高,十三岁那年,他大哥承瑞就打不过他了。

自小要星星不给月亮,被养的很是霸道,并不想臣服于四弟保成之下。

又跟着汗阿玛上过战场,很享受那种打天下的过程。

从亲阿玛那儿求得了一个可以自行招募五千兵马的特许,就风风火火的干了起来。

三年后,承庆带着这五千兵马去了伊犁。

伊犁是噶尔丹原来的根据地,但是现在已经被噶尔丹的侄儿策妄阿拉布坦占领。

策妄阿拉布坦早已成为了准噶尔部新的统治者。

承庆打着“清剿噶尔丹”的旗号,开始不断袭击准噶尔部。

承庆带的兵马,全部都是年轻力壮,没有负累之人。

哪怕人手不多,可是主打一个敌疲我打,敌退我进,对地广人稀的准噶尔部实施这一策略,诶,那是格外的好使。

京城玄烨这边看自家儿子给自己拖住了一个大麻烦,还追加了支持的力度。

就这样,承庆历经数年苦战,成功平定了准噶尔贵族的割据势力。

消化了准噶尔的战争财富,承庆又接着往外打,最终于康熙四十二年成功建国,国号:庆。

以自己的名字为国号,庆国成为了大清最铁杆的盟友,成为了大清抗衡沙俄的一道有力屏障。

爱新觉罗承庆这个名字,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承庆这个成功的例子在前,宫里的小阿哥们学文习武更认真了。

汗阿玛可不会让他们做明朝那样被当成猪养的藩王,和哥哥们争皇位又输在了年纪上,还不如像二哥那样,凭借着自己的能耐建国。

以后史书上记载,那可是开国之君!

这不比以后汗阿玛没了,在兄弟手底下讨饭吃要强?

十阿哥胤禩,没有强有力的母族支持,又知道自己跟太子四哥相比胜算不大。

笼络了十一阿哥胤禟,十二阿哥胤,结成一党。

三人效仿上面的兄长,想要去海外建国。

玄烨已经尝到了儿子有能耐的甜头,承庆帮他挡着沙俄一半的压力;

承瑞去了云南,帮他抵挡着缅甸;

承彦没有去打仗,但是把东北老家那边治理得有声有色,下一步玄烨还打算将承彦调去四川呢!

这会儿听说胤禩要带着胤禟和胤去海外,玄烨也没有阻止,甚至还“好心”的给他们提了个建议。

东边的那个小岛,国力不强,百姓穷困,适合当胤禩等人打天下的根据地。

这个小岛就是倭国,倭寇们总是驾驶船只穿越大海前来大清,劫掠东南沿海。

让玄烨膈应得紧,若是胤禩等人能够彻底拿下倭国,对于大清来说,那绝对算一件好事。

为了争取皇父更多的支持,胤禩答应得很果断。

不就是一个小破岛国吗?他胤禩,长袖善舞十阿哥,拿捏。

时间慢慢的过着,到了康熙六十一年,此时的姬兰老态龙钟,昔日的满头乌发,已经银丝满头。

不过姬兰真的觉得自己这辈子没白活。

她是大清朝的圣母皇太后,还是十一个国家的太皇太后。

徽号、尊号更是多得数不清,姬兰自己都记不住。

此时的姬兰,看着病床上的玄烨,还是没忍住,泪如雨下:“额娘的儿啊!你要离额娘去了吗?你忍心抛下额娘?”

自康熙元年开始,母子相处六十年,玄烨真心实意的孝顺了姬兰六十年。

“儿子实在是,坚持,不住了,皇额娘莫怕,儿子已经安排好,好了,保成是个孝顺的,他会代替儿子,继续,继续孝顺您的。儿子先下去,给您探探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