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换亲后,抱走了未来权臣(161)
此事一经揭露,从朝堂到市井,人人对紫嫣郡主的横行霸道感到震惊与愤慨,况且,人们也未曾想到,一直以“贤王”著称的昊王,居然会默许女儿做出如此荒唐之事。
在朝堂之上,弹劾的风波迭起,并非孤立之案。除去靖安侯之外,姜氏家族亦向京兆府提交了状纸,更有万福县几位官员联袂上奏,民间亦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群知识分子聚集于京兆府门前,纷纷要求为状元郎夫妇讨一个公道。更有甚者,那位素来远离尘嚣的第一画师凌墨,也勇敢地站出来为正义发声。
一时间,整个朝野上下议论纷纷,犹如沸沸扬扬。
短短两日之内,素有贤王之称的昊王,竟成了众矢之的,人人皆欲除之而后快。
按常理,紫嫣郡主的指控证据确凿,靖安侯手中更是掌握了状元郎夫妇的亲笔信件,此事本应迅速得出结论。然而,皇帝却对此事悬而未决,迟迟未有任何举措。
这一切,姜怀虞与白玉京均一无所知。
靖安侯府、姜家以及凌墨手中的信件,自然是出自姜怀虞之手笔,而那些为他们仗义执言的官员和学子,则都是白玉京的人脉。
在这一世,姜怀虞与靖安侯府并无瓜葛,她之所以敢于投书,是因为她深知靖安侯是睿王的势力,而睿王与昊王素来势同水火,意见分歧。有这样一块大靶子送到眼前,她料定靖安侯不会轻易放过。
为了确保信件能够顺利送达,她还特意指示邓申,让他寻找靖安侯夫人身边的崔嬷嬷,从头到尾,她都未曾考虑过姜姝芩。
写信给凌墨更是不在话下,姜怀虞深信他会助自己一臂之力。
至于给姜家的信件,她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动笔,毕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再说靖安侯府已经先行一步,姜家若不挺身而出,似乎也说不过去。
姜怀虞与白玉京虽然对外界的情形不甚了了,但事情若进展顺利,想必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然而,等到第三日,小院内依旧风平浪静,两人不禁有些焦躁不安。
第141章
第三日的黄昏,紫嫣郡主翩然而至。
她一到便迫不及待地问道:“玉京,三日期限已至,你可已经拿定主意了?”
白玉京眉头微蹙,有些不解地反问道:“郡主似乎已自身难保,又何必再来难为在下一回?”
紫嫣郡主收起笑容,语气凝重地说:“本郡主确实未曾料到,你们竟然手段高明,短短三日,便让本郡主成为了众人口中的罪人。我倒真是好奇了,这小院四周被张三李四守得如同铁桶一般,你们究竟是如何将消息传递出去的?”
姜怀虞倾听着她的陈述,心中便明了事情的结局已定。
他轻嗤一声,语气中带着不屑:“郡主不如先审视自己的行为,昊王府固然势力庞大,然而无数眼睛如影随形,监视着每一举一动。你如此肆无忌惮,难道未曾思量过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吗?”
“后果?”
紫嫣郡主不以为然,唇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轻蔑的笑意,“我倒想请教,你所言之‘后果’究竟为何物?”
姜怀虞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语气中带着几分严厉:“你不是来释放我们的吗?”
紫嫣郡主仿佛听到了世间最荒谬的笑话,秀眉一挑,冷笑道:“本郡主只记得与玉京的三日约定,他若答应,你们自然可以重获自由。”
白玉京也是满腹疑惑,难以置信地问道:“既然事情已经闹得沸沸扬扬,陛下难道没有对昊王府进行任何制裁?”
为何她仍旧如此傲慢自信?
紫嫣郡主轻轻眨了眨眼,语气平静:“我父王安然无恙,皇伯父有何理由责备他?”
“你……”
白玉京紧咬着牙关,声音低沉而坚定:“这绝不可能,陛下英明神武,郡主的行为悖逆常理,陛下怎么可能袖手旁观?”
紫嫣郡主轻描淡写地回应:“我虽要求你休妻另娶,但毕竟还是与你们商议过,万一你们都同意,本郡主又有何错?”
“但你以白家五人性命作为威胁……”
紫嫣郡主打断他的话,语气中透露着冷傲:“你有何凭证?姻亲本应是两姓和亲,本郡主何时说过那种话?再说,我虽将你们禁锢于小院,但也是为了保护你这个状元郎,本郡主可有对你们造成任何伤害?”
她优雅地坐在主位之上,嘴角挂着淡然的笑意,全身散发出一股尊贵而庄重的气息。
“既然一切如常,皇伯父又有什么理由责怪本郡主?”
“你……你简直是在混淆是非!”
白玉京万万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被她描绘成这样的局面。是非曲直,难道真的只取决于她的一面之词吗?
姜怀虞静静地聆听着他们的对话,忽然开口道:“郡主方才提到,成为众人口中的罪人,想必如今民间对此事议论纷纷。即使陛下未有任何惩罚,郡主又岂能抵挡得住众人的指责?昊王府能否承受得起这世间的谄媚与骂名?”
在朝堂之上或许有诸多顾虑,但在民间,人们总是热衷于听闻反抗强权的故事。百姓们对弱者有着天生的同情心,尽管昊王素来以仁爱著称,但只要他沾染了污点,事情必然会演变成对强权者的指责。这就是人心,是他们潜意识中的代入与逃避。
紫嫣郡主心念电转,眉头微微蹙起,显出一抹淡淡的嫌恶。她并非担忧恶名加身,而是那些恶毒的言辞传入耳中,实在让人心生厌烦。
“他人噪聒虽烈,若无实据握于他们之手,一切终将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