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换亲后,抱走了未来权臣(206)
“这第一层原因,自然是屠姑娘乃您之孙女,她隐匿家门身份,在书院讲学,您亲自前来揭露真相,是为了维护自家孙女的尊严,防止她在外受到任何不公待遇。”
“至于第二层原因——”
姜怀虞起身,端正规矩地行了一礼,“则是您有意为福顺书院增添声势。”
姜怀虞恭谨地开口:“您德隆望重,素来被誉为万福县儒林之领袖。当年您应白鹭书院院长之邀,授课几回,便使得白鹭书院声名鹊起,吸引了无数饱学之士自愿登门,更有各地英才趋之若鹜。可以说,正是因为您的到来,
白鹭书院方能一跃成为万福县的首善书院。”
“如今,您驾临此处,即便不着一言一行,仅需将您驾临的消息传扬出去,福顺镇这座新建的书院必将名扬万里,传遍万福县。再加上,您的孙女亦在此担任夫子,如此盛势,福顺书院崛起可期。”
“故此,晚辈对屠老学士的恩德感激不尽!”
姜怀虞深深地弯腰行礼。
起初,她误以为屠老学士此行是为了问责,但当她得知,屠老学士对京城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她瞬间领悟到,事情远比表面复杂。
屠老学士明明知道孙女学画之说是虚言,若真要干预,早已将她遣返家中,何必等到今日才亲自前来?
屠老学士听完她的话,原本严肃的面庞露出了一丝慈祥的笑容。
“果然是个聪慧的孩子,难怪文英那丫头总是对你赞不绝口。”
他的孙女素来自负才高,目空一切,唯有姜怀虞是唯一一个她愿意亲近并时常提及的人。
他轻抬手示意,“不妨坐下,我们慢慢谈。”
姜怀虞依言落座。
屠老学士继续说道:“你既已洞察我的意图,那就更应坚守初心,秉持你所认为的正义。”
姜怀虞点头允诺:“晚辈必将铭记屠老学士的教诲。”
屠老学士忽然轻叹一口气,“你所为之事,乃为大局之正义,但身为女子,行此艰难之路,必会更加坎坷。文英那丫头心无旁骛,我之前不同意她担任夫子,并非怀疑她的能力,而是不愿让她面对世人的冷眼与偏见,想来,你亦深有体会。”
姜怀虞回忆起曾经所受的流言蜚语,默默点头,“确实如此。”
第181章
屠老学士接着说:“然而,后来见她坚持己见,我心中也生了动摇。固然明哲保身,轻松度日是人生之一大乐事,但世间总需有人勇于开拓,逆流而上。正如你,也正如被你感化的文英丫头,她如今专心治学,志在千里。”
“老朽我心中不禁泛起好奇,单凭尔等自身的能耐,究竟能够走至何方?若有机缘,老朽亦期盼能亲眼目睹那辉煌的一日。”
半个时辰之后。
屠文英完成了今日的授课,信步来到前厅,却发现那里仅剩下姜怀虞一人,不由得惊讶地询问:“哦?我祖父何在?”
姜怀虞含笑回答:“屠老学士已经告辞归去了。”
屠文英顿时放下心来,“我还以为今日祖父兴师动众来到书院,是想将我带回家中呢。姜姐姐,你究竟施展了何种妙计,方能说服我祖父离去?”
“哪里需要我劝说?”
姜怀虞笑容满面地说:“屠老学士并未真正动怒,否则,适才又怎会放你自行离开?”
屠文英听后微微点头。
“这倒也是,但祖父此行是为了找寻我,他不远千里从县城跋涉而来,难道仅仅是为了责备我几句?”
这可不是我那祖父一贯的作风。
她抬头望向姜怀虞,忽然灵感迸发,好奇地问:“对了,适才你为何要对祖父表示感谢,你们究竟谈了些什么?”
姜怀虞只是微笑,并不回答。
屠文英急不可耐,上前挠她痒痒,“好啊,不肯说是不是?一个个都对我藏着掖着,难道我就成了局外人?”
姜怀虞措手不及,被她精准地挠中几处敏感之处,急忙闪避并求饶。
“只要你停下来,我就告诉你!”
屠文英这才作罢。
姜怀虞喘息片刻,才有些无奈地说:“屠老学士此行,实际上是给了福顺书院莫大的帮助,过几日你自然会明白。”
果不其然,仅仅两日过去,屠老学士曾到访福顺书院的消息便传遍了万福县。人们纷纷上门拜见,有的送礼致意,有的则是来探听虚实,想要了解这家被屠老学士青眼相加的新书院,其中究竟有何等分量。
众人一经探查,无不惊愕。
谁都没有料到,屠老学士的亲孙女,竟然就是福顺书院的授课夫子?
而且还是一个与姜氏同样出色的女夫子?
一时间,福顺书院启用女夫子的话题再次成为众矢之的,万福县的民众议论纷纷,各家书院立场各异,有的人仍然坚决反对,有的人则大力支持,还有一些人鉴于屠老学士对福顺书院的态度,选择了保持中立。
然而,这些喧嚣与纷扰对福顺镇而言,不过是遥不可及的回声,并未对书院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书院唯一显著的变迁,便是涌跃而来的学子们日渐增多,不仅如此,连村长的公子晁秀才也自告奋勇,愿意担任教职。
姜怀虞对此不敢擅自行事,于是专程前往征询村长的意见。
村长告知,他的儿子素来勤学不辍,一心向学,期望在科举之路上一展身手,然而多年来除了取得秀才的学位,屡试不中。自去年秋季科举再次名落孙山后,便意志消沉,闭门不出,不问世事。村长也曾苦口婆心地劝导他,不妨先另谋生路,无论是担任教员,还是前往县城寻求其他生计,总比在家中虚度光阴要好。毕竟,他还有家室需要供养,不能总是依赖年迈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