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换亲后,抱走了未来权臣(264)

作者: 猪蹄糕 阅读记录

班头转过头来,只见她是一个身怀六甲的孕妇,神色不禁有些轻蔑。

“你不过是个女流之辈,竟敢涉足官府之事?”

姜怀虞走到凌墨身边,双手轻柔地抚摸着腹部,微微挺起下巴,带着几分高贵与自信:“女流又如何?你可知道我出自何门何户?”

不等班头发问,她便继续说道:“我乃京城显赫的姜家之女,父亲官拜正五品礼部郎中,胞妹嫁给了靖远侯世子,成为侯府夫人,我夫君则是新科状元及第。今夜,我们在这乌苏遭遇不测,幸得凌公子挺身而出,救我们于水火之中。”

“我请诸位官差过来,本意是请你们捉拿这群凶犯,如今凶犯已被制服,你们却要将我的救命恩人带走,这未免有些不近人情吧?”

在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她遭遇了一场不测,发丝凌乱,衣袂破损,显得有些狼狈不堪。然而,她的身姿依旧保持着一种从容不迫的优雅,眼中隐约闪烁着一抹怒火,令人不由自主地敬畏,不敢与之直视。

她身上所散发出的那份只有上位者才拥有的威严,竟瞬间让班头为之震撼,不知所措。

班头未曾想到,那些听起来遥不可及的尊贵头衔——世子、五品官员、状元及第,竟然都在这个看似平凡无奇的小院中得以亲见。更让他惊讶的是,这间院子里竟然居住着一位如此尊贵的人物。

班头再次仔细打量了姜怀虞一番,从她的气度来看,显然所言非虚。

他略一思索,随即堆满了笑容,恭敬地说道:“原来夫人竟是京城来的显贵,是小人见识短浅,还望夫人海涵。”

“今夜夫人受惊,这位公子既是您的恩人,小人自当不敢有所怠慢。我们这就将这群盗贼捉拿归案,严加审讯,定会给夫人一个满意的答复!”

第232章

他一挥手,衙役们立刻行动起来。

当盗贼头子被抬起来时,尽管他的四肢无法动弹,但意识却异常清醒。他沙哑着喉咙,断断续续地说道:“龚韬……他在这里……”

“什么!”

班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恐,疾步向他走去,“他现身了?”

盗贼头子点了点头,目光凝重地望向这座院子。

班头环顾四周,却不见任何异常,不禁又走到姜怀虞面前,询问道:“敢问夫人,今夜除了这四名盗贼,是否还曾见到其他人物?”

姜怀虞微微点头,“确实有个第五个人,不知其来历,似乎与这四人关系紧张,一见面便展开了激战。”

“那可知他去了何方?”

姜怀虞轻轻摇头,“当时场面过于混乱,我并未留意。似乎是在你们到来之前,那人便突然消失了。”

班头失望地叹了口气,指向凌墨责问道:“你身手如此了得,怎能让他轻易逃脱?”

一旁气息奄奄的匪首忽然怒指那人道:“正是他,保护龚韬逃脱,他们分明是一伙的!”

闻言,班头眼神猛地收缩,眼中闪过一丝凶险的光芒。

“你们可知道,此人正是官府四处追捕的要犯?”

姜怀虞语气冷若冰霜:“是否为犯,与我们有何相干?追查罪犯是官府的职责所在,我们并不认识何为要犯。我们只清楚,适才那人助我们抵挡这群盗贼。再说了,他来去自如,岂是我们所能左右的?乌苏官府若是如此无能,办事不利,岂能将责任推给无辜之人?”

她话语凌厉,班头一时也不敢触其霉头,连忙解释:“夫人息怒,是下官言辞不慎,绝无质疑夫人之意。只是,龚韬身为官府追捕的重犯,此事非同小可。既然他今晚曾在此地现身,还请夫人允许我们搜查此院,以保障夫人的安全,毕竟他涉嫌血案,此举也是出于对夫人安全的考虑。”

姜怀虞并未拒绝,只是淡淡地说:“尽快处理。”

班头恭敬地一抱拳,随即带领手下在院子里四处仔细搜寻。

正房的门洞开,正对院落,屋内陈设一览无余,甚至唯一可能藏人的衣柜也是敞开的。班头深知这是姜怀虞的居所,不敢过分冒犯,仅在屋内草草搜寻一番便退出,转而检查其他房舍。

搜查完毕,衙役们齐齐聚于院中。

姜怀虞嘴角勾起一丝似有若无的笑意,问道:“怎么样,可有所发现?”

班头一抱拳,回答道:“那要犯并不在此地,今夜打扰了夫人安宁,我们先将这些盗贼押回衙门。至于贵府受伤的家人,稍后我会派遣医师前来为其疗伤。”

正当他准备转身离去,姜怀虞忽然又叫住了他,“且慢,我还有话要问你。”

“敢问夫人想了解何事?”

姜怀虞目光细致地扫视着他们一行人的脸庞,疑惑地发问:“我记得,先前指挥追捕凶犯的,乃是一位姓崔的捕头,何以今日却不见其踪影?”

崔捕头,那是乔同知麾下的干将,曾在曹歆一案的办理中,她与他有所交集,因此印象深刻。

但今晚出现在这里的官差们,却都是陌生的面孔,令人不禁生疑。

班头一愣,惊讶地反问,“夫人竟然认识崔捕头?”

姜怀虞轻轻点头,“我与乔同知的夫人交情匪浅,时常前往乔府做客,期间有幸与崔捕头相见几回。听说他武艺高强,是乌苏衙门捉拿凶手的佼佼者,今日未见其身影,实属意外,故此发问。”

班头听闻此言,对她的身份更加深信不疑。

毕竟,乔同知在未被免职之前,是乌苏官衙的二把手,能与乔家结交,自然非同小可。

他眼神闪烁,恭敬地回答:“夫人或许不知,崔捕头因家中有紧急事务,向衙门请假,所以未能参与今晚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