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换亲后,抱走了未来权臣(3)
姜姝芩顺利认祖归宗,原本姜家打算将姜怀虞逐出家门,但考虑到她自幼丧父,吴氏病逝后也孤苦伶仃,出于一丝同情,还是把她收养在姜府。
然而,自那以后,姜家人对她的态度就大相径庭,偏宠真千金,而姜姝芩也对她这个冒牌货耿耿于怀,视如眼中钉肉中刺。
姜怀虞心知肚明,无论姜家怎么对她,作为一名孤苦伶仃的弱女子,她唯有依托姜家的庇护。
因此,在上辈子,她顺从地嫁入侯府,而此生,她也同样顺应姜家的安排,接受了换亲之命。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她必须对一切安排毫无保留地接受。
姜怀虞闭了闭眸,语气平静却坚定,“姜家未曾欠我分毫,我亦未欠姜家一丝一毫。我的生母虽然有过失,但姜姝芩在她病入膏肓之时,竟然夺了她的汤药,这样的行径难道就正义吗?那可是关乎一条生命的终结。”
姜文渊眉头紧蹙,“大夫已经明确表示,你生母的生命已近尾声,怎能将罪责归咎于姝芩?”
“病故与无人救治而亡,毕竟有着天壤之别。”
“姝芩并非有意为之,她只是一时气愤,头脑发热,铸成了大错。正因为如此,姜家才接纳了你,让你得以继续以姜家小姐的身份生活。你为何旧事重提,难道心中仍然怀有怨恨?”
姜怀虞轻轻摇了摇头,神色淡然,“我的生母确实犯下了错误,也承受了应有的惩罚,作为女儿,我不敢有任何异议。”但她眼中的坚决,却透露出她内心的挣扎与坚持。
姜文渊目光斜瞥,冷冷地瞥了她一眼,“你心里有数就好。姜家抚育你十六载,你可别学那些忘恩负义之辈。”
“养育之恩远胜生育之恩,女儿铭记于心。”
姜文渊沉吟片刻,接着说道:“姝芩对你心怀不满,不愿赐你财物。届时,我会额外赐你两箱藏书,这些都是于白玉京科举之路大有裨益的。你自知其珍贵,回去吧。今后勿再提起那些陈年旧事,对姜家无益,对你自身亦无好处。”
姜怀虞屈膝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感谢父亲厚爱,但女儿尚有一事相求,望父亲赐一张亲笔墨宝。”
“墨宝?”
姜怀虞回答道:“国子监的屠祭酒,去年荣归故里,他是凉州人士,也曾是父亲的上级。因此,女儿想请父亲亲笔书写一封举荐信,将白玉京推荐给屠祭酒。”
屠祭酒博学多才,堪称一代鸿儒,曾多次担任春闱主考官,在天下士子中享有崇高的声誉。能够成为其门下弟子,便意味着在科举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3章
姜文渊的脸上闪过一丝惊异之色,他难以置信地感叹道:“你竟然对这些事情也有所了解?”
话锋一转,他又严肃地补充:“然而,你不要把这件事想得过于简单。屠大人是我的上司,尽管如此,我们之间并没有什么私交。再者,他向来不轻易收纳门徒,要想让他收下这份举荐信,恐怕并非易事。”
姜怀虞闻言,轻轻一笑,从容不迫地道:“父亲,您先不要急于拒绝。您应该很清楚白玉京的文采,如果我们能在信中附上他所写的策论,说不定就能引起屠祭酒的注意。”
她心中明白,上辈子,姜家并未写过举荐信,但白玉京的策论却深深吸引了屠祭酒,使其主动将他纳入门下。
而今,姜怀虞只是想先发制人,把握住这个机会。
拥有姜文渊承诺相赠的书籍库存,以及这纸笔端的深情信笺,即便是未携带丰厚嫁妆,她踏进白家大门,亦能昂首挺胸,自尊自强地立足于人前。
姜文渊面露踌躇,内心实不愿轻易地挥洒这笔承诺之书。毕竟,一旦遭到婉拒,若消息传入国子监,那丢失的可不仅仅是颜面,更有可能影响到他的声誉。
姜怀虞则继续说服道:“父亲大人,这些年来您的官位纹丝未动,其根源不就在于朝堂之上缺乏强有力的奥援?正如您所言,白玉京乃是一位不凡之才,若小妹得以嫁入侯门,我亦能携手白家,侯府之尊贵与白玉京之才智相互辉映,到那时,姜家的振兴还远吗?”
她这番话语,恰似春风化雨,滋润了姜文渊心中的渴望,令他精神一振。
他的神情经历了数次转变,终于下定决心,承担这个风险,“好吧,我就算豁出这张老脸皮,也要亲笔写下这封举荐信。”
“多谢父亲!”
姜怀虞心中暗自欣喜,姜文渊的忧虑似乎有些过度,毕竟屠祭酒所青睐的,始终是白玉京那非凡的文才天赋。
而她,不过是通过姜文渊的手,巧妙地将白玉京的文章提前呈现在屠祭酒的眼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子如白驹过隙般消逝。
姜怀虞在家中静谧地忙碌着,为即将到来的婚礼做准备。她的嫁妆与众不同,满是书籍,她在空闲时,总是精心整理那些即将带至白家的珍贵藏书。
姜文渊虽然官阶不高,但在国子监供职,且身为监丞,家中藏书颇丰,汗牛充栋。
这些书对于旁人
而言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那些追逐科举之路的学子来说,无疑是一份千金难求的巨大财富!
光阴如梭,很快便迎来了姜姝芩的大喜之日。
由于婚期仓促,婚礼虽然力求简约,但鉴于侯府娶亲的尊贵地位,场面的布置依旧宏大壮观,使得姜家在邻里之间大大地增光添彩。
身着凤冠霞帔的姜姝芩,经过精心打扮,愈发显得容光焕发、娇美动人,她甚至罕见地对姜怀虞绽放了一个温柔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