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换亲后,抱走了未来权臣(37)
“输的人得为对方揉肩,如何?”
“可行。”
谢雯茵望着那两人欢声笑语,仿佛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存在,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委屈,几乎要泪眼朦胧。
他们之间的感情愈发深厚,如同胶漆般密不可分。她不禁着急起来,真的要等到玉京表哥科举高中,那时他心中是否还能留有一席之地给她?
她的内心不由自主地泛起一阵忧虑。
……
半个月后,试讲圆满落幕。
依姜怀虞的预算,如果能够有六成的学童交付学费,就很不错了。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童们不仅都补交了学费,而且还新增了一个男孩和两个女孩加入。
学堂里,顿时变得座无虚席,人头攒动。
学童们带来的米粮堆积如山,姜怀虞和白玉京难以搬运,姚哲身为学童里头年数最大的,居然主动伸出援手,前来助一臂之力。
孩子们纷纷效仿着他,一个个肩负着重重的包裹,踏着坚定的步伐向白家行进。
一行人身姿挺拔,浩浩荡荡地穿行于街巷,引得路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白玉京轻叹道:“夫人,看来这一次,是你败下阵来。”
姜怀虞心中亦泛起微微波澜,淡然回应:“既已赌,便当服输。”
如此盛大的场面,早早便引起了白戚氏的注意。
她眼见一群身着儒雅长衫的孩童们纷纷向自己行礼问安,脸上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亲切地邀请他们进屋,品尝香茗与鲜果。
姜怀虞亦随他们一同在院中歇息,此时,姚哲忽然举起一只大桃子,虔诚地捧到她的面前。
“先生,请享用这颗桃子。”
姜怀虞并未急于接过,而是先询问:“姚哲,你跟随我这些时日,心中有何感触?”
姚哲已不再是初时的傲慢,而是满怀敬意地回答:“先生授课生动有趣,学子们受益匪浅。”
姜怀虞轻轻摆了摆手,“我问的不是这个。我想知道,你对女子接受教育如何看待?”
姚哲脸上闪过一丝迟疑,沉吟良久,缓缓道:“我不知如何准确回答,不过,这些日子的亲眼目睹,使我深感女子同样聪慧。比如白慧依,才只有六岁,她便能解答出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术算难题。而且,我家的小妹妹,近日也吵嚷着想要入学堂读书写字……”
姜怀虞轻轻叹息了一声,仿佛心中承载着无尽的思索。
“事实上,让你们男女共聚一室,的确存在着不少争议。然而,这已是我能力所及范围内,能尽到的最大努力了。孔子曾言,教育无分贵贱,我期望你能摒弃偏见,深入思考。女子虽无法参与科举,但她们仍可通过学习来塑造自我,她们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是有她们的价值所在。”
“正如先生这般么?”姚哲抬起头,目光中闪烁着疑问,凝视着她。
“并非如此,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所做的这些,不过是九牛一毛。”
姚哲陷入了沉思,甚至没有察觉到手中的桃子已被姜怀虞轻轻取走。
众多学童陆续踏入白家的大门,周围的邻居们也纷纷闻声而来,想要一探究竟。
他们听到学子们对白戚氏一声声亲切地呼唤“老夫人”,既羡慕又心生欢喜,纷纷凑趣地说些捧场话,称赞她福星高照。
她的儿子才华横溢,儿媳孝顺贤惠,甚至成了私塾先生。
这真是他们望尘莫及的福气。
第33章
白戚氏笑得眼角都挤出了皱纹,她所追求的无非就是尊严和面子。
当年,玉京中举,让她欣喜若狂,而现在,她竟然又一次感受到了那种令人陶醉的愉悦与幸福。
她的心中洋溢着自豪,对学童们和邻里乡亲的态度更是亲切至极,与他们畅谈良久,直至午后阳光斜斜,人们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眼见院子里高高堆起的米粮,白戚氏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先生所得的薪酬确实颇为丰厚,粮食已经堆积如山,那么银两呢,玉京媳妇,是不是也该交到我的手中妥善保管了?”
姜怀虞走上前,将鼓囊囊钱袋递给了她。
白戚氏小心翼翼地打开钱袋,数了数里面的银两,眉头微微皱起,疑惑地说道:“似乎有些不对劲。我听说私塾规定的薪酬是每月两斗米加一两银,刚刚我核算过,咱们家来了十个学童,为何你只给了我五两银子?”
近来,姜怀虞虽然也会主动将做绣活赚来的钱财上交给她,可每次都要扣留一半,这已经让她心中颇感不悦。
现在又私吞了这份束修的银两,难道,她真的不将这个家主放在眼里吗?
姜怀虞垂眸,正准备开口解释。
白玉京却抢先一步说道,“母亲,是我叫她留一部分银两在手中的。”
白戚氏瞪了他一眼,显然对她的话表示存疑。
“哼,做绣活赚的钱,她已是不知私吞了多少,怎的,还不够她挥霍?”
白玉京轻笑着回应道:“您自然知晓,我刚刚成为国子监祭酒大人的门生,那些拜师之礼与同窗间的应酬交际,都是不容忽视的开销。祭酒大人的地位何等显赫,礼仪上的讲究自然也
不能马虎。朝廷所赐的供银,似乎已难以满足这些需求。正因如此,这才请娘子为我备妥额外的资金。”
听闻儿子未来的道路,白戚氏的心立刻沉重起来。
她毫不犹豫地将刚接到的银钱重新交到儿子手中,“玉京,家里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在次要位置,但你的用度却是至关重要的。这些银钱,你先拿去使用,如果还有不足,娘随时为你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