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片孤城万仞山,春风再度玉门关(613)+番外

作者: 箫亦如 阅读记录

后世之事不得知前世之事,历经之久往后便也不得而知......

当年常芜将军找回,可又离世之事,传入京中。

陛下深知内情,便对外称:“常芜将军是领皇命,隐了身份去了敌国探听,多年背井离乡。大功也。常氏满门忠烈,三代国公驻守疆土。呕心沥血.......忠臣之后。常氏无论后辈犯如何之罪,均不得罪及先祖。定要让忠臣于地下安寝!其后不得违背皇命......”

而历代帝王却是私设影阁,秘密行事。口耳相传,只听皇命。残留的只言片语中,常芜却是去往了敌国。这确实彼时在位的陛下不知的。

【常家二公子失踪那数十栽来。第一任国公爷曾收到过一封家书。“为妨皇命恐余生难返。家国大义,芜儿不孝。”其后是常家军那誓死标识。其后再无人知常芜。便似人间蒸发一般,不知富穷,不知生死。

国公爷多年后才听闻了南国一人尽皆知的奇谈趣事。一土生土长的农民,通过数年苦读科考入仕,入得朝堂。于农业、军事方面多有建树。在南国朝堂之上站队了皇子,待皇子继位后更是借助之势官位青云之登,却是数年来不主战的。同两国经商的商人交谈,但凡看过那人的都说同常衡将军眉眼像上两分。

水土不同,人有相似。

多年来尘起沉浮,纵使这边四传常芜早已打入敌国,南国也无人察觉,那登阁入相,往日出入御书房之人是一名誓死间谍。

所图的不是传递消息,而是在悄然改变一国的发展。】

可没有哪朝哪代是历经不朽的.......渐渐的常氏的陵寝也不知被压在地下的那片土地下,长眠中......

是蝶梦庄周还是庄周梦蝶?可不过何,都是大梦一场,何日春醒。

【作者有话说】

其实,故事到第一卷 ,已经昭示结局。

之所以番外有糖,是因为不想那般过于悲洌的结尾。一般番外都是想看结局的结局,但谁知结局之后还有没有结局呢。

番外更多是刀。无论一世重生与否,就是彻头彻尾的悲!

曾改过第一卷 番外,原本没有写的这般隐晦,但写明后反而加剧了悲剧色彩。无论如何常苒和常小冉都是丢失了本我。或丢失性情、或成为替身。都不是原本的自己。

再说常衡,已那么多年过去了,如果两人刻意改变,又从小模仿。还能分清吗?先不去衡量自小长大的妹妹和膝下的长女有无感情比重。但是当年发现常苒可能被萧承言杀掉,或者其他可能,常衡已经妥协了。或许争过......那如今大局已定,回来的是姊妹,还是女儿,其实无什么分别。到底是留下一常家女在宫,富贵荣华。延续常家荣耀。

薛医女真是姨娘吗?可能是可能不是。但薛医女一直在寻家,经历那般多就是为了家。如此家在眼前,哪怕知道有可能不是真,仍是选择往里跳,为着亲情,奉献自己。

重生的一世,看似是常苒自行复仇,但是年少情深终裹在权利中残留下的还有什么?原本深情而做的事情可能后悔一生,可能成为二人中永恒的吵点。最终常苒一舞而“亡”,逃离宫城,虽是对爱情失望,不追求权利,但孩子仍在宫中,丢弃孩子何尝不是自私。或许,觉得离开可能比在此让皇上厌恶的好。但谁知道呢?

插一句二世,萧承言说过几次是常芜给他“启蒙”了基础,常衡同他日后成长。而反观二人也是因为萧承言而接近权利之巅的残酷与儿戏,逐渐变为追权。也是日后三人同路而走的基础。

皆是共同成长,达成默契。所以最终殊途同归也是必然。

但一世没有......萧承言独自成长。常苒在成婚之前甚至不识萧承言为谁。待圣旨下,她在常衡口中听到的诸多描述,皆是带着向往而嫁入王府。可兄弟、下属,同伴侣怎能一样。当期待落空,终归不爱。各有权衡,心中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