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唤我一声小叔(15)+番外
而且,以江家这样的门第,就算是想要在官场上运作,也没有那么多的银钱。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江宗文能够在澶州城做一辈子的县丞,已经算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可如今,他却能平白无故从一个小小的地方县丞摇身一变成了大理寺少卿。高升的旨意还是宫里那位亲自发出来的,这就不得不让人多想了。
直到魏太妃差人从宫里送信出来,仿佛一切都有了答案。
魏芝在宫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早就养成了一个谨慎的性子,经她手的消息,基本不会有错漏。
消息一经传出宫,魏家人没有丝毫的怀疑,立刻差人去澶州江家打探,得知江宗文的确有一个百般宠爱长大的女儿之后,更加确定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在他们眼里,景润长公主的孩子必定是千娇百宠长大的。
毕竟,当今的景玉郡王已经登基为帝了,应该不会有谁还会去薄待长公主的子嗣。
也正是因为如此,寄养在江宗文家里的江朝朝,因为江家人的薄待,自然而然被汴京来打探消息的人所忽视。
魏家的人一度认为,那个被江夫人娇宠着长大的女儿,实际上是景润公主的子嗣。
无论是笼络人心的手段,还是对朝堂上的敏感度,魏明章都比不过他已经仙去的父亲。
自老首辅去世后,魏家一直在走下坡路。
新皇登基后,又着重力道抓贪抓腐,他也只是虚顶着一个户部尚书的名头而已,违背朝廷禁令的事情,他是一丁点都不敢沾。
可家里的那些人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他又没有老父亲那样的能力,只能眼看着魏家一日日坐吃山空。
如今,更是连表面的光线都要维持不住了。
不得已,他们只好动起了歪脑筋。
皇上的后宫空虚,更别提子嗣了。那么,与他最为亲近的,也就只剩下那个一直生活在民间的长公主的孩子。
刚好,魏云澜的亲事还没有订下,他们便想让魏云澜和长公主的子嗣订亲。这下,就算是看在长公主的面子上,魏家短时间内也不会倒下。
魏家人担心,时间一长,消息传满汴京后,各家都会动用这种心思。于是,他们决定兵分两路,趁着消息还没有传开,率先和江宗文搞好关系。
魏明章有意无意去结交这个朝中大多数人都看不上的新任大理寺少卿,日日请他去樊楼吃酒,给足了江宗文脸面。
没几日,魏明章便从江宗文的口中听闻,不日他的妻女便会上京来。得到了大概的日期后,魏云澜便日日候在离城门不远的茶楼里,守株待兔。
-
自康嬷嬷在城门口闹了那么一出后,整个车队的人都变得萎靡、安静,生怕闹出动静,让城门口的官老爷想起来刚才的事情。
除了江锐。
但当队伍真的排到她们的时候,城门口的守卫并没有过多为难。按照既定的手续检查完后,就放她们入城了。
进城之后,气氛才逐渐变得轻快。
江朝朝没有让浣珠继续随着马车走,而是随便扯了个由头,将她喊上了车。
浣珠也没有多问,说让上车就上车,很是乖巧。
上一世,江朝朝不止一次听魏云澜提起过,两家人第一次产生交集,就是在距离城门口不远的茶楼门口。
他总是说,魏江两家,应是天定的缘分,否则怎么会那么巧,他买完点心回家的途中,都能不小心撞到江家的马车。
那时,她竟傻乎乎的真的相信了他的鬼话。
殊不知,他们早在江家一行人还在澶州的时候,就盘算好了这一切。
这一次,魏家人应该会和上一世做出同样的选择吗?魏云澜还会不会出现在不远处的那间茶楼?如果他依旧出现在那儿,那等他去江府提亲那日,就是她和褚羡初遇的日子。
可这全是上一世的轨迹,这一回她不想那么晚才和他相识。
不知不觉中,褚羡的身影在她脑海里越来越清晰。
江朝朝眼睫颤了颤,干脆将魏云澜抛之脑后,专注想念褚羡。
她见过褚羡很多模样:
马背上衣袂翻飞潇洒的他,持长刀砍敌时冷肃的他,用软布擦拭沾了血的长刀时低沉的他,雨天撑伞在竹林缓步而行的他,雪日入宫见驾、着绛黑狐裘大氅走在宫墙下的他...
但让她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他在沐浴时,用骨节分明的手指把胳膊上那道愈合的烧伤一点点撕开的自残行为。
她始终没有搞明白,褚羡对她产生那么大执念的原因。
魏云澜带着媒婆来家里提亲那日,是她第一次见褚羡。后来两人虽然也见过几面,但交流着实不多,更谈不上对她情根深种。
可他偏偏是除了舅父之外,唯一还在牵挂她的人了。
江朝朝脑海中的画面定格在他一点点撕开旧疤,鲜血顺着他的胳膊滑落,一点点把浴桶里的水染成红色。
-
溢香茶楼,二楼靠窗的位置,坐着一位身着面容俊秀的男子。
茶楼距离城门不远,平日里进来最多的客人,都是赶路匆忙的寻常百姓,暂做歇脚后,又匆匆上路。周围都是再寻常不过的平民区,茶水更是苦涩不堪,难以下咽。
魏云澜来这里的三天,每次都是点上一壶最贵的茶,一桌看起来就粗制滥造的点心,坐在二楼可以及时看得见城门口动静靠窗位置。
除了第一日,他饮了一口茶水外,其余两日,均是枯坐。
而今天,是他来这里的第四日。
原本他以为,第一日就能够等到江家人到来的。毕竟,消息是父亲亲自从江少卿口中问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