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为辛弃疾义女后(81)

作者: 雪潺潺 阅读记录

周围都是人,辛弃疾没傻到直接将那小子拎来训斥的地步。真要那样,那才是白白给那毛头小子扬名呢。

略作思考,辛弃疾心生一计。

他招招手,叫侍从上前,如此这般地交代了一番。

侍从先还微笑听命,到最后表情都崩了,嘴张成个圆,“...太守,这是不是...”太以大欺小了啊??

辛弃疾却已觉得他领会了他的意思,满意地拍拍侍从的肩:“对,就是这样简单地解决问题,多好!”

通判被冷落多时,终于找到插话的空隙,赶紧拍马:“太守说得对!大道至简,正是如此!”

侍从面上陪笑,心说呸,大道至简个屁啊!

谁家“大道”是偷偷拿自己诗作给女儿当小抄的!这要算“大道”,莫非秦桧为了给孙子争状元而在科举中排挤陆游的举动还能算是“慈道”不成?

而且这让他怎么走过去!难道要他在众目睽睽下和莲小娘子直接说,你爹爹方才紧急填了首词给你打小抄,就为了给你撑腰吗!

侍从左右看看,看见三郎君咳了两声,正在一边列席。

他赶紧急趋过去,跪坐下来,帮着三郎君整理了裘衣,一边整理,一边悄悄将辛弃疾方才的吩咐与他说了。

唉,莲小娘子被人逗弄为难,侍从看着当然也气,但也只是气那赵郎君不给面子,没想过用郎主的那法子。

堂堂太守打小抄,这传出去可怎么好!

面前的三郎君向来是府中郎君最镇静平和的一位,有他劝着,郎主应当不会再这么一意孤行了吧?

侍从如此这般地与三郎君说了一通,期待地看着三郎君。

辛三郎哦了声。

待侍从说完,他略略颔首,将方才就放在案上的几张纸递给侍从。

“既然父亲都写了,那就把我写的这几张揉了扔掉吧。”

辛三郎道,“有父亲的,也尽够了。”

侍从:“...”

侍从表情都麻木了。

三郎君。

不要告诉我,你这几张纸,也是你写的小抄。

...你们父子俩全都是一个德行!

打小抄有必要也上阵父子兵吗!

第42章 《南乡子》,“有肉则隆”和爱豆大点兵。

最后还是送了去。

莲心接过侍从的纸条,还好奇呢:“伯伯,爹爹怎么叫你来给我送这个?”

侍从笑着弯腰:“莲小娘子折煞奴婢了。”他轻咳一声,阻止莲心将纸条打开的动作,“莲小娘子,此物只可在急迫时用,有人在时,最好不要打开。”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智计锦囊?

她可是看过《三国演义》的人!

莲心凝重地点点头,将纸条收到袖中,答应下来。

...

菜品上到大菜时,辛三郎就因“身子不爽快”的缘故先告退了。

这没什么,辛家三郎本就体弱,不来宴会都是常有的事。

大家顶着辛弃疾“再和我儿子废话耽搁他休息就拽掉你们的头”的眼神下简洁关心一番,就没人敢再多问了。

菜品果子上到酥山时,辛弃疾放下酒杯,去更衣。

这本也没什么。

如果米商中为首的那个没隔多久就也假托更衣出去了的话。

席上气氛微微一顿,微妙了起来。

赵蕃拿酒杯挡住下半张脸,说出了众人的心声:“...那米商出去送礼了?”

只听说辛公在豫章外待了不少天,米商们在官邸绕来绕去,连门口的石狮子都快口称“爷爷”送过礼了,也没蹲着过辛弃疾,今日好不容易逮到这宴会的机会,还能放过?

大家明显也都是这么想的,但没人立刻开口。

最后还是韩淲面色冷凝地直起了身。他看了看左右。

大家会意凑到了一起。

韩淲将因个头矮而费力挤在众郎君腿外头的莲心拉进众人环起的中心,没看她,环视一圈,朝众人道:“你们晓得吗?那群米商为了获得官府的许可,几乎给每位官人都送了重礼!”

众人齐齐倒吸一口气。

韩淲回头看看,又道:“...辛叔父此时被他们跟着出去,想必正是米商找准的机会!”

众人更倒吸一口气。

韩淲接着道:“他们要借此机会,要诱引辛叔父也允许他们私自囤米的举动...”

正在众人又要倒吸口气的时候,赵蕃有些紧张地小声:“那么辛公若不肯答应那米商的要求,岂不是会有危险?”

众人倒吸...众人都泄了气。

众人用关爱的眼神看向赵蕃。

听听你在说什么话。

辛弃疾,遇上几个养尊处优的商人,会有人身危险?

这话叫义端和尚听了,义端和尚都是大写的不服!

——当时那习武的义端和尚因叛变而被辛弃疾孤身追回斩首,临死前还知道说“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①”来求饶呢。

惨状若此,你还担心辛弃疾的安全?

应该担心的是那几个米商才是吧!

赵蕃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咳一声,责怪韩淲:“既然没有危险,那你这么忧愁做什么?”

韩淲反驳:“你我没有危险,是因为你我衣食富足。那百姓呢?”

众人沉默下来。

是啊,若米商能说动大部分官员,那么就是辛弃疾再不答应,也难以完全阻止。

岂不闻曾有胥吏私下猖狂感叹,说顶头大官来了又走,来来往往,只有小吏才是驻扎在一地,有真正权力,还说,若拿车打个比方,那么大员是骡子,小吏才是赶车的人呢②!

是不是只有这个小吏张狂胆大,这不好说。但大员与小吏的关系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