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星的人(48)
江家显大概还在闹情绪,霸占着椅子玩游戏,半晌没吭个声,脸也臭。
自上次骆星在电话里因为阜母岛跟他发生争执,两人就没联系过,见面也没话聊。
走之前,裘柯问骆星什么时候能好,还有暑假作业没完成,得靠她奋笔疾书。
骆星挂着点滴,说去你妈的。
裘柯于是又在群里抱怨,说她脾气越来越大,后面接了一串委屈大哭的表情。
江家显回了个【恶心】。
王宁甫和夏榆也先后来了趟,王宁甫顺路过来探望,夏榆逗留得反倒比较久,跟她分享情报——
是张在海边偷拍的照片。
篝火堆前,江家显与一个陌生女孩贴脸玩牌,他额前碎发被风吹乱,笑得轻佻桀骜。文思充当二人背景板,双手环胸,侧目眺望深蓝海面。
三人间还挺有拉扯感,像充满戏剧性的电影海报。
“拍得不错。”骆星夸了一句。
“那当然,也不看看谁拍的。”夏榆指了指自己,微抬下巴。
“他们俩什么情况?”骆星问。
“吵架了,江二去跟路人小姐姐玩游戏,文思叫他,结果碰一鼻子灰。”夏榆幸灾乐祸地说。
她把对文思的不喜写在脸上,从未掩饰过。
“而且他们吵架是因为你……”夏榆说。
骆星叫她一声清汤大老爷,“怎么判案的,别什么都赖我,我都没去阜母岛,岛上的纠纷还能算我头上?”
“就是因为你没登岛呀,”夏榆捋顺了裙摆,在窄沙发上坐下,分析得头头是道,“你给他们几个回别墅拿东西,耽搁了时间,没赶上开船,江二在轮渡餐厅发了好大一通脾气,说以后谁丢了东西谁自己去找……”
“不过当时明明是他使唤你去跑腿的,也不知道他在气什么。”夏榆感叹,“男人心海底针。”
——精辟。
骆星正眼瞧她,“小孔雀,我发现你有时候还挺顺眼的。”
没犯公主病的时候。
“你叫我什么?!”
“没什么,你听错了。”骆星从床底的纸箱里抽出一瓶矿泉水给她,“说了这么久,渴了没,大小姐喝水。”
夏榆没接,“给我拧瓶盖。”
瞥见骆星手背上输完液还没消散的淤青,“算了,我自己来。”
“你哪天出院?”夏榆问。
“明天吧。”骆星觉得自己差不多好了,是章连溪不放心,要她多留院观察一天。
“我走了,这儿一股消毒水味,难闻死了。”
骆星朝她招招手,“回见。”
夏榆一走,病房里恢复片刻安静。
这几天时不时有人来探望,除了同学朋友,还有想攀孟家关系的,病急乱投医,竟打听到她这里来,不得不喊章连溪过来救场,将人打发走。
人来来往往,那个跟她一同在平河泰州淋过暴雨的人却没来过。
回国后,江云宪仿佛消失了般。
短暂的南洋之旅好像一场梦,他们之间好像从未有过交集。
开学的前夜,章连溪带骆星逛了商场,买了大堆开学用品,细数她明天要带的东西。
骆星躺在窗前的豆袋沙发里,端着一小碗青提,吃一个,应一声。她抻长了腰,探出窗口看,晚星点点。
风吹动洁白纱帘,带了丝凉意。
夏天好像要过去了。
第21章 转校生“你们去了同一个地方欸,好巧……
朝阳初升,薄雾散开,沉寂了一个暑假的校园重新被注入生机。
骆星背着书包,随人群涌进校门。爬到明德楼四楼的教师办公室,按部就班找班主任报完道,回了教室。
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到了,打打闹闹的噪音盖过窗外蝉鸣。
座位是随便坐的,先到先得。
骆星去得晚,只剩下后排位置,她拉开八组靠窗的一张椅子,用纸巾擦了擦课桌上的灰尘,将新课本放下。
周围立即有人找她聊天。
这会儿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是新楼竣工,国际部要从对面搬走了。
星岩高中有本部和国际部之分,两者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都有所不同,国际部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申请国外大学,不走传统高考的路子。
岩中作为洛京老牌名校,本部的重本率和学术竞赛成绩多年来稳定在全省前三。国际部竞争同样激烈,入选者需要支付高昂学费,大多数学生家境优渥,个人能力也十分出众,更加注重全面发展。
一直以来,本部与国际部之间井水不犯河水,没太多交集,但后来出现了例外。
骆星就是那个例外。
众所周知,她与国际部江家显那帮人走得近。
从高一入学开始,刚过军训,就不断有女生来找骆星打听江家显,托她帮忙送礼物,送情书。
骆星读初中时就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对此习以为常。
她总是扯开书包拉链,把东西一股脑儿往里塞,当邮差跑腿,送去江家显班上。
粉色信封和大大小小的礼物占据了江家显的课桌,他露出不爽的表情,“别什么垃圾都往我这儿送。”
“我说了不收,但她们不听啊,东西全堆我座位上,我能有什么办法?”骆星说。
总不好直接丢掉,只能让江家显自己处理了。
骆星跑国际部跑得勤,有人戏称,她是连接两楼的桥梁。
这学期国际部挪地方,搬去了较远的思行楼,与本部的明德楼一东一西,在对角线上遥遥相望,像被拆散的牛郎织女。
骆星前两天就看见有人在年级群里发言:“家人们,国际部搬楼的消息是真的吗?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