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标记姐姐后魂飞魄散了(96)+番外

作者: 低绿枝 阅读记录

来人正是沈瑾瑜,明离忽地一下就笑了,拉着沈婵跑过去,在女人身边像只兔子一样跳着,“师母,我好想你。”

这样直白的表达把沈婵和沈瑾瑜都弄得一愣,沈瑾瑜先反应过来,慈爱地笑了笑,抬手摸了摸少女的头,“嗯。”

她看着少女眉心的那道疤,把迟来的表扬砸到了明离耳中:“明离很厉害,平安护送了魔剑。”

师母不说这个她还差点忘了,明离微微拧着眉,“师母骗人,灵霄袋里装了魔剑都不和我说。”

“是是是,是师母的不对。”

三人进屋坐下,明离和沈瑾瑜说起灵泽城的事,“那时候我都快死了,是姐姐救的我。”

无处安放的视线蓦地往上抬,猝不及防撞上沈瑾瑜目光,沈婵喉咙滚了滚,视线毫不犹豫错开。

落在脸上的那道视线缓缓移开,沈婵听见沈瑾瑜笑了一下的气息声——沈婵微微垂着眸,忽而感觉脸上像是被人抽了一个巴掌,滚烫的红迅速蔓延开。

她记起出发前沈瑾瑜说的话——“不要再让我失望”。

如今不仅是失望,简直把青云门的脸都丢光了,她千辛万苦拿到了魅丹,为此自降身份勾引付明离,惹出一大堆麻烦,结果却在簪花大会上早早淘汰。

于是所有人都知道了,青云门的少年天才沈婵,如今早已泯然众人。

那种惋惜、可怜的目光,在簪花大会上沈婵已经体会过一次,如今回了青云门,却也不得不再体会一次。

从青云殿走到清辉阁,那种目光从不同的人身上投来,集中又微妙地落在了沈婵身上。

而今坐在这里,沈瑾瑜连一点目光都不想放在她身上了,而是忙着去逗付明离,青云门新一代的、充满希望的天才。

她们像是一对真正的母女,嘻嘻哈哈地说着玩笑话,少女分享一路上的趣事,母亲则耐心地听她说那些鸡零狗碎的事。

偏偏付明离时不时提到她,作为亲师姐和姐姐,沈婵不得不从发呆的状况里抽出身来,扯着嘴角回应两三句。

付明离话真多。

沈婵不止一次这样想。

不知过了多久,沈婵听得有些头疼,便找借口先回去了。

小重峰的风又刮在了脸上,砸得脸颊好疼,沈婵却感觉到了一种安心感。

院子里落了一层灰,桃花和梅花的叶子掉了许多,只剩光秃秃的树干立在院子里,张牙舞爪的,像鬼影。

脚上踩住了个什么东西,沈婵移开脚步,是桃树结的果子,桃花明明开得很好果子却这么小,看着很发育不良。

从进青云门开始就压着的气因着这小东西冲了出来,激荡的灵力似剑冲出朝前劈去。

忽而传来一声响动,沈婵抬眸,只见一旁明离房间的窗户掉了下来,跟着一起掉下来的,还有两个东西。

往前走了几步,沈婵眸光一滞。

两个木雕落在地上,砸进柔软的土里,偏巧两个小木人并着肩,微微偏着身子,似在看着沈婵。

嘴角带了点弧度,似在笑。

那日的红衣场景忽而在沈婵脑中闪现,滚烫的温度,急促的呼吸,身体奇怪的触感一瞬间在脑海重现,沈婵抿着唇,抬手一瞬九天便落在了掌心。

她忽然就犯起了恶心,恐慌顺着九天爬上身体。

灵力汹涌运转,她冷眼看着砸在泥土里的那一对小人,握剑猛地劈下。

一声巨响后,尘泥翻飞。

-

明离在清辉阁待了好一会儿,和茯苓师姐说一路上的趣闻,还送了茯苓师姐一些小玩意,是在历练路上挑出的新奇东西,青云周边没有的。

之后又在青云山上转了一圈,挨个找白溪和其他师姐玩,把给她们带的礼物送出去。

青云山的风吹着真舒服,明离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一下午后依旧是蹦蹦跳跳的,浑身上下都是一种回到家的雀跃,看一草一木都觉得欢喜。

就连看到和自己有过节的陈青黛,明离也乐颠颠上去打招呼。

可惜陈青黛并不承情,两人过节还没解开,她可做不到付明离这样没心没肺地舔着脸上来笑,只是往后挪了挪,自上而下打量着少女。

自付明离正式拜师以来,风头一直很盛,一日之内连破两境,修为涨势惊人,又被掌门收为徒,前几月才护送魔剑到了昆仑府,如今人间历练归来,修为似乎又涨了一大截。

这人的修为和同批进青云门的人早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了。

但这并不妨碍陈青黛看她不顺眼,尤其看着少女弯弯的眼睛和灿烂的笑容,陈青黛更是来气。

打又打不过,只能在言语上阴阳怪气,“好什么好,再怎么好能比得过你,青云门的明离小师妹,一时风头无两啊。”

可惜明离向来不太听得懂一样怪气,只是从陈青黛的表情分辨出她不太待见自己,索性“哦”了一声,越过她往前走。

怨气没被接收到,陈青黛更加气,咬牙皱眉间忽而想起了什么,“年纪小修为涨得快算什么本事,可别学某位师姐,用着歪理邪道骗过了自己。”

明离顿住脚步,侧眼看她:“你说什么?”

“簪花大会落败而逃,连青云门也不敢回,你可知如今外头是如何传的?”陈青黛原就不喜欢那个冷冰冰的沈婵师姐,如今在明离面前说出来更是扬眉吐气,“五年前沈婵在簪花大会前打败了钟师姐,偏巧在簪花大会时晕了过去,如今五年过去了,沈婵修为怎么一点也不涨?”

她笑了一声,“听闻双修能增长修为,沈师姐人又长得美,那修为指不定怎么来的?”抬眸瞥了明离一眼,“你——”

上一篇: 最后一分钟杀了我 下一篇: 苏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