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流放地开卤味店(102)
他双眸清澈,透着果敢与赤诚。
唯有在和桂枝儿对视时,嘴角轻轻上扬,露出一个近乎腼腆羞涩的笑容。
完全看不出,他是否还有上次宿醉后的记忆。
桂记卤味店的门扉横木上,悄然悬出一方质朴的“歇夏”木牌。
留给众人安全撤离的并时间不多。
镇北揭竿而起的消息一旦传到京城,睚眦必报的朝廷定会先拿滞留在京的学子们开刀。
“欲全性命,速返北境!”
桂枝儿斩钉截铁地宣告。
她已换回木犀先生的装扮,五官粗犷,脸上胡茬丛生,透着些沧桑,眼眸却炯炯有神。
说话间,右手不自觉地握住剔骨刀刀柄,轻轻摩挲。
她扫视全场,大拇指轻轻挑开刀鞘,露出半截寒光闪闪的刀身。
警告与震慑之意不言自明。
难保没有读书读傻了的蠢货,会通过告密之举,保全自身。
在她没有离京前,休想作死。
一时间,桂记卤味店整个后院包厢内万籁俱寂,唯有烛火的噼啪声和书生们粗重的呼吸声交错。
“怎会如此……”举子被骇人的消息击中,不知所措。
他们抱着科举入仕的想法,满怀炽热进京,可现下春闱榜单未出,京城已无立足之地。
祖上累世皆为良民,怎么就和造反扯上了关系?
鼻翼急速扇动,胸膛此起彼伏。
众人慌乱无措地愣在原地,脸上表情或惊、或怒、或疑、或悲,各怀心事。
反倒不纠结桂小娘子为何与木犀先生是同一人了。
“先生,我们都是小孩子,遭此大事,方寸已乱。”王蒲拄拐,率先坚定地站出来,“还望您护我等周全。”
他头戴方巾,行礼作揖时,衣袂齐整、发鬓有序。
愈发衬出面容的清俊与庄重。
很明显,他同意桂枝儿的论断。
镇北考生如今滞留京邑,等候消息的者,不足五十人。若弗行,便是引颈待戮。
“汝凭何担保消息确凿无误?”并未跟随过木犀先生进京的考生,质疑道。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震得窗棂微微作响。
一个庖厨小娘子,有什么渠道提前知晓军机秘事?
还换了一身男子打扮,莫不是在消遣他们!
第83章 食材短缺实在寻摸不到啥能吃的。……
“事关身家性命,宁可信其有。”王蒲厉声打断,“况且我等亲族皆在家乡,唇齿相依的道理你还不懂吗?”
他手中竹杖重重一顿,“砰”的一声震住了所有人。
原本温润的面庞此刻冷峻如霜,他目光如炬,字字如利箭般穿透嘈杂声音,直抵众人心底。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王蒲拎得清,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非凡的决断力。
“文景兄所言极是。”泼辣圆润的女书生向前一步,“再者说,就算朝廷不查究,咱也没啥损失呗!”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倒省得桂枝儿再费口舌。
“客船已经联络好了,连夜出发。”
夜色浓稠,城门的孤灯散发着昏黄的光。
春夏之时昼永夜促,京郊城门延迟到亥时关闭,身着黑甲的守卫士卒们,丝毫不敢懈怠。
“汝等众人,缘何昏暮之后方出城?”守卫士卒如临大敌。
京郊围拢的难民越来越多,形势复杂。
刀盾手列阵而立,只露出一双双充满警惕的眼睛。
但在验过众人的户籍路引后,守卫便放下心来,甚至连人数都不再细查。
穷考生和监学离京嘛,见多不怪。
许是付不起客栈的住宿银两,先去郊外渔船上凑合一夜。
漕河码头,白日的喧嚣此刻已如潮水般退去,徒留一片死寂。
泊在岸边的商船,一艘挨着一艘,灯火星星点点,船身随着水波摇晃,荡出有节奏的“嘎吱”声。
几位值守的船夫收拾好绳索、船桨。
个别书生双手不自觉地在衣袍袖口处反复摩挲,手心早已沁出层层汗珠。
“伲快点哉,再弗上船就要开啦!”船夫压着嗓子喊了一句。
书生们像是被惊醒一般,身体微微一颤。
豆芽菜少年将刀具、锅铲等背在身后,一只手紧紧抓住船舷绳索,前脚用力一蹬,便稳稳地踏上了船。
“来,我拉你。”他转身,伸手向马尾辫女孩喊道。
有了小孩子做榜样,剩余的书生们深吸一口气,相互对视一眼,不再惧怕。
早已出城候在船上的栾霜柏,越过纷杂人群,看向桂枝儿。
晚风轻柔地拂过,撩动着少女的发梢。
她易容后的身影融入漆黑夜色中,微微仰头,目光正望向那漫天繁星。
面具下的神情淡漠,似乎有些事不关己。
放弃名声正盛的卤味店,没有丝毫惋惜。面对未知的旅途,亦不见恐慌。
“若心无所系,何必行君子善举?”栾霜柏呢喃了一句,在他深邃的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进京行船是顺流而下,返程则是逆行。
船夫解开系在岸边木桩上的粗壮缆绳,升起风帆,船桨划破水面,发出“哗哗”声响。
搅乱了河中一轮皎洁的月影。
桂枝儿见到指挥行船者时,饶有趣味地笑了。
船把头一身粗布短衫,脚蹬麻鞋,身形魁梧。竹篾与棕叶制成的斗笠盖住半张脸,却十分眼熟。
尤其是拉绳的那双手,粗糙有力,掌纹深刻。
“久未谋面,别来无恙。”桂枝儿迈着轻盈的步伐,笑嘻嘻走近问道,“您早就料到我会回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