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流放地开卤味店(73)
“并非不可,只要小店能如期开张。”
她这副扬起下巴,眼角眉梢神色清冷的模样,透着一抹似有若无的傲气。
似笑非笑,神韵之间,竟把马侍郎完全哄骗了过去。
“小娘子且放心,我这就安排!”
在马碌心里,“桂记卤味店”已经相当于以太子殿下为首的前朝余党,在杭京的据点了。
这样一位蛇鼠两端的官员,利欲熏心,也投机取巧。
天宥十三年,马碌曾以送节礼为名,进过京城。
以他的官职,莫说是圣上,就连太子府的门环,他都摸不到。
但偏巧,在节庆宴席上,宫廷大太监奉命前来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那太监面白无须,双眸狭长,姿态不全似阉人,反而自有一番气度。
马碌在众人谈话中得知,来的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富安公公,皇帝陛下面前的红人。
承朔三年冬,先皇早已逝去。
可当年那位富安公公竟褪下宫服,冒着北境的风雪,走到他面前。
“老奴是刘善渊刘大人的管家。”富安公公笑着对他说。
马侍郎中断回忆,客气地送走桂枝儿。在他的积极运作下,不出十日,便有结果。
长兴坊街巷纵横,屋宇错落。
在满街林立的店铺中,一个简洁的旗幡迎风招展——桂记卤味店。
小店左侧挨着绫罗绸缎的布庄,右手边是酒香扑鼻的酒坊。白墙黑瓦,门前紫藤缠绕,瀑布般的花朵紫中带粉,颇显江南小日子的悠闲感。
今日是个好天气,春风带着恰到好处的柔和拂过。
牙侩早与桂枝儿约好,会领几位聪明肯干的小学徒上门,让她挑选一番。
若有合心意的,即刻签订契约。
桂枝儿身着淡雅罗裙,静坐在庭院的雕花石凳上。
她眼眸明亮清澈,手中捏起一粒瓜子,“咔嚓”声清脆悦耳,瓜子仁酥脆焦香。
能租下好地段的铺子,一靠马侍郎灵活周旋,二靠小将军赠予的汇通钱庄户头。
“也不知小将军收到我的信没有。”桂枝儿眉眼含笑。
从木犀先生变回小娘子,她要会一会京城的酒楼。
第59章 签订契约这才轮到桂枝儿捡漏。
“桂小娘子在家吗?”牙侩如约而至。
他先是打量了一番店内环境,再如老母鸡驱赶幼崽般,将他身后谋职的小伙计都推到身前。
其中既有豆蔻少女,也有束发少男。
他们多为京郊附近的农家子,神情质朴,身上套着的粗布衣衫也洗得发白,打满了补丁。
桂枝儿出价高,牙侩便精挑细选了不少资质聪慧的孩子。
“坐。”桂枝儿随意地给牙侩抓了把瓜子,“大家不用紧张,我只做三个小测试。”
一闻,不同香料的气味不同,桂枝儿先简单教导一番,再将香料混合放进香袋,让小学徒们嗅闻回答。
“像是姜味儿?俺也说不准,有点刺挠鼻子。”应答者脸颊通红,眼神躲闪。
“辣辣的那个,还呛,俺忘了小娘子刚才教的时候叫啥名儿了。”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儿落落大方。
大多数孩子只胡乱编了个答案对付,或是低头闷不吭声,散发着内敛羞涩的气息。
若是让他们去捡柴火、挑水,体力活儿立刻就能上手,但学习香料,着实有点为难。
“花椒和胡椒混合,佐以少量桂皮、丁香。”一个声音清朗的少年吸引了桂枝儿的注意。
他脸上和手上都有跌打伤,似豆芽菜般身量瘦小,只一双大眼睛忽闪,颇有灵气。
“答对了。”桂枝儿鼓励地笑笑,抛出下一道难题。
二尝,盐水咸淡有别,桂枝儿精准控制盐含量,让小学徒们品尝分辨。
“这个更咸吧?”有孩子食指弯曲,带着一丝小心翼翼和三分不确定,向杯子靠近。
盛水的瓷杯上还刻着花纹,他们生怕打破了要赔钱。
桂枝儿不置可否。
三摸,蒙上眼睛触摸不同状态的食材,有新鲜的肉类也有枯萎的蔬菜,考验触觉感知能力。
几番筛选下来,结果很明晰。
那位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儿,感官尚算灵敏,难得的是手脚麻利,自信不怯场。
而那个大眼睛的豆芽菜男孩儿,更是令桂枝儿意外。
“好孩子,你可学过厨艺?”桂枝儿撤下他脸上蒙眼睛的黑布,探究着问道。
“以前是当学徒的,这不是大师傅去世了,孩子才另谋出路。”牙侩身体微微前倾,热切地抢着回答。
紧接着是一段话语密集的举荐,似乎生怕少年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
桂枝儿不理睬,只低头与少年对视。
男孩静静地站在那里,他脸庞稍显稚嫩,青一块紫一块的跌打伤便格外触目惊心。
手指关节处红肿不堪,擦伤痕迹纵横交错。
对上桂枝儿的眼神,他倔强地说道:“之前在翠园楼,和大师傅学过厨艺。”
听到“翠园楼”三个字,桂枝儿不由愣住。
她记得,自己曾问过冒充知府大人的樾王:“您从京城来,可知江南最好的酒楼是哪家?”
“当数翠园楼。”隔着一层内窗,对方声音轻柔。
然而牙侩双眉倒竖,眼睛瞪得滚圆,狠狠地制止了男孩儿继续说话。
这位小娘子出手阔绰,若能签订契约,就算告吹也可赚一笔违约的银两。
哪有上赶着自爆短处的。
京城本地人,现在但凡做酒楼客栈行当的,谁不知翠园楼下了死命令,肯接收这小学徒就等于上门踢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