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成妃咸鱼日常(168)

作者: 彦王爷 阅读记录

之前皇阿玛收服台湾,要不是不从京城调兵,他二舅舅恐怕那回就去了。

胤祐点头,半晌跟了一句,“大舅舅其实也想去。”

“什么?”她怎么不知道,佛拉娜震惊,“你大舅舅什么时候跟你说的?”

“大舅舅没说”胤祐摇头,“兴德说的,兴德说大舅舅觉得家里的一切都是额娘赚来的。他作为长子却对家里没有什么贡献,一直很愧疚。”

兴德是卓恩巴雅尔的长子,是佛拉娜给胤祐选的伴读。

“兴德还说了啥?”

“兴德说大舅舅这段时间在研究北边的情况。说北边后续估计还会有战事。”

佛拉娜点头,确实会有,还有个噶尔丹没解决呢。

这么想着,佛拉娜笑道,“那你明儿跟兴德说,让他回去跟你大舅舅说,让你大舅舅好好研究研究噶尔丹这个人。”

“噶尔丹?”胤祦听到这个名字立马看过来,这个名字,之前南书房的师父给他们讲大清疆域的时候,有一次也提到了噶尔丹,“他会成为大清他日的心腹大患?”

佛拉娜颔首。

胤祐闻言,立马把噶尔丹这个名字记了下来,然后第二天去南书房就把这事告知了兴德。

兴德虽然有些不敢相信,还是听话的把胤祦、胤祐的话一字不落的传给了他阿玛。

卓恩巴雅尔:“噶尔丹?你没记错?”

兴德肯定点头,“肯定没记错,六阿哥、七阿哥说了好几遍。”

卓恩巴雅尔点头,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研究噶尔丹这个人,了解的越多,卓恩巴雅尔就越赞同佛拉娜的看法,“这个人确实是个人物,将来恐怕真的会成为咱们大清的心腹大患。”

“咱们大清兵强马壮,还怕一个噶尔丹?”这天完颜氏正抱着孩子哄,见卓恩巴雅尔又念叨上了,忍不住道。

卓恩巴雅尔摇头,“怕倒不怕,只是噶尔丹已经成了气候,如果他对咱们用兵,会是咱们的劲敌。”

完颜氏闻言拍哄孩子的动作一顿,“他会对大清用兵?对哪儿动兵?”

“应该会从这儿下手。”卓恩巴雅尔指着自己画出来的简易版舆图上的某个点,点了点。

完颜氏抱着孩子过来看。“喀尔喀?这地有啥特别的吗?离他们近?”

“离得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漠北蒙古跟咱没漠南蒙古那么亲厚。”

“自打娘娘给蒙古弄出了羊绒毛线那些,给他们寻了一条财路,不是说已经好多了吗?”完颜氏疑惑。

“确实是好多了,可到底还是离咱这太远了啊。”

这个时代交通不便利,离得远就意味着实际控制起来会有点困难。“喀尔喀那边几个部落之间还经常会有矛盾,一旦噶尔丹趁乱做点什么,很容易得手。”

完颜氏闻言笑,“那你研究几个月,可研究出什么保住喀尔喀的好法子?”

卓恩巴雅尔挑眉,“为何要保?”

“啊?”完颜氏怔愣,“不保?”

“不保,漠北蒙古也不老实,让噶尔丹给他们点教训,让他们知道离了我大清,他们什么都不是才最好。”当然啦,喀尔喀出事之后,那几个部落必然会向京城求救,到时候,还是要出兵的。

他研究的是怎么能更好的解决噶尔丹。

“好吧”完颜氏虽然觉得都知道了,还放任不管,好像有些不好,却也没多说什么。

转头跟卓恩巴雅尔说起额尔赫,“额尔赫跟着去北边也有些日子了,也不知道写封信回来,我都看见好几回弟妹偷偷躲在屋里抹眼泪了。”

第105章 北巡

额尔赫跟乌雅氏成亲之后,两口子感情一直很好,戴佳家又没有娶小妾的传统,即便现在佛拉娜成了贵妃,戴佳家肉眼可见的起来了,不少人想方设法的给戴佳家几个男人塞女人,戴佳卓奇、卓恩巴雅尔、额尔赫父子三个也一直坚持没纳妾。

一家人也还住在原来的卸甲胡同,只是家里小辈多起来后,因为住不开把左右的宅子买下来,扩了些院子。

平时大家也都还在一起,所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乌雅氏因为额尔赫担心流泪的事,卓恩巴雅尔其实也知道一点。

但他也做不了什么,因为额尔赫跟着去北边打罗刹这事,其实是他们一家几个男人坐一起商量过的,他跟阿玛还有噶鲁堂兄、大伯他们都是赞成的。

他们是家里顶门立户的男子,不能永远躲在妹妹身后享福。

再说以后的事情,谁又知道呢?历史上皇后被废的都不知凡几,更何况妹妹现在还只是个贵妃?

他们总得为妹妹想想,妹妹跟两个小外甥现在看着日子是过的挺好,可那是大阿哥、太子殿下现在都还小。等阿哥们都大了,夺嫡之争愈发白热化,如果六阿哥、七阿哥跟其他阿哥之间发生冲突,被其他阿哥欺负了怎么办?他们干看着?所以他们必须得想方设法上进。

至于二弟妹,“二弟那边往回送信不方便,可能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二弟都没信回来。你有时间就多陪陪开解开解弟妹。”

完颜氏拍着怀里的孩子点头。她以为卓恩巴雅尔说的很长一段时间,顶天也就一两个月,结果额尔赫第一封信,一直到六月,康熙要带着佛拉娜她们北巡前才送回来。

“你说说,这你二嫂能不担心吗?”

翊坤宫,临出发前,富察氏带着两个儿媳妇进宫给佛拉娜请安,顺便看看两个几个月没见的小外孙,说到额尔赫拍着手,气的不行。

佛拉娜:“额娘快别气了,现在北边什么情况我们也不知道,许是怕露了消息,不让送信回来呢?现在信这不是送回来了吗?人好好的就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