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妈俩儿子,好几个孙子孙女,再加上客人,一条鱼一人一筷子也分不过来吧。苏笑笑心里这样想,但没好意思说出来。
赵大妈像是意识到自己抠搜,付了钱鱼到手里就主动坦白,小闺女下乡留在了农村,她每三个月给闺女寄一次钱。
苏笑笑不好意思问太多,又担心热心肠的赵大妈的钱打水漂:“钱能到她手里吗?”
赵大妈以前也有过这层顾虑,“能!她在东北,粮食蔬菜比城里富裕,还不用花钱买,就是手里没钱。”
“东北挺好。”苏笑笑道。
赵大妈点头:“早两年回来探亲给我们带两条大鱼,一大包木耳蘑菇,还给我和她爹带两根野山参。”
“妈妈,野山参是什么呀?”
小孩突然开口,苏笑笑一时没反应过来。赵大妈笑着说:“药啊。团团要吃吗?”
团团吓得直摇头。
苏笑笑伸手对赵大妈说:“我拎一会吧。 ”
“看着团团吧。”赵大妈摇摇头,瞥到不远处排成长龙的摊位,不禁说,“中午还有鸡蛋?”
正往“长龙”跑去的街坊停下,“刚到的。说是找供销社拿的。”
赵大妈想起什么,一把抓住对方:“供销社哪来的鸡蛋?”
街坊:“好像是他们自个收的。”
“收东西不是收购站的事?供销社的东西都有专人送吗?”
街坊:“好像说供销社的车就在收购站门口,收购站的工作人员挑三拣四,什么鸡蛋太大太小都不行,供销社的人就说他们不挑,论斤称,大小都要。收购站认为供销社故意的,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供销社的人说有本事你去告啊。还说收购站官不大官威不小,拿着鸡毛当令箭,迫害贫下中农,恨不得老百姓饿死。这一通帽子扣下来,收购站哪还敢找事。”
“供销社这么厉害?”赵大妈转向苏笑笑,“看着不像啊。”
苏笑笑点头:“上午去供销社买东西,我看他们也不敢跟收购站顶着干。”
街坊:“咱们这边的供销社主任怂得很,指望他啥也吃不上。人家供销社打头阵,他跟后面捡漏。快去吧,晚了就没了。”
团团爱吃鸡蛋,苏笑笑也想去:“我家定量没了。”
“不用定量,一户一斤。”
苏笑笑和赵大妈互看一眼,立刻跟过去。
排了十几分钟,赵大妈手里多了两个纸袋,一个纸袋一斤鸡蛋。团团看着鸡蛋就说:“妈妈,荷包蛋!”
赵大妈笑着说:“回去就叫你妈做荷包蛋。”看到手里的鱼,“早知道能买到鸡蛋,我就不买鱼了。”
苏笑笑:“给我吧。团团这些日子没吃过好东西,正好这几天我有空好好给他补补。”
赵大妈点点头,苏笑笑就把鱼钱给她。
到苏笑笑家门口,赵大妈随苏笑笑进去。鱼放盆里养着,土豆、藕、鸡蛋和洋葱放橱柜里。赵大妈见橱柜里有米有面,“你娘总算干了件人事!”
苏笑笑想问什么人事,顺着她的视线看去,失笑:“我拦着没让拿。否则啥也留不住。”
赵大妈震惊:“她——不怕饿死你和团团?”
“我姓苏,团团也姓苏,我爹姓刘,他哪还管我们死活啊。”
赵大妈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刘大军不管苏笑笑死活,可是她是她娘亲生的,“你娘呢?”
“出嫁从夫啊。”
赵大妈的爹娘生在封建旧社会,思想腐旧,重男轻女,认为闺女嫁出去就是外姓人。可他们也不舍得饿死闺女和外孙。赵大妈惊叹:“真看不出来。”
“我娘要面子,跟您在一块肯定善解人意通情达理。”苏笑笑道,“有些人就喜欢把好的一面留给外人,刻薄寡恩留给家人,因为家人不敢跟她计较。”
赵大妈娘家嫂子就是这样,对她儿女比对亲生的和善,所以她对苏笑笑的话深信不疑,“你也算熬出头了。我也该回家做饭了。团团,去我家跟哥哥姐姐玩玩?”
团团看妈妈,征求她的意见。
苏笑笑:“妈妈做藕片,给你做荷包蛋,需要好一会儿。妈妈做好去找你好不好?”
“不要我帮你吗?”团团仰头问,“我啥都会!”
第11章 乐于助人那还腆着脸赖着不想搬?……
赵大妈笑问:“团团这么会说跟谁学的?”
“谁知道啊。”苏笑笑也想知道。团团前几天不这样,乖得跟猫崽子似的。苏笑笑怀疑这几天带他下馆子逛公园去供销社乘公交车的时候听谁说的,“午饭简单,妈妈忙得过来。团团留着力气帮妈妈上班吧。”
小孩点头:“我玩一会儿就回来啊。”
“去吧去吧。”苏笑笑摆摆手就拉开炉子,准备淘米煮粥。
钢筋锅坐炉子上,苏笑笑洗藕削皮切片,等藕片放水里,她就去院里挑一把配菜。
一切就绪,锅开了,苏笑笑放一个半窝窝头——只有这么多。苏笑笑趁热窝窝头的时间和面,下午蒸馒头。
面好了放橱柜里发酵,苏笑笑煎两个荷包蛋,然后就着油锅做醋溜藕片。
猪油裹着醋香飘到隔壁,赵大妈对大儿媳妇道:“这个味儿跟以前一样,看来笑笑家以前都是她做饭。”
赵大妈的儿媳妇想不通,“你说都是亲生的,刘大军和两口子咋就那么偏心啊?”
“我猜从笑笑不愿意改姓刘那天起,那两口子就当没生过她这个女儿。”
“那还腆着脸赖着不想搬?”
赵大妈:“没良心的人干出啥事来都正常。要不是刘大军报案,笑笑跟他撕破脸,咱们说不定还觉着笑笑狠,连大着肚子的弟媳妇都容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