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笑笑耐心告罄:“听不懂人话?我是不是说过几年?过几年刘荷四十岁,四十岁农村女人找个五十岁城里人,人家配不上她?刘荷是不是你生的?她不要脸也是你个当娘的没教好!”
“你——”她二大娘抬手指着她。庄小婶一看不好,连忙拉
住二嫂,“你啥你?有这么说自己闺女的吗?”
苏笑笑:“刘荷在婆家受了委屈想离婚,你不去骂她丈夫公婆欺负人,反而怪刘荷不懂事,要你这样的娘有什么用?花钱请个保姆都比你有用!”
庄小婶赶忙说:“你少说两句。”不待苏笑笑开口,“他爹,叫笑笑去咱家喝点水歇会儿。”
刘小叔拽着苏笑笑出去,到门外才数落她,“你二大娘说话不好听,你也不能骂她不要脸!她毕竟是你二大娘,是长辈。”
苏笑笑问:“我说错了?”
刘小叔为了生意兴隆不得不有礼貌,又因为担心在亲家面前说错话给儿子丢人,说话很有分寸,几年不说脏话,所以也觉着他二嫂说得难听。
刘小叔叹气:“这事哪有你说得这么简单?”
苏笑笑:“我让你们进城摆摊,你当初咋说的?你们不敢,大姑敢。你们不舍得租房,大姑直接住城里。兴许人家明年就能在城里买一处四合院。”
“这,这怎么说,离婚结婚毕竟是大事。”
苏笑笑:“如果咱们都是农村人,在城里没有人脉关系,我不提这事。刘庄单位肯定有需要保姆的领导或者老专家。你不能让刘庄问问?常言道,宰相家人七品官。刘荷在老领导家里干五六年,谁不高看她一眼?你担心人家说三道四,就给她找个女领导。女领导闲下来爱保媒牵线,到时候还用你担心刘荷没人要?”
刘小叔如醍醐灌顶:“听你这样说,好像可以?”
苏笑笑:“其实我在屋里最想说的不是这些。”
她叔心惊肉跳:“还想说啥?”
苏笑笑好笑:“这两年做生意赚钱吧?你说农忙你回来收小麦,谁看店?我婶一个人忙得过来?”
刘庄还有个哥,农忙时节他哥嫂都下地,刘庄的侄女做饭侄子烧火,所以全家只能抽出一个人看店。
刘小叔明白过来:“你意思叫刘荷帮我们看店?”
苏笑笑:“农忙过后你再租一间店面,请人家五十,给刘荷七八十,让她帮你看一家,你自己看一家,小婶给你俩送饭。二大爷在城里也有店,我要这样说,我那个弟妹又该怀疑刘荷惦记她的店。”
“那是你二大爷开的。”
苏笑笑:“听二大娘的意思,他们的就是儿子的。”
刘小叔也默认家产是儿子的,好比家里的房子和地都给大儿子,城里的店面,他打算让闺女帮忙,赚了钱给小儿子一点,以后店面留给大儿子。他老了自然是大儿子照顾。闺女和小儿子有空就搭把手。
不过现在没打算给儿子,所以这些年赚的钱都在他们老两口手里。
刘小叔设身处地想想,他闺女要离婚他也会反对,但儿媳妇要因为担心她争家产,不许闺女进门,他会很生气,而不是像二哥二嫂一样装聋作哑,更不会在听了苏笑笑的主意后嫌闺女不要脸嫁老男人。
别说四十岁嫁五十岁,也有城里人三十岁嫁五十岁,也没见人家父母当着外人的面骂不要脸。就算心里不满,也是私下里发发牢骚。
刘小叔劝苏笑笑:“也不能怪你二大爷,咱们村的人都这样。闺女离婚当父母都没脸出门。”
苏笑笑问:“人活一张脸?”
“对啊。”
苏笑笑:“二大爷嫌摆摊丢人,后来还是去了?”
“这,这不是没钱吗。”
苏笑笑问:“所以脸面没有活着重要?你们想过得好就去摆摊,刘荷怕挨打要离婚,你们就不许她离?刘荷有嫌弃你们摆摊给她丢脸吗?”
刘小叔被问住,不禁叹气:“你说的我都懂。可刘荷不是我闺女。你跟你二大爷闹僵,我再帮你数落他俩,他俩能连我也不理。”
“你不如问问我姑。”苏笑笑说着话朝后看。
刘小叔:“找团团?刚才见你跟你二大娘叨叨起来,团团就带着几个小的出去了。”
苏笑笑给她小叔拿的东西还在她大爷家:“去大伯家。”
刘小叔以为她担心团团,就陪她去老大家找孩子。
苏笑笑把小叔的那份给他,刘小叔接过去就问:“有没有给你爷爷奶奶上坟?”
“年前就去了。”刘小叔指的是苏家老两口。每年都是年前去扫墓,年三十上午团团去老宅贴对联,顺便给老两口烧香。
团团在厢房他大表舅屋里,看到妈妈回来,他从屋里出来:“妈妈,没事吧?”
“我没事。”
团团问:“我是说二奶奶二爷爷,没被你骂哭吧?”
苏笑笑朝他脑袋上一下:“我母夜叉啊?”
“爸爸说母老虎见着你都绕道走。”团团说完往后跳一步。
刘小叔不禁问:“你和怀民吵架了?”
团团:“张队哪敢跟她吵。我爸爸受伤那次,她陪我爸爸去医院拆石膏,跟人在医院门口吵起来,大杀四方,可威风了。”
“啥时候?”刘小叔忙问,“怀民还伤着,你就敢跟人吵起来,要是打起来,你俩——”
苏笑笑打断:“不巧碰到刘旭陪他岳父去医院,我爹娘也在,刘大军的嘴,我不说你也知道,一见着我就没好话。我忍不住反驳几句,啥也不知道的路人说我欺负我爹娘,话里话外嫌我不孝,我才跟她吵几句。”瞪团团,“别听你爸瞎说。他就喜欢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