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BOSS们(194)
随后那位CEO说:“可我当时……作为一个初级文案,想反抗他。我不喜欢他那个著名的‘3B原则’——Beauty、Baby、Beast,他说广告里有美女、婴儿与动物就能吸引人。我感到……我们没有被尊重。为什么‘Beauty’是第一位?这3B原则里,有美丽的女人、有纯洁的婴儿、有可爱的动物,唯独没有一个群体——男人。男人只要过了他们一岁以内的婴儿期,就不会被凝视了。当时我想,这个行业需要女人,女性并未被注意到。整个行业看待世界的角度都是男人的。”
听过之后张斩其实是有一点震撼的。
3B原则大大著名,她上学时老师也曾反复提及,她则是背诵。可她当时——在比那CEO晚20年的时候,仍然没有发觉不对。
她想到了很多的广告。
一点点地,女人终于从广告里的符号,变成了人。
而且一代代地在演变着、进化着。
那女CEO又说:“但高兴的是这些年女性高管在增加着,而且还是快速增加。我们应当更加自信,我们不止了解女人,同时还了解男人,我们也并不需要将自己的优秀创意给局限在女性市场里。女人对男人的了解远远大于男人对女人的,就好像黑人对白人的了解远远大于白人对黑人的一样。我时常感觉,我非常了解我自己的父亲、丈夫、儿子,可他们并不了解我。在他们的眼睛里面,‘女人’都是一模一样的,有统一的几个标签,非常简单而且粗暴。他们都并不愿意花时间来了解我。”
末了她又道:“所以,自信起来。你可以做好这个行业。你不光能洞察女性,同时也能洞察男性。”
屋内的人鼓起掌来,包括张斩。
张斩实在心有戚戚。
每回出现“辱女”广告时,她周围的男性同事都根本不会想要知道女性群体感到“愤怒”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他们从不询问,也从不分
析,更从不反思,而是对她们这些女性理所当然似的说:“我觉得那个广告没问题”“我不认为那个广告哪不对了”“那些女的挑事儿呢”,等等等等。而她们呢,总在对方根本就不想了解她们的情况下,激烈地辩驳、努力地表达,说“当然有问题”“就是不对啊”,长篇大论地讲述原因,男同事们则明显地缺乏兴趣,心不在焉,并不会听,当然也不会有任何回应,即使他们可能自己就有一两个女儿。
他们不想“理解”她们。似乎一“理解”她们,男性气质就荡然无存了。她们必须按照他们的指令去做事情。
很悲哀,一个女人的一生,她们那些至亲的人——母亲、父亲、丈夫,也许都不真正地想了解她们,她们一生都不会被注视内心。
可说回来,是啊,对方说的没错,她可以洞察女人,她也可以洞察男人,她能做好这个行业。
几个女人讲完以后,听众开始谈论感想。
一个女孩是尼日利亚人。
她是通过创意节的公益项目免费过来参加活动的,全球仅有少数名额。官方进行筛选以后提供机票以及食宿,让他们也能来戛纳,并将戛纳的一切一切记在心里、带回去。
她的专业是传媒,她说,在尼日利亚,这些年来女性地位已经出现极大改善,甚至,WTO的首位非洲掌门就是尼日利亚女性。可她知道女性地位仍然很低、仍然不够,而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她已经从事广告超过两年了,今年年初参与了个女性权利的公益广告,是关于女性公共卫生的,很开心,也很骄傲,她还想要做更多事。
大家给了女孩很多掌声。
后来又有来自各个国家地区的女性发表感想,张斩感到受益良多。可90分钟过得太快,三点左右这个活动就结束了。
张斩走上去,与那几个CEO、CCO等等都合了个影又聊了两句,称赞她们的智慧,讲述自己的收获。
张斩甚至与那位尼日利亚的年轻女性广告人也合了个影,她们还交换了Instagram。
…………
这个时间,还能参加一个活动。
张斩稍微想了一下,最后去了一个分会场。
也许因为已经察觉到了这时代的汹涌浪潮,这个活动的主题叫作《让思想回归世界》。
张斩盯着这句英文,默默地念:“让思想回归世界。”
开场的时候,活动竟然放了一支十几分钟的“短片”。
是一个广告合集。
里面全是各种广告片,而且还是在现场的每一个人最最熟悉的广告片。
在昏暗的会场之内,屏幕闪着各色的光。
然而会场里面坐着的人都很清楚它们今天是为什么会出现在创意节的大屏幕上。
因为它们都曾闪烁“思想”。
第一个就是苹果的《1984》。
张斩现在依然记得在课堂上第一次看到它时浑身上下过电般的战栗感。
这支Commercial只在电视上播过一次,是超级碗中场期间。它让美国人震撼至极,也帮助当时暗暗淡淡的苹果公司成为传奇。
那时《1984》这部小说以及电影风靡美国,也使得美国社会上下出现了对于“极权”的恐慌。
关于这支经典广告,说法很多,真假难辨。比如据说,苹果公司的董事会并不喜欢这支广告,没通过,更没付账,可代理商当时因为对这广告过于自信,已经提前就斥巨资把超级碗的黄金时段买下来了,最后因为实在自恋,于是,即使并没收到一分钱,他们还是把这广告播出去了,最后轰动整个美国。
张斩静静地凝视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