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当权臣嫁太子(129)+番外

作者: 溟栩 阅读记录

果不其然,没一会,带着陛下旨意的人就来了,宣旨让秦楠清带着陈升入宫觐见。

秦楠清带着人入宫,誉王殿下已经在勤政殿内跪着了,穿的也不如之前华丽,今日并没有穿蟒服,头发也是披散在身后。

“臣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秦楠清跪在唐愔的斜后方,向唐成伊行礼,而她带来的陈升,现在还在门外听候发落。

“平身吧。下面的人来报,说是有人要杀人灭口,朕让你从监牢将人带过来,现在他人呢?”唐成伊高坐在龙椅上,说话语气平静。但越是平静,就越是会让人感觉到害怕。

秦楠清拱手,仍旧跪在地上,“回陛下,人已经在殿外侯着了,下毒之人吞毒而死,并且在他的尸身上,发现了誉王府的令牌。”

这话,秦楠清并不想说,可如果不说的话,那就是欺君之罪,她更是担待不起。若是说了,那誉王殿下这个罪名,算是坐实了,削爵更是板上钉钉的事。

“将人带上来。”唐成伊右手食指在桌子上敲击一下,只这一下,就让跪在地上的唐愔,心头一颤,她只感到一阵绝望。

陈升被带了上来,跪在秦楠清的身后。

“罪臣陈升,今日给你送餐的人,可向你说了什么?”唐成伊身边的大宫女开口,替唐成伊问话。

陈升头磕在地上,回答道:“回陛下,来给罪臣送饭之人,说只要誉王殿下能登基,就会放我出去,让罪臣一力担下此事。可谁知殿下竟然要杀了罪臣,思来想去,无论是被人杀死,还是被陛下赐死,左右都是一样的结果,不如将事情全都说出来,说不定还能求得陛下开恩。”

这一番话,说的是情真意切,在场的人大多数都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唐成伊食指轻轻的敲击着桌面,在思考着这番话的真假。

“朕问你,你收到的那些书信,为什么不烧了,反而是收起来?”唐成伊还是不太相信,自己的女儿会做出这种事。

陈升看一眼最前方的唐愔,说道:“是……是罪臣仰慕殿下,所以一直不舍得。”陈升说这句话的声音有些小,不过也足够让在场的人听到。

这……勉强可以算是一个理由,只是并不充分,在场并没有人愿意相信。

“你说你仰慕朕的女儿,但是你却将这些书信留着,就不怕有朝一日事情败露,会害了她?”唐成伊显然不相信这个理由。

陈升也不知自己为何会说出这句话,但是话已经说出去了,就要想办法圆了,“会陛下,罪臣相信殿下一定可以荣登大宝,那这些书信也就不会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刻。而且,殿下也知道,罪臣是心甘情愿为殿下做事的。”

唐成伊看着唐愔,无声的对她进行询问。

“母皇明察,此事绝对不是女儿做的,和女儿毫无关系,而且儿臣并不知道陈升的任何心思。”唐愔为自己辩解,比起一个罪臣之语,大家还是更愿意相信一个之前在民间有着极高威望的誉王。

陈升低着头,装出一幅受伤的样子,“罪臣自知才疏学浅,样貌不及誉王您的夫君,因此自愿为您做这种伤天害理之事,可是您也不能在出事之后,就这样对罪臣吧,您说好要护罪臣及家人周全的,现在又要毒死罪臣,罪臣只要将事实如实禀告陛下,以便求得陛下宽恕。求陛下饶臣一条性命。”

说着,陈升在地上重重的磕了几个响头。

此时,唐成伊有些庆幸,现在在这大殿之上,都是她自己的人,不会有人将今日之事传出去,她还是很在意这个女儿的。

“唐愔,朕想听你说。”唐成伊看着唐愔,希望她能说出些什么话来为自己辩驳。

“母皇,女儿师从大儒之后,自知‘天下为公’与‘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道理,百姓乃是国家的根基,百姓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女儿又怎么会指使他人残害百姓,只为了一己私利呢。当年女儿举荐陈升,只是因为他在科举的文章上写的那些话,更何况女儿见他进士及第多年,仍旧在翰林院,女儿与他交谈过几次,便认为他也与女儿想法一样,之后举荐他为锦州刺史,之后女儿便与他再无瓜葛。儿臣所说句句属实,还望母皇明鉴。”

唐愔的老师,乃是大儒之后,如今更是在朝廷上,可以说是真正的百官之首,朝廷上一半的官员,都得到过她的指点。唐愔在她身边耳濡目染的,又岂会做出此等伤天害理之事,所以在这件事出来之后,才会有那么多的官员为她求情。

“就算是太师的学生又怎么样,往前数有多少贪官污吏,都是当时的翘楚,而且,罪臣送往京城的那些孩童,更是殿下为了炼制长生不老药所需,试问,谁能抵挡着长生的诱惑。至于那矿产,更是殿下不让罪臣上报的,殿下掌管着户部,掩盖一个矿产,岂不是很简单的事情。陛下,罪臣乃是将死之人,说实话,不敢妄求陛下宽恕,只求陛下能够放过罪臣的家人,她们都是无辜的。”陈升更是声泪俱下的,妄图改变唐成伊的想法。

“你胡说,那些孩童,分明是另有其人。母皇,女儿已经有些眉目,在禁足王府之前,已经将事情都安排了下去,想必此时,应该有结果了。您万万不可听信小人言辞。长生之法,古来多少帝王求取,仍旧是摆脱不了驾去的命运,可见此法是根本不存在的,女儿又怎么会因为这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去残害百姓呢。”

唐愔暗自庆幸,这拐卖孩童一案,她已经快要查到背后主使了,只要这件事水落石出,这嫌疑便会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