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京官之女养家日常(356)
苏言礼拿出此仓库的明细表,以及汇总表,上面写着八百零九包,总斤数为七千零九十斤。”
卒头大呼:“不可能……不可能……”
苏若锦说道:“除非你们不像图纸这样摆的,否则不会错。”
“当……当然这样摆。”卒头眼神闪烁。
守仓男尖叫,“她又没数,就这么看一眼,怎么可能准确。”
跟着苏言祖的两三个男子,他们也不认同一个小娘子站在这里胡说八道。
苏若锦摊下肩,“小叔,用我的这种方法,这里七垛,只要摆的整齐,最多相差一袋,除非他们动手脚,否则就是这么多。”
苏言祖看到小侄女松驰而又自信的目光,转身叫道,“来人,七垛都过一遍。”
守仓男与卒头二人相视一眼,站着没动。
苏言祖让自己的管事找了力夫过来,一包一包的重新堆放,等一垛完时,发现跟苏若锦报出的数一包都没有相差。
守仓男脸色唰一下就白了,“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卒头扑嗵一下跪下:“大人,不关我的事,都是他们……是他们让我这样干的。”
刚才跟在苏言祖身边的两三个男子,个个也脸色不好,但他们没跪。
这三人,分别是粮商、户部仓司、枢密院主管粮食的主薄。
苏言祖冷哼一声,“一个仓就少近一百袋粮食,很好,在下马上就去回晋王与公主殿下。”说完,示意侄女先行,他随后跟上。
正在打仗啊,而且还是皇帝亲自上阵,后方居然还出现贪污之事,苏若锦暗自叹气,是不是国亡了这些人才肯罢手?
但她也不天真,这种事什么时候都有,她刚才是不是不该算的这么准确?会不会……
“不会。”
苏言祖好像知道小侄女算准确后悔了,给她吃定心丸,“新皇会记得阿锦的功劳。”
“别,千万别。”苏若锦吓得连忙制止,“小叔,我今天这样做,就是告诉他们,别打破国殃民之事,是有人看得出来他们贪婪的。”
“阿锦做的很对,我会……”
苏言祖又要给她上报功劳,她赶紧制止,“小叔,你这么明白,知道我为何不想贪这功劳吧。”
他当然知道,但确实是她查出来账实不符的,应当……
苏若锦再次摆手,“小叔,为何这样,你比我懂,就别吓我了。”
苏言祖无奈只好点头同意,随后,把这事按了下来,又让公主殿下不要宣杨。
月华公主一笑,“没想到你们苏家人都喜欢干实事。”
苏言祖拱手,“殿下谬赞。”
第249章 祐丰元年
大胤与辽夏的战事在腊月上旬结束,被打败的辽夏国再次老老实实俯首称臣,无条件签订每年向大胤纳贡的条约,如有违约,大胤双倍追讨。
消息传到大胤汴京,全城唤呼,人们高兴的奔走相告,颓败萧瑟的京都,转眼之间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苏若锦早从公主府回到苏家新宅,等到国子监放假,与苏大郎一起回尉州县,回去之前,到街市上备年货。
大街小巷,除了高呼称赞新皇英明神武打退辽夏国人之外,最多议论的还是皇帝的两个得力能臣干将——宁大将军宁骅、平阳郡王赵澜,一老一少共辅圣上打退了虎视耽耽的辽夏国人。
“你们知道吗?一路上,圣上与辽夏人打了三大五小战役,五胜两平仅一败,把辽夏人打的跟落水狗一样爬都爬不起来。”
“我知道我知道,现在酒楼、茶楼里天天有说书的,说的都是北边的战事,圣上太厉害了。”
“我听说,过黄河后的第一战,我们败了,第二战打的艰难,差点让辽夏人反扑,幸好后援的平阳郡王及时赶到了,打了我大胤与辽夏国决定成败的最大一场战役,不仅让敌人损兵过半,还让他们直往老窝窜,我大军趁胜追击,就差端了他们老巢……”
……
听到人们的议论声,苏大郎看向妹妹,赵澜可是亲口说过要求娶妹妹的,以后可就是他的妹婿了,听到人们的赞美声,总有一种与荣有焉之感。
“阿锦,听到了吗?胤辽最大的一场战事,因小郡王加入力挫贼人,扬我大胤国威。”
那怕苏若锦不是赵澜的女朋友,听到这些,她也是高兴激动的,且深深为对方自豪,太优秀、太牛掰了。
看到商铺陆陆续续开业,市集重新繁华起来,站在十字路口,苏若锦感觉大胤又重新安定下来,这一次把敌国打成这样,只要不出大天灾与动乱,至少可以安定十年以上。
太好了,又可以过安安稳稳的小日子了。
年货买的差不多,苏若锦兄妹准备明天回尉县,刚回到家门口,遇到送信的,信使看到人从马车上下来,连忙过来问道,“请问是苏二娘子吗?”
“我是,你们是……”
“这是给你的信。”
赵澜领军出汴京后,苏若锦几乎没收到过赵澜的信,偶尔平安的话也是通过芒种带回来的,可信差给她的信,她想都不要想,凭直觉就知道是赵澜写给她的。
接过信一看,果然如此。
她笑着打赏了送信的,“多谢这位大哥。”
任务完成,信使离开。
苏若锦忍住没在门口打开信,高兴的连忙跑回家。
“阿……”苏大郎看着跑远的妹妹,失笑,摇摇头,与花平他们一起进了家门。
直到回到房间,苏若锦才迫不急待的打开了信,老厚的一封,整整十页,她既想一口气读完,又忍不住细细品读,各种欢喜忧愁,不就是恋爱中的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