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京官之女养家日常(94)

作者: 冰河时代 阅读记录

把它拿到类宋的大胤朝来穿,八月初,正是要冷不热之时,穿上漂亮的马面裙,走在大街上不要太拉风哟,竟被衣坊的人拉进去用了两套时下锦衣换去,另补偿了二百两银子。

程迎珍再次低头看向身上的襦裙褙子,衣裳质地可比自己做的马面裙好多了,“她们……”

“她们可不傻。”苏若锦立即打断娘的话,逛个街不仅没花钱,还赚了钱,心情杠杠的好啊!

“走,咱们去接爹下值。”

骡车悠悠晃晃而去。

锦绣坊管事拿着从苏家母女身上换下的衣裳,左翻右看,“心思够巧的,公主正愁游湖没新款式呢,没想到被我一眼寻摸到了。”

她一边看一边寻思那些地方还可以改进,再配什么布料、颜色更显马面裙的华丽富贵。

从苏家走出去的马面裙清新淡雅,再从大胤朝皇家贵族流出来时的马面裙就变成了富贵逼人。

此时苏若锦并不知道,骡车停在国子监一角,她和娘坐在骡车里静静的等苏言礼下值,一直到学子们都走的差不多了,苏若锦才看到他爹跟同僚慢慢悠悠从国子监出来,她小腿一探,溜下骡车,提着买好的热奶茶,短腿直奔,“爹……爹……我来接你下值啦!”

这是昨天晚上就说好的,苏言礼知道,但是听到女儿撒欢的叫声,他的心还是软的一踏糊涂,这就是他的糯米团子小棉袄啊,大步向前,张开臂膀便接住了飞奔而来的女儿。

“爹,给你奶茶。”说完,就把麦桔杆朝苏言礼嘴里送,一脸笑嘻嘻。

同僚们:……

咋有点羡慕呢!

最后结伴出门的……

赵澜毫无波澜。

范晏嘉突然也想喝奶茶。

苏言礼喝了一口,笑着点了调皮的女儿一额头,放她下来,“来给叔叔长辈们见礼。”

苏若锦一脸笑,给爹的同僚们问好,有些还到家吃过饭,也算是熟人了。

有人打趣,“小阿锦,没给温叔叔带一杯吗?”

“当然带了。”

温璋琦:……他只是开个玩笑啊,没想到还真有啊!

书同从骡车上拎了一打出来,给每人送一杯,一时之间,门口热闹的很,大家热络要约到哪里喝酒吃饭,也要拽上苏言礼。

他笑笑,“下次吧!”

同僚们朝他的小棉袄看看,都理解,“那赶紧陪女儿回家吧!”一众人一边喝奶茶一边愉快的离开了。

书同把最后两杯分给了赵小郡王与范晏嘉,幸好听二娘子的多买了些,要不然还真不够分的。

范晏嘉拿到手里便喝上了:“真不错!”

双瑞看着自己手中的奶茶朝小主人看过去,见他没示意,只好捧着。

苏若锦客气的跟二人聊了两句,当然只有范晏嘉回应她,她最后如天朝人一般习惯性的客气了一下,“有空到我家吃饭哈!”

范晏嘉立即接道:“过几天休沐就去。”

苏若锦:……一时傻了眼,她……她就客气下啊!

第85章 加俸与职田

女儿假客气,学生真不客气。

苏言礼不地道的笑了,抱起她,“走了,回家。”

范晏嘉不忘追一句,“阿锦,到那天,我和小郡王都去,你要做好吃的给我们吃啊。”

被爹抱着的苏若锦:……臭少年,你还真不客气。

范晏嘉嘻嘻直笑。

看着苦大仇深的某小娘子,赵澜压不住嘴角微扬。

目送苏博士骡车远去,范晏嘉转身笑道,“瑾之,不怪我自作主张吧!”

二人一块上学一块下学,熟稔了很多,相互以名或字称之,赵澜是王爷之子,不到二十弱冠便有了字——瑾之。

赵澜依旧一副没甚表情的样子,但范晏嘉跟他接触久了,那怕同样面无表情,也是分很多种的,此刻他就感觉到赵澜不反对愿意去苏博士家蹭饭。

赵澜扫了眼他,“走了!”

简短两字,算是回应伙伴,蹬上回家的马车,双瑞捧着奶茶跟着上了马车,一等小主人坐稳,便把奶茶献宝似的给小主人,“小公子,还是热乎的。”

赵澜伸手接过,伸手把麦桔杆送到嘴里,深深吸了口,甜香淳厚,入口的珍珠丸子弹性十足,很有嚼劲,滋味着实不错。

“去郑记奶茶铺。”

“是,小公子。”

赵澜准备带两杯给母妃喝。

范晏嘉嘻嘻一笑,也上了回家的马车,一边喝杯中奶茶,一边想,到那天,阿锦会给他们做什么好吃的呢?

逛了一天,小小人儿随着晃悠悠的骡车在老爹怀里睡着了,根本没听到父母闲话,程迎珍把一天见闻都跟夫君说了,“我见到嫡长姐还是会心惊胆颤……”

苏言礼感觉到妻子的怕意,握住她手,低低安慰道,“别怕,一切都过去了!”

“嗯。”程迎珍头偎在夫君肩头,“幸好咱们日子好起来了。”再也不要仰人鼻息吃人饭食了。

感觉氛围沉重,苏言礼岔开话题,“金锁买好了?”

说到花钱,程迎珍心情又好起来,“还给你们买了木簪子,阿锦又非要给我买金钗,可花了不少钱。”

“花吧。”苏言礼心情颇好的说道,“今天,我不仅加俸了,还给了我三亩职田。”

程迎珍笑眼弯弯,“真的,官人?”

“嗯。”苏言礼点头。

因为晋王与官家是兄弟,他的嫡幼子到国子监,连教他的博士也水涨船高,苏言礼虽没升职,但加俸、给禄田,收入一下子增加了很多。

加俸与禄田是正俸之外的合法收入,当然,这样的合法收入对于底层一般小京官来说是很难得到的,因为这样的合法收入一层一层盘剥,几乎到不了小京官手中,就是因为赵澜被范大人投到苏言礼名下,使他有了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