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崽逃荒:都护夫人她只爱财(177)
沈大富热情的招待姜平安。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这果酒很适合女子喝,家中还有女眷,梨白太烈,倒是难有这般的果酒。”
“客气什么客气,回头再给哥哥多弄些铁器跟酒水,还有你说的那棉布,没有棉布,棉花也可以。”
南城虽没有应州天寒地冻,可是湿冷的冬天也不是那么好熬的。
蚕丝被倒是暖和,可是,那得多少蚕丝才能做出一床被子来,莫说寻常人家,就是那小富之家一床蚕丝被那也是极其珍贵的存在。
轻飘飘的一床蚕丝被不到两斤重,便需要上千个蝉蛹,其中不知需要多少工序人力才能制作出来。
“都是患难与共过的兄弟,沈大哥放心,这样的好事小弟肯定想着你的,我必定在大都护面前美言。”
“吴三郎那边大概五日便会返程,钱老弟真的不多呆上一些时日?”
姜平安这才刚落脚呢,沈大富就开始挽留起来了。
“这次采买这般顺畅,自然是要早些回去交差,不然入了寒冬腊月,这路就不好走了,这几日还得劳烦沈大哥帮忙准备货物,明年春四月我必定还来,到时候带着好消息来寻沈大哥。”
春四月就已经能确认能种多少棉花了,当然不是她手里的,而是整个安西都护府,棉花种子下地了,当然就可以开始拉订单了。
“一点小事,明日我就让人去安排,茶叶送来需要一日,布匹直接去自家布行里去挑选。”
就这样,姜平安在沈大富的盛情款待下花费了两日挑选完了自己需要的货物,接下来便是等着装船。
沈大富腾出了两日亲自招待姜平安,也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姜平安这两日也算是对南城简单的熟悉了一遍。
跟人定菜姜平安已经轻车熟路了,寻了十里八乡的里正,直接从村民手里收,又去了热闹的酒楼盯着送菜的人,跟人拉了关系定购。
村民种的都是寻常菜式,而这些送酒楼的就不一样,有的都是专门的种菜庄子,种的一些稀罕物。
姜平安就跟人定的一莲塘的藕,这藕跟别处的还不同,炖煮后粉糯至极,姜平安要的数量极大,连着莲塘里的莲叶也没放过。
莲塘极大,足有十亩地,姜平安要得急,塘主人还花钱请了人手一起来挖藕。
在外奔波了三天,姜平安手里的钱花得只剩下不到一万两,不得不说南城物产真的丰富,蔬菜瓜果的种类居然能有差不多二十种,还都是别处所没有的。
若是七八月的时候,必定比现在还多,姜平安已经打定主意明年春四月一定要来,带着姜岁岁一起。
最后一日
姜平安总算是收到了来自应州的书信以及驿站送来的东西。
“差点以为赶不上了。”
从信件发出到东西送到南城,花费了半月多。
姜平安将书信打开,先是钱武的,说的新豆腐坊还有院子的情况,酒水已经在运送的路上了,算一算时间,应该已经要到丰城了。
驿站送来的包裹姜平安打开,是棉布,还有棉布做的衣裳,两套里衣,一套厚男装以及一套厚袄裙,里边还有一个包袱包裹着的东西,姜平安打开,竟然是一件灰狼皮的大氅。
这件大氅怎么看也不像钱武跟钱大嫂给准备的,但是这应该更不可能是红霞等人能弄到的东西。
姜平安继续展开书信,是红霞跟钱大嫂的,信件末尾,姜平安总算知道了这件大氅的出处,居然是赵老夫人给的。
大氅姜平安收了起来,带着棉布去找了沈大富。
“这便是棉布?果然与寻常的绢丝不同,温润柔软,不愧是要做为贡品上贡的布料,这织纹细密平整,竟还能拉伸。”
沈大富可算是见到了实物了。
沈大富的娘子也在,女人对料子是有天生的敏锐的。
“这料子给老人孩子做贴身衣物最是合适,娘每年冬日无人暖床都睡不舒坦,若是用这料子做一身寝衣,入睡定能舒服许多。”
沈夫人触摸到了料子,一下连料子怎么用都想好了。
从沈大富手里整个就拿了过去,随后就舍不得放下了。
沈大富对上自家娘子的目光,哪里还不止自家娘子是什么意思。
“此物还未送上去,只要不露在人前走漏了风声即可,这也只有半匹,嫂夫人喜欢便留下,这些日子多谢嫂夫人招待了。”
姜平安乐得做这个人情,她也没少从沈大富手里获得好处。
“钱老弟大气,这个你放心。”
沈大富开口保证,沈夫人这边高高兴兴的拿了棉布走了,让人又多搬了两缸桑葚酒做伴手礼给姜平安带走的。
吴三郎在南城又休息了一日,他每次来回都会从经过的地方带上一些货物,还有前往丰城去的商客也都是早早定好了的。
沈大富送姜平安上船,来的时候没什么,这走的时候却是装了足足四条船的东西。
“钱老弟,这些没了旁人在了,咱们谈笔生意如何?”
吴三郎让人请了姜平安过去。
窗外便是滔滔江水,屋子里酒水吃食很是丰盛。
“吴三哥但说无妨,小弟看能不能接。”
姜平安估摸着猜到吴三公子想要干什么。
“一千柄兵器,不拘样式,我知道钱老弟你肯定能弄到,那日我都看到了,沈大富手里的人用的弯刀与钱老弟给我那送去的弯刀是一样的。”
吴三公子检查过,那些弯刀比他们吴家之前的兵器更好,上边的标记不怕,他自有办法解决。
即便不是弯刀,重新融了再锻造,也比寻常武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