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当满级大佬穿成小可怜儿(132)+番外

作者: 爱吃草莓的小橙子 阅读记录

赶紧吃了一枚回春丹,简单理了理记忆,就接着睡了。反正还要在辛庄待好几天,有的是时间。

现在嘛,修复身体要紧。

这一觉睡得昏天黑地。第二天早上,她是被孙慧给叫醒的。

“娇娇,快起床了,吃早饭了。”

郁娇迷迷糊糊的坐起来,揉了揉眼睛,看着眼前五岁多的姐姐,长得唇红齿白眼睛大。但却不算是个大美女。

老孙家人,也有个遗传特点,都是皮肤白,大眼睛,双眼皮,但是都大眼无神,看起来没什么精气神儿。而且全都瘦的像竹竿一样。

孙家老三长大后也不好娶亲,就是因为实在太瘦了。怎么看都不像个健康人。

孙慧看起来倒没有像竹竿那么夸张,但不是因为她不瘦,而是因为她个子矮。成年以后,孙慧的身高也只有1米5。再加上长得瘦,倒是有了一种娇小玲珑的美感,连那双无神的大眼睛都没那么突出了。

原主没有遗传那双大而空洞的眼,她的眼睛不大不小,正正好。也没有遗传竹竿身材,比起别人也还是瘦,但在老孙家,就算是最健壮的一个了。她也没有遗传人家的白皮肤。家里就她一个黄皮。

所以也难怪大娘大妈们说她长得和明生两口子都不像,那是真不像。郁娇的长相,像她的祖父。而孙明生的长相不随父亲,随了母亲。

但对于现在的郁娇来说,这都不是事。别说是黄皮了,就是黑皮也能给弄白了。

原主和孙慧没有恩怨。她们之间,最多就是一年见一次面、一起玩几天的小伙伴。她来小住的时候,孙慧和孙振兵都没有欺负过她。

和她一起玩的叔伯兄弟姐妹都没有欺负过她。他们可能还会和孙慧打架,但从来没有和她打过。

一方面可能是受了家里大人的叮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亲近,对于小孩子来说,一年才见几天面的郁娇,算是个客人。他们这儿,就没有和客人打架的道理。

“姐,我困。”

“洗了脸就不困了。吃完饭我们到街上去玩。”

郁娇:“哦。”

她下床,洗手洗脸。

孙慧说的街上,是从南到北横贯辛庄村的一条主街,地位就相当于村子里的中轴路,也是附近几个村子唯一的一条柏油路。

尽管现在,这条柏油路已经被时间和来来往往的行人、车辆、牲畜给轧得坑坑洼洼了,有些地方下陷,一下雨就变成水坑,这大概也不光是使用过度的问题,可能那年头的工程质量也不是太过关。

尽管路已经破败不堪,但其地位依然不可动摇。附近十里八村,只要一说辛庄街上,就知道指的是这条街。住在街两边的村民,就跟住在市中心一样,说出去都是满满的自豪感。

这条街还有五天一次的大集。别说是附近的村镇了,几十里之外的村镇,也有的是人过来赶集,或者摆摊卖货,或者买东西。

那时候,镇上工商所的人有时候会来收税,但并不是每次都来。

住在街两边的村民,根据自己家院子的范围,对这条街进行了划分,每家就管着从自家房后墙到前院墙的这段路,给在这一段路上摆摊的小贩提供开水,提供板凳,然后收取一定的摊位费。

最早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这种提供服务收取摊位费的做法,也不知道是哪家开的头,大家就都学了起来,并且迅速划分了势力范围,提供的服务不一样,收取的摊位费价格也略有不同,但差别不大。

比如,有的人家无限量提供开水,有的人家就只给你续一次杯,还有的人家只提供板凳。收的摊位费从1元到3元不等。大家还可以讨价还价。有的菜贩用卖剩下的菜来抵摊位费,也是比较普遍的做法。

所以,居住在这条街上的居民,是有一份固定收入的,至少一家人平时吃菜有着落了。

孙家离这条街很近,也就隔着一户人家。但是就是这一家之隔,这条街所带来的体面和营收,就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孙家的本家有很多就住在这条街上。

包括几位碎嘴的大娘大婶。

去街上玩啊,那可太好了。郁娇心想,她可以从大娘大婶的嘴里听到自己的身世了。

她可要开始闹了。

第95章 被超生的二女儿(5)

其实昨天半夜刚来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郁娇是想直接跑路的。

辛庄村虽然是个偏远小村,但是要想跑出去,也不难。这个村子里有发家致富的先行者,已经从县城客运站承包了一辆小客车,专门跑城乡客运。

不是从辛庄到县城的直线,而是把整个镇所有村庄都跑一遍,把要去县城的人全拉上。

从辛庄到县城,直走的话不到20公里,真开起来40分钟就到了。但实际上,从坐上车,到抵达县城,两个小时都不止。大部分时间都在绕村,半路停车上人。

小车不到20个座,往往能塞下四五十人,一个个都挤的跟照片一样。

这辆车就停在那家人大门口,要想跑出去,可以趁夜黑风高先到车上藏起来。搭乘这辆车到县城,那里有车到市里,还有车直达省城。

市里和省城,都有社会福利院。

原本,她是想奔社会福利院去的。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

这个时候的社会福利院,收留的主要是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赡养人或扶养人)和残障儿童。正常儿童当然也有,但是不多。

由爱心人士创办的民间孤儿院,这个时候还没有兴起。官方福利院资源有限,郁娇不想去和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孩子分福利院那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