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当满级大佬穿成小可怜儿(254)+番外
大队长嘴角直抽抽,这是什么亲妈?看看人家王老二家的,离婚后自己带着孩子过的多好,再看看这位的亲妈!说起来,人的思想觉悟,和城里人农村人还真的没多大关系,还是得看本性!
大队长觉得,上个话题不好,太伤感了,换一个,他好奇很久了,趁着他们还没走,他得弄清楚,省的他一个人抓心挠肝的。
村里人对这两位长得过分好看的人不了解,看他们住在一起,就认为这俩人已经结婚了,只是城里人做派,光领证不办酒,但是他知道啊,这俩人根本就没领证,没结婚。
大队长:“说起来,我年纪大了,看问题和你们不一样,可能理解不了你们年轻人的做法。你俩也别嫌我事儿多,也别嫌我话难听,咱们就随便聊聊。你们要真觉得我说话不好听,就当没听见。”
苗书莘:“什么事啊?这么郑重其事的,还要加一堆前缀。”
大队长:“就是,你俩就这么不清不楚的住在一起,这都两年了,咋就不能抽空去领个结婚证、办个婚礼呢?是没时间吗?”
神特么没时间!
不是,我们俩怎么就不清不楚了?我们太清楚了好吗?我们连点暧昧都没搞过!
原来村里的流言蜚语竟是这样的吗?她还以为别人会在背后讨论他俩不检点,孤男寡女住在一起,结果大家讨论的竟然是他俩为啥不去领结婚证?为啥不办喜酒?
苗书莘震惊了:“我们俩为什么要领结婚证?我们就是普通的革命同志啊。”
大队长:“革命同志这个词本身就不普通啊!”
苗书莘:“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大队长!”
她扭头看着陈知言,发现这货在神游天外。大概也是被大队长的话震惊到了。
确实如此。
陈知言也没想到大家的关注点跑的这么偏!
当初他要住过来照顾小苗的时候,其实考虑过流言的问题,但是他想着,就算有流言,那也比让小苗一个人住要好。
一个人住太危险了!就算村里没了王五强,谁知道会不会蹦出个张六强刘七强的。
和生命比起来,流言又算得了什么呢?
正好知青点的同志们也觉得小苗一个人住太危险,所以他们一致决定派一个人来和小苗一起住。
他主动请缨,被大家全票通过。
大概也是因为他最矫情,一直都是一个人住一屋,他出来了,他那间屋子就可以住好几个人呢。
至于流言,他倒不是太担心。他自己是不在乎,而且据他观察,这辈子的小苗好像心也特别大,不像是会介意流言的样子。
最神奇的就是,他搬过来一段时间后,竟然没听见什么流言。
当时他就想,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确实没有,另一种就是没有说到他面前。
他自己是比较倾向于后一种情况的。
第189章 被当挡箭牌的知青(20)
农村的精神生活实在过于贫瘠,背后议论、传闲话,说起来,都是农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只是这种精神生活水平不高而已。
但他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大家每天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精神生活一点儿没有,长此以往,人是坚持不下去的。必然会衍生出一些精神方面的需求,并找到合适的、大家都可以掌握的释放途径。
传流言,论是非,就是他们所能找到的释放途径。
农村的流言蜚语,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当地的道德要求和价值观。
比如乱搞男女关系,如果真的是乱搞,有妇之夫有夫之妇、出轨什么的,那自然是不对的。人们发起谴责和舆论声讨也没什么问题。
有问题的是,这种谴责和声讨缺少约束,往往会对当事人造成过度伤害,甚至牵连无辜。跟后世的网暴本质上没有区别。
而且,在缺少约束的情况下,传闲话还容易被造谣者钻空子。有的人是真正的恶人,他们编造谣言来陷害人。将谣言和传言混在一起,真假难辨,对于被造谣的人来说,伤害太大了。
而被伤害的,往往还都是弱势群体。因为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惧流言,更别说造谣的人通常也欺软怕硬。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和小苗没怎么受到流言侵扰,大概也是因为这几年知青们在这里建立起了很高的威望,并没有和村民打成一片。
对于自己需要仰望的存在,村民们在传闲话的时候也是会仔细衡量一下的,传闲话的后果他们能不能承担得起?
其实农村的道德要求和价值观,完全可以加以正面引导,成为当地的村规民约,成为整个村子向上的动力。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是负面压制,弊端很多,优点几乎一点也没有。
苗书莘伸手拍了他一巴掌:“什么时候了,你竟然走神?你要是再不解释一下,大队长就能联想到咱俩儿孙满堂了。”
陈知言:“……”
他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说道:“小苗说的没错,我俩清清白白,就是一起租房子合住而已,没有别的。小苗一个人住,知青院的人都不放心,我是大家派出来陪她的代表。住在杂物房里。”
大队长一脸的不可置信:“不是,你俩看着跟老夫老妻似的,你告诉我你俩是真的没事儿?”
陈知言:“您看错了!我们是真清白的。小苗是我们知青院的小妹妹,大家都担心她一个人住不安全。”
苗书莘:“……”
原来是这样哦!
大队长挠头:“行吧。不是,你俩挺般配的,怎么就不能一块儿过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