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当满级大佬穿成小可怜儿(299)+番外

作者: 爱吃草莓的小橙子 阅读记录

她甚至还拿出了一个大背篓,把这些锅碗瓢盆都装在背篓里。

以后这个背篓也是用的上的东西。

她们这个知青点,饭都是各做各的。但是厨房只有一个,里面有两个灶,大家排队轮流做饭。

有的人等不及,就拿两块石头垒个简易灶,自己随便煮点吃。当然,这个前提是,你得有个锅。

据说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也是一起做饭的,但是饭量有大小,条件有好坏,让大家都一起吃的话,肯定会有人占点便宜有人吃点亏。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分开还是更好一些。

纪珊插队的地点,是东省云徕县怀庆公社十里梁生产队。

十里梁是个小山村,因为背靠一座叫十里梁的小山而得名。

整个生产队一共不到100户人家,自然条件不算好,算得上穷乡僻壤,到这儿插队的人,并不是很多。从68年到73年,一共来了六批知青,加起来才二十多个人。

她们这一批来了5个,除了她和赵红霞,还有一位叫张翠翠的姑娘。两个男同志一个叫沈大伟,一个叫姚志军。昨天来的路上,大家互相介绍过,知道名字。

知青点是一个很大的院子,69年才建起来。

68年第一批知青来的时候,是分散住在老乡家里的。那时候知青政策刚刚颁布,村里人一方面是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也不知道这帮城里孩子能在乡下待多久,所以就让他们先在老乡家里借住。多少给点房租就行。

后来,上面明确知青政策一时半会的停不了,要求各生产队每年都要做好迎接知青的准备。

再加上隔壁小王庄出了事,老乡们也不同意让知青继续住在自己家了,十里梁这才组织社员修建了这个知青院。

男知青一排房子,女知青一排房子。相对独立。厨房和男知青的房子并排,前后开门。男知青和女知青用起来都很方便。

按照这儿的院子结构,一进知青院的大门,是一道迎门墙,迎门墙和男知青那排房子的山墙是平行的,但是迎门墙比山墙宽,往左右两侧又延申了一点,能遮挡视线,基本上能保证男知青和女知青的隐私。

进门往左走是男知青的住处,往右走是女知青的住处。

男女轻易不会乱串,尽可能避免遇到有人衣衫不整这样尴尬的局面。

知青院的位置在村边上,背靠小山包,面朝生产队。

全土坯结构。

旁边不远处就是大队部。

这个选址,大概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知青的安全,毕竟靠着大队部呢;另一方面是防止外来知青胡闹,离村民还有一点距离。

任何一个群体里都有好人有坏人,知青里也不全是好人,害群之马同样不少。

十里梁没出过什么乱子,知青们的整体素质还行,遇到村里的姑娘小伙子示好,没感觉的就认认真真的拒绝了,没出过那种吊着人要好处的事儿。也没出过耍流氓或者硬赖着别人非要嫁的事儿。

但是隔壁小王庄是个事儿窝,给整个公社总结出了很多经验教训。

在小王庄,知青来的第一年,就把老乡家女儿的肚子给弄大了,这人还不想负责。

老乡咽不下这口气,直接报了公安。知青因为流氓罪被带走了,但是老乡的女儿也因为这件事名声全毁,后来生产的时候一尸两命。

这个悲剧不光给老乡们敲响了警钟,也震慑了知青们,让双方都变得小心了不少。

第222章 天选炮灰只想活着(2)

毕竟大家还要长期相处,所以还是要努力使关系变得和睦一点。

六年里,十里梁一共来了20多个知青,成功回城的,只有一个,就是原主的便宜二姐纪春梅。她68年来,69年就回去了。

但也就这么一个特例了。

纪家姐妹四个,纪春梅是最受宠的一个。

她出生在1951年,出生后不久,本来靠捡垃圾、打零工、拉洋车维持生计的城市贫民夫妻纪庆东和罗小芳,进了轧钢厂,成了正式工,端上了铁饭碗,社会地位水涨船高。

本来并不受宠的纪春梅,家庭地位也一跃超过了长女纪冬兰,成了纪家夫妻眼里的福星。

但是她再受宠,纪庆东夫妻还是盼望能有一个儿子。生了纪春梅4年多之后,罗小芳才再次怀孕。

她对肚子里的孩子充满期盼,甚至通过肚子的形状和孕期表现,坚信自己怀的就是个儿子。结果,原主出生了,还是个姑娘。

纪庆东夫妻的失望和迁怒可想而知。他们连名字都没给原主起,直接叫她小三子。

生了原主不到一年,罗小芳又怀孕了。这回她心态调整好了,大概是觉得自己怀孕也很简单,这个不行就再生一个,所以,当她又生出一个女儿的时候,并不怎么失望。

对这个刚出生的老四,也算疼爱。延续老大和老二,给她起了个名字叫纪秋菊。

在给老四上户口的时候,他们才想起来,老三也没上户口呢,一块儿上了吧。

当时,上户口的同志问他们:“老三叫什么?”

两口子愣了一下,然后腆着脸大言不惭的说:“纪三。”

排行老三,没毛病。

这里要特别感谢那位上户口的同志,他觉得一个女娃叫纪三太难听了,就给写了个纪珊。

还特意跟纪庆东两口子解释说:“女孩子还是要有个好听的名字,就叫她纪珊吧。姗姗来迟的姗。”

嘴里说着姗姗来迟,落笔却是意兴阑珊。

但是纪家夫妻不知道啊。后来,他们还拿纪珊的名字去炫耀,显得他们给女儿起了个有文化的好名字,“她那个珊,就是姗姗来迟的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