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当满级大佬穿成小可怜儿(332)+番外

作者: 爱吃草莓的小橙子 阅读记录

大家听的直点头,觉得纪珊这个说法最合理。但也有点不对劲,砍树动静也很大的,怎么就没人发现呢?

大部分人都有一种探究欲,喜欢把事情往神秘的方向靠。这棵大树被大家谈论了很久,成了十里梁一大不解之谜。

知青们每天忙的不可开交,既要从事劳动生产,又要规划粉条作坊的未来,希望能把小作坊建成一个食品加工厂。这样的话,现在这个小院子就不行了,还得建厂房,保证原料供应,还要打通销售渠道。

还要抽时间学习看书。

可以说是非常充实了。

大家经常要聚在一起讨论事情,聚在一起学习,感情也更好了。

这年秋天,秋收过后,郑学敏怀孕了。

纪珊拱火:“这一看就不知道心疼妈妈,早点来好不好,学敏姐秋收还能松快点,还能换个轻松的活。现在来,啧啧。生出来就打屁屁。”

她的好朋友赵红霞和张翠翠跃跃欲试:“对对对,你们要是舍不得,我们来动手。”

大家笑成一团。也冲散了郑学敏这个准妈妈内心的忐忑。

怀孕了,新手夫妻当然是高兴的,但是内心也是不安的。他们自己都还是无根的浮萍呢,能照顾好孩子吗?

王富芝说道:“咱们知青院这么多人呢,还能治不了一个孩子吗?而且,说实在的,咱们现在的收入也还可以,衣食无忧,还有余钱。宝宝肯定不会饿着冻着。你们也别担心,别紧张。咱们先把宝宝需要的东西准备起来。”

大家都跟着点头。接着就要开始考虑,宝宝需要什么呢?

第245章 天选炮灰只想活着(25)

纪珊表示:“我知道。我家隔壁的大嫂生小孩的时候准备了不少东西,我都见过。”

陆旻轩:“那你说说看,都要准备什么?”

“奶粉、尿布、摇篮、小衣服、小被子。”

纪珊想了想,这个年代,大概也就这么几种东西了。

王富芝点点头,说道:“我今年回家探亲,回来的时候带两袋奶粉过来。”

李雪梅说道:“咱们有不穿的旧衣服,都拆洗一下,洗干净给他做尿布。听说旧衣服做尿布更好,更软。”

姚志军:“咱们去找卖筐的大娘买个摇篮。”

耿栋:“衣服和被子怎么办呢?”

这个真的让大家挠头了。他们现在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家里带过来的,或者偶尔买一件,还真没人会做。他们的手艺,顶多衣服开线了缝几针,或者打个补丁。

要做一件新衣服,大概得找村里的大娘帮忙了。而且还得想办法淘换棉花。

纪珊倒是会做,只是这项技能没有暴露,大家不知道而已。她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听郑学敏说道:“我写信回家,让我爸妈把侄子侄女小时候穿过的衣服寄过来吧。小孩子,小时候也没必要一直穿新的。”

耿栋和耿家断开了,她和娘家还没有断。出嫁的女儿,也没有断的必要。嫁人以后,本来就是当亲戚走的。

大家都点点头,别说小孩子了,大人也没法一直穿新的。

没过多久,郑家父母就寄来了不少小孩衣服,基本上从刚出生穿到两三岁的样子。他们还寄来了一袋奶粉和二十块钱。女儿在外地生孩子,如果他们一点表示也没有,那也有点不像话了。

女婿家里分家的事他们也听女儿讲了,他们本来是想上门给女儿讨个说法的,偏心也没这么偏的。但是女儿不让他们管,说是不分东西不养老,挺好的。

郑家父母就觉得郑学敏傻的没边儿,你说不养老就不养啊,万一那俩没脸没皮的赖上你们怎么办?

不过还有他们在呢,耿家要是以后想耍赖,也得看看他们同意不同意。嫁出去的女儿,他们能帮的有限。但是帮着说说话,必要的时候闹一闹还是可以的。

耿栋没有给家里写信,等到孩子出生了再报个信儿就行了。联系的多了,说不定家里还以为他示弱了,想从家里要好处呢。

74年底,回去探亲的人多了好几个。女知青这边,王富芝、赵红霞、李雪梅都要回去,男知青那边,陆旻轩、韩潇、沈大伟也要走。

今年他们分到的东西比去年多,别的不说,今年生产队养的猪多,分到的猪肉就不少,可以直接做肉酱了。

杀猪的那天,整个十里梁欢天喜地。听着猪猪的惨叫,十里梁的社员群众高兴的不得了。

大家都眼巴巴的在旁边等着,一边拿大盆接着猪血,一边讨论着猪的肥瘦,给猪身上的每个部位都做好了安排。

“这猪耳朵大,一只耳朵就能切几盘。我最喜欢耳朵上的脆骨,吃起来咯吱咯吱的,真香!”

“这个猪头炖出来肯定好吃。”

“肥肉真厚,先炼油,油渣用来包饺子,贼香。”

大家一边说一边咽口水。

场面有种乱哄哄的热闹。

在随后的几天,十里梁上空飘荡着各种各样的肉香。

知青点分到的肉,一部分做了肉酱,一部分做了肉肠,再留一点点用来包饺子。

回家探亲的人,不用留下包饺子的肉,纪珊作为过年时候的厨房大管家,给每人多分了一根肉肠。

做大厨其实挺好的,主要负责调味儿和指挥别人干活,轻松的很。

74年,知青点没来新人,到了年底,还是他们这群人一起过节。

在被灶火烘烤的热乎乎的厨房里,锅里的水汽弄得屋子里雾蒙蒙的,大家聚在一起说说笑笑。

气氛显得特别温馨。

十里梁的生活越过越好,但大家心里,依然企盼着可以早日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