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当满级大佬穿成小可怜儿(335)+番外

作者: 爱吃草莓的小橙子 阅读记录

不然的话,一封信可能要拐好几道弯才能到当事人手上,联系起来太费劲了。

这三年,十里梁的淀粉厂已经渐渐走上正轨,社员们感谢知青们做的贡献,和他们相处的非常融洽。比如,他们吃的蔬菜,现在都是生产队每日免费提供,根本不收钱。

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之后,大队长直接给他们都放了假,让他们专心复习。

到县城去考试,也是生产队安排拖拉机给他们送过去的。

十里梁这几年发展的好,年年评先进,再加上需要运送货物,所以争取到了一辆拖拉机配额。

那段时间,大队长的嘴巴就没合上过。看的纪珊都为他担心不已。她悄悄跟老陆吐槽:“大队长的嘴巴以后不会就闭不上了吧?”

老陆就陪着她笑。

纪珊觉得,他根本就没听清楚她说的是什么,只是看她在笑,所以就跟着一起笑而已。

这几年,十里梁一共又添了3个知青,把之前的空缺都给补上了。小朋友们来了以后,老老实实的跟着上工、复习,让干什么干什么,贼听话,一个出幺蛾子的人都没有。

张翠翠有一次好奇的问新来的小知青:“咋这么老实呢?”

对方回答:“十里梁凶名在外,据说知青一旦表现不好,立刻就会被告到知青办,到时候别说回城了,就是回去了,也得给你撸下来。”

张翠翠:“……”

哪儿来的谣言?

但是,有一说一,效果是很好的,威慑力是强大的,误会就误会吧!

第247章 天选炮灰只想活着(27)

考试完,大家在等成绩的同时无所事事,就开始对答案。对了就欢呼,错了就叹气。

纪珊安慰人:“录取,看的不是绝对成绩,看的是排名啊。你们要这么想,咱们复习了这么长时间,基础打的还算扎实,比大部分人都有优势呢。”

大家点头:“有道理有道理。”

可不就是有道理嘛,最后大家都考上了啊。

77年,有404所高校参与招生,570万人参加高考,27.3万人被录取,录取率只有5%。十里梁的知青全部都考上了,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大部分人都选了离自己家乡比较近的高校,只有耿栋夫妻选了离家很远的京城。

陆旻轩和纪珊当然也是回京的。

等到录取通知书下来,知青们就陆陆续续的返城了。

报到之前,要先回家。

回家,是下乡知青的执念。

和家里关系好的,是为了成全彼此的思念。

和家里关系不好的,也需要回去做个了断。

知青点就剩下了耿栋一家三口,陆旻轩和纪珊。

耿栋夫妻没有回去。回去干嘛?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回去说不定还得遭一番嘲笑。

“当初走的时候不是挺干脆的吗?有本事永远别回来啊。”

这种话,大概有人能说得出来。

还不如在知青点过完年直接去京城呢。

壮壮已经两岁半了,提前过去,看看能不能找个托儿所。

75年下半年以后,他们就从淀粉厂领工资了,也攒了一些钱。现在,他们对未来满是憧憬,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这几年,耿栋就是每年年底给家里寄点粉皮当年货。毕竟,就算再偏心,爸妈也养大了他!

耿爸耿妈也没再给耿栋寄过钱。只是壮壮出生的时候,寄来了一些棉花和布。

大家都遵守了当初的分家协议。

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耿栋和郑学敏都往家里写了一封信,他们在信中写道:“我们马上就要离开十里梁,开始新的生活了。以后不必再往十里梁寄信了。等我们到了新地方,安顿好了,会给家里写信报平安的。”

纪珊不回去大家都知道原因,早就和家人决裂了嘛。回去也没地方住,还不如等着快开学了再回去,直接去住宿舍。

老陆不回去,大家也都知道原因,陪着纪珊呗。

也不知道这俩人闹哪样呢。除了这俩当事人,别人都默认他们是一对儿。

此刻,陆旻轩和纪珊在厨房里聊天,俩人相对而坐。

周围很安静,只有柴火燃烧发出的噼啪声。

“你什么时候回京城?”陆旻轩问。

“过完年吧。回去之后直接去学校,我是不打算再回家了。你呢?什么时候走?”

“和你一起走。”

纪珊无语,怂死你得了。

她问:“你这两年怎么不回去探亲了呢?”

这家伙76年底就没回去了,今年竟然也不回家过年!

“我爷爷奶奶去年就已经回了京城,他们现在很好。我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他们本来是想派人来接他的,但是他拒绝了。

他要是回去了,还怎么追媳妇儿呢?珊珊愿意和自己一起回去吗?他们是在公社结婚还是回去结婚呢?珊珊会不会不愿意嫁给他?

这些问题都要考虑。

索性他就不回去了,等着珊珊回城的时候,他再跟着一起回去好了。反正不管怎样,他始终陪在珊珊身边。

咳咳,主要是不能让别人靠近珊珊。

纪珊:“……”

累了,算了吧。单身也挺好的。

陆旻轩:“珊珊,这两年考上大学的,肯定有很多是回城知青,还有脱产工人,这其中可能有一些是抛妻弃子的混蛋,人品没有保证的,所以,大学期间,你一定要擦亮眼,最好不要谈感情……”

如果你想找对象,能不能考虑一下我?

后半句还没说出来,就看见纪珊啪唧一下,整个人趴在桌子上,有气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