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当满级大佬穿成小可怜儿(45)+番外

作者: 爱吃草莓的小橙子 阅读记录

颜岩和叶祁一向和知青们没有交集,所以依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练习题。

高考那天,天气非常寒冷。叶祁穿着颜岩给他特制的棉袄和羽绒服,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冷。

之前颜建国就眼馋叶祁的羽绒服,这回厚着脸皮借走了叶祁的一件旧衣,倒是也把自己裹得暖呼呼。颜岩自己就更不用说了。

高考的时候,小石头就被托付给了邵婶子照顾,她家除了她,还有俩儿媳妇,都有照顾孩子的经验,一共就3天时间,颜岩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这一年的高考,有人欢喜有人愁,甚至有人激动地晕倒在考场上被抬了出来。

78年2月,颜岩和叶祁都收到了清大的录取通知书。

颜建国也考上了本省的一所师范大学,会计大叔全家都乐得不行,在这个年代,也在村里摆了宴席庆祝!

他拍着叶祁的肩膀,真心实意地道谢:“要是没有你们,我家这小子还不知道怎么样呢,现在好了,他考上大学,以后自己就能给自己挣一份前程。叔谢谢你。”

“瞧您说的,您还跟我客气,我这么多年也没少受您照顾啊。”

叶祁的畜禽都已经在年前全部处理完了,家里之前也没弄多少东西,这会就能和颜岩轻装上阵了。他把行李都打包好,买好车票,和颜岩带着孩子提前到了京城。

本来邵婶子还劝颜岩,先把孩子留在村里,她帮忙给看一段时间,会计大叔家的婶子也能帮着看,等小两口在京城安顿好了再回来接孩子。

颜岩婉拒了她的好意,她不想和孩子分开太久,而且她也有把握可以安顿好孩子。

俩人告别了生活了二十年的小村庄,带着孩子和全部家当,奔向了京城。

第33章 60年代小透明(21)

78年的京城还保留着一些历史遗留的底蕴。

因为来的早,并不急着去清大报到。俩人先在城里找了家招待所住下,第二天去拜访了四位早已回京的老人,他们在回到京城之后,给颜岩写了信,告诉了颜岩他们目前的住址和电话,方便颜岩进京后去找他们。

四位老人中,韩教授已经彻底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仝教授不服老,接受了清大的聘请,回学校任教,说起来,还会是叶祁的老师。

王教授比他们年轻,也选择继续工作,在京大任教。

倒是宋伯,他以前在部队工作,现在虽然平反了,级别恢复了,但没有恢复实职,也退休了。

大家见到颜岩一家三口,都非常高兴。尤其是小石头,现在已经能跑能跳,说话清晰,而且嘴巴又甜,大家一见到他就高兴。

“你们俩要上学,孩子怎么办?”韩教授问道。

“我们打算先买房子,看看能不能把孩子的户口落下,再给他找个托儿所。他马上就两岁了,明年就能正式上幼儿园了。”颜岩说。

“现在的托儿所都是面向单位职工开办的,是给职工的福利,小石头要去,恐怕有点困难。”韩教授说道。

“我知道。先找找看,行不行的先试试呗。能找着最好,找不着合适的,我先休一年学,把孩子安顿好了,明年再入学。”颜岩说。

都不是什么大事。甚至这个学上不上,对颜岩也没大影响。

韩教授显然不这么想,她看着仝教授说道:“你给俩孩子想想办法。”

又转向颜岩说道:“实在不行先把孩子放我这儿。我每天也是闲着,小石头正好给我做个伴。”

颜岩不太想麻烦她。便说道:“还是先找找看。看孩子挺累人的,能入托还是让他入托吧。”

仝教授接着说道:“我这儿帮你打听打听。两三天就能有消息。过两天你打电话过来看看结果。”

颜岩赶紧道谢。行不行的,都是老人家的心意。

说完了托儿所的事,宋伯又问道:“你们想买什么样的房子?”

叶祁看了一眼颜岩。颜岩说道:“城里的,独门独户的小院,四合院最好。”

这会说的城里,就是二环以内。一直到世纪末,五环都建起来了,京城人还是管进二环叫进城。

“那可不便宜啊。”王教授感慨道。

“我们这几年也攒了点钱,应该够买套院子的。”叶祁说道。

宋伯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这个妻管严,聊天这么会了,他就一直坐那儿看着颜岩,什么事都是颜岩说,这会终于开口了。

“行,我们帮着打听打听。”宋伯说道。

此后几天,叶祁和颜岩带着小石头在京城闲逛,他们离开村庄,也不必再藏拙,都打扮得体,男的英俊女的漂亮,宝宝又粉雕玉琢,一家三口走在路上,吸引了不少目光。

他们在逛的同时,也在打听哪儿有院子售卖。

没过两天就在后海旁边找到了一套合适的小院,挨着一个保存完好的王府,一进的院子,方方正正的,三间正房、东西各两间厢房,独门独户,这个时候要价还不到1万块。主人要出国,所以才想着卖掉。

颜岩二话没说就买了下来。户主看她爽快,也很高兴,还帮着给小石头落了户口。

颜岩在小院里转了转,不得不说,原主人打理的很好,屋子看着还很新,屋子里面也收拾的非常干净。

户主说:“这里的家具都是新的,我也是刚回京城,买了这些东西。现在有个出国的机会,我就想出去看看。这些都送给你们,别嫌弃。”

叶祁赶紧道谢,这些东西看着就很不错,他们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嫌弃呢。正好省了很多事,不用再去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