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当满级大佬穿成小可怜儿(490)+番外

作者: 爱吃草莓的小橙子 阅读记录

筱竹:“……”

也不算太少见,很多进了福利院的孩子都姓党。

老陈:“她这动员工作不好做,是得发愁。说起来,五几年就有知青下乡,但那是自愿的,很多人是因为在城里实在无所事事,还吃不饱饭,所以主动下乡。老刘家那大儿子你还记得吗?他就是主动去的,63年的时候,正长身体的大小伙子,吃不饱饭,就报名去了兵团,听说那边条件还挺好。那时候乡下日子比城里好过。但是这两年城里的条件已经好一些了,很多人就算是没工作,勉强也能吃上饭,那谁还愿意下乡啊?现在乡下可比城里苦。但是不去又不行,下乡变成强制的了。老孙家二儿子那一个班级,一锅端,一个都没留下,全给送走了。谁见了知青办不躲着啊?她可不得发愁。”

老丁:“让不让我说完?”

老陈:“你说你说。”

老丁:“她这回发愁,不是因为动员工作难做,是因为姜凤英。”

陈筱竹:“她又咋了?”

老丁:“按照政策,姜凤英不是该下乡了吗?但是党主任觉得,这个人去了乡下,纯属给老乡添麻烦。一是她特别倒霉,最近她天天出状况,听说不光脸上留了疤,嗓子也坏了,说话跟砂纸磨墙似的,特别难听。虽说运气这种事儿有点不靠谱儿,但是咱还是得说。党主任觉得,就她这运气,到了乡下也干不了活,还得占用为数不多的医疗资源。而且,哪怕她真的一点活也不干,老乡们也不能真眼睁睁看着她饿死,不管是好的赖的,总得给她吃饭,等于她还白占了人家的粮食。党主任说了,她要是把姜凤英派下去了,那是对不起老乡。”

筱竹“噗哧”一声,这虽然不算是个笑话儿,但确实挺好笑的。

她说道:“党主任觉悟高啊,她说的有道理。”

老陈也跟着点头,补充道:“我听说,有人去北郊插队,知青们挣的工分都不够,生产队只能给他们赊账,每个人都欠了生产队一屁股债。”

筱竹:“那得还吧?”

老陈:“那谁知道呢。要是每年的工分都不够吃,债只会越欠越多,啥时候还啊?最后可能就是不了了之。”

老丁敲敲桌子。

老陈:“咳咳,然后呢?“

老丁:“然后啊,她不光点儿背,她还品性不好啊。党主任又担心她到了乡下,不光帮不上忙,占用资源,还担心她会祸害老乡家的东西。之前不是就有过这种情况吗,有的知青下了乡,不会干活,挣的工分少,吃不饱饭,就偷人家老乡的鸡吃,还有的把人家养的狗都给宰了。党主任担心她也会这么干。就不太想让她下乡。”

筱竹:“所以呢,姜凤英就能逃避下乡的事儿了?”

1955年,北京青年杨华等人组建了第一支垦荒队。从左至右为李连成,李炳恒、庞淑英、杨华、张生

第360章 防火防盗防闺蜜(14)

老丁:“那哪能呢!党主任就为了这个发愁呢,她不想让她去,但是按照政策,她又应该去。所以,党主任就琢磨着,能不能让姜家换一个人去,只要去一个就行。但是,这话她也不好直接跟姜家说啊。虽然顶替下乡这种事儿也常发生,但那都是各家关起门来自己解决的,知青办只要结果,可没插过手。”

筱竹:“……”

好家伙!

姜老三要是知道了可不得直呼好家伙。这辈子他不想助人了,还有外力推着他去助人呢!他们家能替姜凤英下乡的也就是他了吧?

老陈:“其实党主任说的也有道理。知 识青年要到农村去,到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但也不能明知道她不是个好的,去了有可能损害到老乡们的利益,还坚持让她去吧。农民兄弟招谁惹谁了?”

筱竹:“虽然党主任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现在大家都把下乡当‘受刑’呢,都知道下乡就得吃大苦头,想方设法的躲呢。如果一个人倒霉一点儿,人品差一点儿,就能躲避下乡,那别人不得纷纷效仿啊?反正躲过去就行了,大不了等事情过去了,再变回来,再想办法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

老丁若有所思。她觉得小竹子说的特别有道理。

“的确不能把垃圾人往农村扔,但是也不能让一个人因为她是个垃圾反而得了好处,那对好人来说就太不公平了!”

陈筱竹频频点头。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不能让她一个人带坏了机械厂的风气!

老丁悄咪咪:“那把她下放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样说起来,大西北的戈壁滩就挺合适的。”

老陈无语:“按照你们这个逻辑,她去哪儿都不合适啊。最艰苦的地方也有人吧?那她要是害人呢?就算是那地方没人,让她去放牧,那她要是害牲畜呢?这样一个人,放哪儿都不能让人放心啊。”

老丁:“……”

筱竹:“……”

说的也对啊,这样一个反社会人格的东西,谁知道她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就会炸呢!而且,她还有可能无缘无故的就会使坏啊。

她赶紧仔细翻了翻世界线。妈呀!太恐怖了!

上辈子原主插队的地方,接二连三的出状况,都是姜凤英搞的鬼。关于原主的谣言还只是她看不起人、性格不好,可能是因为姜凤英还要和她打交道,所以没有传特别离谱儿的东西,只是让她被人孤立而已。姜凤英也踩着她立了个好人设。

但是,姜凤英一手操控的村里其他几个姑娘的谣言,可都是带颜色的,只是因为她们对雷书润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