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当满级大佬穿成小可怜儿(529)+番外
杨文珍:“知道了,那我走了啊。”
李晓西:“走吧,路上慢点骑。靠边骑啊,别走中间。”
原主骑车有个毛病,马路有多宽,她就敢占多大的地方,蛇形前进,曲里拐弯。南北大道上,她一会儿在东边,一会儿在西边,神出鬼没。明明只有十里地,按她这个骑法儿,能走出十五里的距离。每次出门李晓西都要叮嘱一遍。
这个妈妈,说她不疼孩子,那是假的,但这个疼爱,是有条件的,你必须在她划好的圈里生活。她有自己的一套准则,在她的准则内,怎么样都行,一旦脱离了她的准则,那就必然得给你拉回来。想出圈是不可能的。
至于把孩子强行留在这个圈里是好是坏,她并不是太在意。
不说她这个女儿了,就是杨文远这个儿子,待遇也是一样的。到了年纪就得结婚,选媳妇也得按她的标准来找。她要找个老实巴交听话能干的儿媳妇,上辈子高中毕业、长相端正俊秀的杨文远娶的就是个大他两岁、黑不溜秋、贼听婆婆话的小学毕业生。
并不是外貌歧视和学历歧视,只要俩人看对眼,这些都不是问题。
问题的关键就是,杨文远本人并没有相中,他相中的是另一个,但是李晓西不同意,因为那个姑娘“一看就娇娇赖赖的,肯定干不了活,过不了日子”。成全一门亲事可能有难度,但要搅黄一门亲事,那可太简单了。
反正最后,杨文远被逼娶了李晓西相中的这个,倒是也踏踏实实的过了一辈子。媳妇是真老实,杨文远也没什么花花肠子,搭伙过日子呗。至于他心情好不好,会不会有遗憾,李晓西才不管。
她表示:“过日子讲究个实在,高兴不高兴的又怎么了,日子长了,都一样。”
从家到学校,骑车的话需要二十多分钟。其实不算远,但是他们这儿的人将路上的时间视为生命的浪费,没人愿意每天骑四五十分钟的车。有这个时间,他们宁愿串门聊天喝茶侃大山。
大多数人平时除了下地干活,连村都不出。
她自行车的后座上还绑着一袋粮食,拿到学校后勤那儿换成馒头票,一斤二两粮食换成一斤馒头票,直接用钱买票也可以,但是全家都是节俭的人,哪舍得花这个钱,家里又不是没粮食。
学校食堂有专门的教师窗口,除了卖馒头,中午还提供一个素菜,教师专供,需要先从后勤那儿买专供老师的菜票,再用菜票买菜。如果想改善生活,就在宿舍生炉子自己做饭。
住校生们这会儿都还吃不上菜呢,就是食堂提供的馒头配上自带的咸菜,一吃就是一星期。因为没有油水,也没有蛋白质,青春期的孩子为了吃饱饭,一顿能吃好几个馒头,个个都长得非常敦实。
老师和学生泾渭分明,就连厕所都有教师专用厕所。其实和学生厕所是一样的,只是用的人少,所以要干净很多。不像学生厕所,粪水横流,连个下脚地儿都没有。
她们的宿舍是一排砖瓦房,每人一间,男老师一排,女老师一排,位于教室和学生宿舍的中间地带。
学生们放学回宿舍的路上还会经过此地。
杨文珍到的时候,宿舍区这边已经有几个人到了。
她挨个和大家打了招呼,心里呼了一声好家伙,这些老师,好几个身上都有故事。这个小小的小镇中学,真应了那句老话:“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第392章 亲妈后妈都不当了(7)
这两排教师宿舍,住的都是年轻的老师,年龄大的也不过二十五六岁,年龄最小的是一位小白花型的女教师,去年分配过来的,只有19岁。
住单身宿舍的老师不一定是单身的。只是学校住房有限,在分配的时候会优先考虑教龄,还会优先考虑夫妻双方都在学校任职的情况。
所以,有一些已婚,但是教龄不够长,另一半也不在学校工作的老师,就只能住单身宿舍了。
这批年轻人中,女老师的条件普遍还可以,比如和文珍教同一个班的代数老师孙明霞,就是个性格大气五官也大气的明艳美人,身量不算高,不到一米六,但是体态匀称,穿着时下流行的套装,灰色的西服裤子,白衬衫,灰色马甲,看起来非常干练。头发是及肩的长度,上半部分用发卡固定住,下面的头发散开,看起来又清爽又妩媚。
再比如和文珍一样教几何的张春玲老师,小白花长相,微胖,肤白,眼睛细长,戴眼镜,说话细声细气,走路慢条斯理。
还有教语文的郑晓燕老师,短发,干练,五官端正。
当然了,也有稍微差一点儿的,有位女老师稍微有点龅牙,还有一位仪态不好,身体过于板直了,看起来就像块移动的大木板子。那是从头到脚一条线,走路都不能让她打一点儿弯儿的。但人家长得不难看。
和这些女老师比起来,男老师们就过于磕碜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刻苦学习影响了身高,这群年轻老师,男女都算上,平均身高最多一米六。真的没有更多了。
男的女的站到一块儿,差不多都是一般高。都没法儿按高矮个排队。
教初一数学的一位男老师,长得倒是挺好看,但是个子矮,还有点驼背,看着就像个小鸡崽子一样。穿着宽大的衬衫和肥大的裤子,走起路来两只胳膊稍微架起来,一扭一晃的,像只大肥鸭。
杨文珍推测他是故意这样走路的,因为这样显得他没那么瘦弱,好像身姿更粗壮了一点。
还有一位历史老师,长得倒是白净,五官也不难看,头发还有点自来卷,一副小奶狗模样,但是他有颗门牙缺了一半。偏偏又爱笑,导致他整天笑得扭扭捏捏,比大姑娘还羞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