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当满级大佬穿成小可怜儿(56)+番外
从这刻开始,他和老家的联系,大概就断了吧。
收到这份声明的时候,秋收基本忙完了。顾老大看到除了这份声明以外空荡荡的信封,心里对老三失望极了,又替二丫和爹娘感到寒心,这是不养二丫了,连爹娘也不要了啊!
顾老大将信递给老爷子。
老爷子沉默了一会,说道:“我就当没这个儿子了。从今天开始,咱们都当没这个人。”
老太太听的直抹眼泪,她也不明白,老三出门当个兵而已,怎么就把自己当成这样了。
他刚当兵那几年,老家还时常给他写信寄东西,他也会回信,虽然没寄过东西,但是大家也没说啥,毕竟那时候当兵条件也不好,能吃饱饭就不错了。
后来他成亲,结婚前给家里写信,让家里给他寄东西。两位老人也为他高兴,给他寄了一些结婚用品,衣服被子之类的。此后,他就没再回信。
后来二老再写信,他也没再回过。全当老家的父母不存在了一样。生了二丫以后,直接让人给带了回来,连句话也没有,更别说给二丫抚养费了。
“狼心狗肺的东西。”老太太恨恨地道。从这以后再也没提过顾老三。
二丫正式成了顾老大的女儿。从此以后,家里人也不再叫她二丫,就只有一个女孩,叫什么二丫。
顾家人聚在一起给她起名。顾老大说:“我就希望孩子能长长久久的平安快乐。”
不知道为什么,和前途无量之类的美好愿望比起来,他更加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这似乎是他心底的执念。
于是,老爷子拍板了,就叫顾长安。
长宁:“……”
慢慢的,二丫这个小名被大家遗忘了。所有人都叫她安安。
上辈子,原主不叫这个名,叫顾悦。
1955年平静的过去了。
1956年,整个村庄显得更加忙碌,家家户户都牟足了劲干,家里多养了畜禽,下地更加勤快,连一些以往不会种的荒地,也被开垦出来种上了土豆红薯。
稍微有点闲暇,还组织起来去挖深井储水,顾爱民想办法弄来了水泥,给井底做了防渗处理,井上盖上盖子免得蒸发。
长宁也凑了一把热闹,她找到一个适合打井的地点,缠着爸爸在这里挖储水井。顾爸爸拿她没办法,就在这里开挖。
在哪儿挖不是挖呢?大家就在这里一起挖了起来,结果挖着挖着,底下出水了。
大家伙:“……”
挖完了这个,接着问:“安安,下一个在哪儿挖?”
安安一脸无辜,带着大家这儿一个那儿一个的挖,一共挖了7个,有3个出水了!
见差不多了,安安也不再指挥,只说自己玩够了,不想再去看挖井了。
大家也觉得心满意足,毕竟多了3口井呢。又把原来吃水的几口井轮番往下深挖了一下,确保出水量。
在原来的水库所在地周边也种满了树,希望能有阴凉帮助减少水分蒸发。
劳动人民的智慧真的不容小觑。
第39章 被白莲姐姐害死的妹妹(5)
时间就在大家热火朝天的劳动中向前推进。
1958年初,农村开始重新进行户口登记,顾长安拥有了正式户口,成了老大顾大山和李小娥的女儿。
顾老大还心机地把她的出生年龄写小了一年,从52年变成53年,生日就是她被送回老家的那一天,9月18日。从此,这个孩子就是他和媳妇亲生的。再也不是被父母抛弃的顾二丫了。
户口登记的时候,本来顾老大是要和爹娘登记在一起的,安安状似无意地说了一句,“一个户口本养一只猪,两个户口本养两只猪”。
顾老爷子、顾老大:“……”
俩人对视一眼,跟登记的人说道:“虽然我们住一起,但我们已经分家了,应该分开登记。”
登记的人:“……”当我没听见孩子那句话吗?
不过能多养猪,谁会拒绝呢?
负责登记的是公社派下来的,也是附近村子里的人。小伙子没啥坏心眼,反倒是挺憨厚,在别人家登记的时候,也会状似无意的说这么一句,一时间,村里人全都分家了。
哪怕一家几个儿子住一起的,也都单独立户,一下子多出好几头猪,美滋滋。
后来大家一起聊天,说起人家养的猪多,二爸一脸羡慕,说:“要不是三木和小二年龄太小,我都想把他俩分出去。”听的大家嘴角直抽。
这两年,顾家地窖堆满了粮食,每隔一段时间就搬出来晒一晒,确保粮食没有坏掉。种的棉花一点也没有卖,一部分晒干留着,一部分被纺成了布。
家里每年都养五头猪,连安安都和堂哥堂弟一起,挎着小篮子去打猪草,帮忙喂猪。
家里还有二十几只鸡,三个孩子经常挖蚯蚓捉虫子回来喂,下蛋很勤快。
所以,哪怕粮食和棉花都没卖,收入也着实不错。
58年秋天,人民公社正式开始。村庄改成了生产队,顾家村变成了红旗大队。顾爱民由村支书兼村长变成了支书兼大队长;大队又被划分成几个小队,每个小队任命一位小队长,方便大家开展劳动竞赛。
土地开始收归集体所有,大家去地里劳动,挣工分,年底分粮。一等劳力10分,二等劳力8分,老人和小孩5分。
大炼钢铁也开始了。因为之前早有准备,家家户户都提前买好了备用锅。自愿上交一个,对公社有所交代;私下再偷偷藏起来一个,省的炒菜都没得用。顾家还买了几个铝盆,烧水煮粥都是好的。
家里养的畜禽在秋天之前就处理完了,只留下了允许的配额。安安家留了两只猪,6只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