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当满级大佬穿成小可怜儿(571)+番外
杨文珍:“不会啊。桑老师住学校宿舍,只有过年的时候回老家待几天,除非他过年那几天来,其他时间我们不可能不知道的。”
杨文珍想了想,两手一拍,说道:“瞧我这记性!前段时间他刚来了一趟。然后回到我们镇上就跟大家说,他和颜玉荣同志结婚了。我同事特意打电话跟我说这事儿来着。”
大爷大婶儿们立刻就抓住了重点:“前段时间?”
杨文珍:“是啊。他还跟大家说,他和颜同志在过年期间就确定关系了。只是没办婚礼,所以就没跟大家说,但也是事实婚姻。没想到颜同志怀孕了,他赶紧就去领了结婚证,结婚证上的日期还是按照事实婚姻的日期算的呢。”
大爷大婶儿:“!!!”
一团乱麻似的信息逐渐拆解开,突然一瞬间,仿佛醍醐灌顶,所有的线索都联系起来了!
这特么就是个冤大头啊!
根据他们的推断,事情的真相应该是这样的:
①颜玉荣和桑文登的关系,是桑文登一往情深,泥足深陷,而颜玉荣只是偶尔给他点似是而非的暗示,跟他保持着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暧昧不明的关系,勾搭着他拿点好处,那些包裹可以为证,顺便一旦出了事,还可以找他给自己兜底。这次的结婚证就是证明。
②颜玉荣勾搭有妇之夫小张领导,俩人勾搭成奸,小颜珠胎暗结。那段时间,小颜没来单位上班,说是生病了,可能就是躲在家里想办法处理肚子里的孩子去了。
③小颜和小张的关系被人发现了。前段时间,谣言传的沸沸扬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颜找桑文登兜底,俩人领了结婚证。小杨同志说桑文登前段时间来过一次省城,应该就是那个时候。还有小张和妻子离婚,应该也是这个时候。人家发现这男人靠不住,一脚把他踹了。
④小颜把这场婚姻当儿戏,就是为了解决流言。桑文登却想假戏真做,和小颜绑在一起,为此,主动写了文章公布俩人的关系,想借助舆论的力量把双方绑在一起。甚至不惜给别人养孩子。也有一种可能,自宫那事儿是真的,不然还真有点不好解释他这种上赶着给别人养孩子的行为。当然了,也可能他爱颜成痴,只要俩人能在一起,别的他都不介意。
⑤本来事情到了这儿,就算消除了隐患了,别人追问起来,他们也可以给出恰当的解释。虽然别人可能不信,但是在逻辑上,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谁能想到呢,半路杀出了一沓照片,把几个人拼命想要捂住的糟污事儿全都给揭发了。并且因为桑文登的操作,小颜在整个事件里成了最大的过错方。本来要是没有他的话,她和小张是同样的过错方,操作得当的话,责任全推给小张也不是没可能。
好家伙!这样一捋,桑文登同志不但是个冤大头,他还是一根儿搅屎棍子啊!
当然了,这事儿也不能怪他,毕竟他不清楚事情的全部真相,在未知全貌的情况下,以为自己这么做是为颜玉荣好,是为了帮她填补漏洞,没想到,却是挖坑儿把颜玉荣埋了。小颜名声尽毁,以后大概也就只能和桑文登在一起了。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在一起”就是他的最终谋算的话,他也算是成功了!
再进一步深思,小颜可能也未必知道事情的全部真相。在这件事情里,所有人都受到了不好的影响。
那究竟是谁在幕后下黑手呢?难道真的就是热心群众看不惯他们这种行为,偷偷摸摸的主持正义吗?
几个大爷大婶儿把事情基本上捋清楚了,虽然还有一点点疑惑,但是也不影响他们重新恢复了吃瓜精英该有的淡定。
小张和小颜固然可恨,桑文登也并不那么值得同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罢了。
抓不住幕后黑手虽然有点遗憾,但是人家做的也没错,这种事情,确实伤风败俗了,不正之风必须遏制!
他们看大门的也是有正义感在身上的!
樊莉她们几个比起这几位老人精还是差了点事儿,一直处在吃到了新瓜的震惊中,最终的落脚点是:
“看来凡事还是要多听多看多观察,不要人云亦云,要多开动脑子思考。”
“报纸上说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不要撒谎,不要虚荣,一旦被拆穿,那丢脸就丢到外太空去了。”
在这件事情上,桑文登丢的脸不比颜玉荣小!
大爷大婶儿们随声附和:“对对对,你们说的很好。你们小年轻的,能通过这件事得到一些启发,以后少走一些弯路,那就很不错啦。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爱情的美好固然要追求,但还是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找到合适自己的人和位置,这样人生才能平坦顺利!才能不拧巴,不犯蠢!”
他们总结道:“人啊,既不能活成桑文登,也不能活成颜玉荣,当然了,也不要活成小领导。”
他们还能说什么呢,这其中的龌龊,又不能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小姑娘们听,那不是荼毒人家的耳朵吗?不能这么干!说几句好话鼓励就对了!
杨文珍的落脚点和大家都不一样,她说:“我发现哦,这种一波三折的故事,是特别好的文学创作题材。我们学校那位老师,最开始写了桑文登和颜玉荣的爱情故事,还是匿名的,好几家媒体发表呢,赚了不少稿费。后来桑老师亲自下场,那就更厉害了,别的先不说,这波稿费桑老师是赚到手了。”
看着在场众人若有所思的表情,杨文珍再接再厉道:“本来这个故事就有那么多人在看呢,这要是出一个续集,故事情节一下子就反转了,你们说,会不会吸引更多人关注?就算不是实名发表,只是借鉴其中的故事情节,应该也有许多人买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