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当满级大佬穿成小可怜儿(654)+番外

作者: 爱吃草莓的小橙子 阅读记录

他们家是真的不热。院里的花草都是她种的,夹带了一些从其他世界带来的能调节温度的植物,夏天会特别舒适。保证她爷爷奶奶来了就不想走。

谢秉琛:“你说的有道理。”

售货员听见这父女俩的话,一脸无语,略带鄙夷。什么人呐这是?拿别人的钱包花别人的钱还这么理直气壮的?

本来还秉持着职业操守热情招待他们的售货员,立刻就换上了一副全世界都欠她钱的面孔,彻底爱答不理了。

谢锦父女俩对此视而不见,溜达着又走了。心里明镜似的,就他俩这对话,售货员没有把白眼甩到他们脸上,也勉强算是个懂得情绪管理的人才了。

最后,他们只买了一些地方特产和布料。特产打算回去款待大伯,布料,谢锦打算亲自给爷爷奶奶做身衣服。姥姥姥爷都穿过她亲手做的了,爷爷奶奶也得安排上。

等他俩带着这点东西磨磨蹭蹭的回到家的时候,就看见好几个人进进出出,在往他们家里搬运东西。张永同志果然不愧是他大伯随身携带的人才,就他俩闲逛的这会儿工夫,都不算一个完整的下午,人家已经买回了山一样的一堆东西,正指挥着人往已经打扫干净的屋子里搬呢。

张永看见他们,立刻走上来接过了谢秉琛手里的东西,嘴上说道:“抱歉,这会儿有点忙乱,很快就好。要不,您先回房间或者去客厅休息?我沏好了茶,这就给您端过来。”

谢秉琛和谢锦对视一眼,点了点头。俩人都去了客厅,喝着张永端上来的,温度正合适的茶,饶有兴致的看着院子里忙碌的情景。在张永的指挥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效率超高。他真的是个人才!

此时此刻,就想挖大伯的墙角。但是她一条咸鱼,把人挖来干啥呢?总不能专门给她泡茶吧?她敢保证,要是用温度计量一下,张永端上来的茶水温度一定在55度左右,是最合适饮用的温度。

70年代的窗式空调。十多年前我还见过有人在用这一款,可见质量不错。现在也有卖窗式空调的,是一体机。

第486章 70炮灰小知青(50)

在津门逛了两天,陪着谢秉仁重新熟悉了自己的家乡,谢锦父女俩就百无聊赖了。谢秉琛好不容易放假,又有了大哥这个移动钱包和张永这个万能工具人,那还等什么呢?出去玩啊。一行人就去了京城。

冯老头和老太太不想打搅人家团聚,借口自己老了怕累,婉拒了谢秉琛的邀请。

有大伯这个钱袋子在,谢锦在京城溜达着就买了几处房产。她自己都不用做什么,只要说“想要”就可以了。张永自会处理一切。

谢秉仁作为一个有全球视野的人,非常能理解她的“投机”心理,作为一国首都,只要这个国家的经济开始发展,只要时局不再大踏步的倒退,京城的房子涨价是必然的事情,而且是大涨特涨。而就他这段时间的观察分析,时局出现倒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房子涨价几乎成了必然。虽然以目前的经济制度,一时半会可能显不出来,但长远来看,这项投资非常值得。

退一万步讲,就算经济发展缓慢,自由交易依然受限,但随着人口的增长,房子会越来越紧俏也是一种必然。这项投资怎么看都不会亏。

就像当年他们初到海外,虽然没买房,但是买了很多地啊。那时候地还不值钱呢,现在看,转卖土地就能发财。当然了,他们也没卖地,陆续开发了一些,还有一些留着等新的机遇。

他看谢锦的眼光带着赞赏,看弟弟的眼神就略带嫌弃了。这么大的人了,脑袋空空啥也不想,还不如程程呢。

谢秉琛:“……”

招你惹你了,干嘛这样看我?你自己不也没想到吗,还是程程提醒你的。你五十步笑百步,好意思吗?

谢秉仁:“……”

好像也是这么回事。但他终究还是比弟弟强一点的,至少他迅速反应过来了,而弟弟一直没反应过来。

谢秉琛翻了翻自己干干净净的口袋,用行动告诉大哥,我没有钱啊喂。

谢秉仁:“……”

算了,他和憨憨的弟弟争什么高低呢?

这个时候的京城房价便宜的不像话,在谢秉仁的强大财力面前,跟白捡差不多了,有的小院不到一千就能拿下。

所以,一开始还是谢锦小打小闹的买,后来,谢秉仁干脆把这件事情交给张永去处理了,批量买房。他们又不盯着四合院,差不多的都要,如果能连片购买就更好。

虽然过户有点麻烦,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这些房子统统落在谢锦名下,以后不管是出租,还是拆迁,亦或者自己搞开发,都是不错的选择。

他们在京城玩了十来天,也终于等来了谢锦的祖父祖母,一起来的,还有大伯母,大堂哥,还有二伯的长子,排行老三的三堂哥。

那天中午,谢锦他们到首都机场接机。这时候还没法直飞,一行人在香江转机,到京城的时候是下午两点多。

他们不到十二点就在机场等着了。

谢秉琛整个人都躁动不安,在那里走来走去,又紧张又兴奋又忐忑又期盼,根本就坐不下来。

谢秉仁理解他的心情,不劝不管不说教,全都由他去。

谢锦心疼爸爸,担心他的血压和心脏会不堪负荷,握着他的手陪着他慢慢走。

谢秉琛的目光悠远,没有焦距,似乎在回忆,又似乎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我好久没见你爷爷奶奶了,这些年,我甚至都不敢想他们。我怕我一旦开始想,就会控制不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