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当满级大佬穿成小可怜儿(704)+番外

作者: 爱吃草莓的小橙子 阅读记录

罗康也想让崽多感受一下胡同里过年的气氛,就答应了。

下午睡过午觉,她就带着崽去了邢家,她帮邢大妈和大嫂准备年夜饭。罗元璟就跟着邢大宝满胡同串,这样下去,崽有望长成新一代小胡同串子。

邢大宝是个合格的孩子王,而且特别会换位思考,他带着小元宝玩,也担心自己和他年龄差比较大,自己喜欢的,元宝不见得喜欢,就带着自己的发小们,把胡同里的小娃娃们都聚在一起玩,纠集了浩浩荡荡的一群小孩子,很是壮观。

要罗康说,邢大宝适合去搞幼儿教育。

家长们也高兴啊,孩子脱手了,自己做家务都更顺手了,不用担心孩子会捣乱。而且一群大孩子把小朋友们围在中间,前后左右都有人照应着,安全方面也有保证。

生活在四九城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工人,有固定收入,日子普遍比较好过,有的人家已经用上了黑白电视。

这一年的春节,还有特殊意义。京城电视台推出了首届“迎新春文艺晚会”,是个有点大联欢性质的录播晚会,胡同里有电视的人家也不吝啬,把电视机搬了出来,人群乌央乌央的就往电视那儿聚集,有的人连年夜饭都只吃了一半。

大家看着电视,聊着去年一年的变化,畅想着新一年的景象,大大咧咧的许愿,希望新一年能继续涨工资,还要多发点奖金。是的,这个年,大家过的特别开心,因为停滞了好几年的工资要涨了,而且还涨不少。这对于所有的工人而言都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邢大妈还悄悄的跟罗康说,等明年,他们家也买台电视机。以前老想着攒钱,现在大宝一考上大学,他们心里就松快了,可以稍微不那么抠搜了。

等到节目演完了,大家也聊的差不多了,罗康抱着昏昏欲睡的儿子,告别了大家,回去睡觉了。

第二天还要拜年呢。

初一在胡同里串门,初二回娘家。

罗康中规中矩的带了两桶茶叶,两瓶酒,两包点心,这份年礼不算顶配,但是绝不寒碜。而且,她的东西都是在老字号买的,品牌效应很明显。

今天大杂院里的外嫁女普遍都要回娘家,带回来的东西也难免会被大家拿出来比较,谁家姑娘带的礼物多,真孝顺;谁家姑娘带来的东西少,看着磕碜。罗康就是中不溜偏上,比往年少一点,但是没人说什么,毕竟谁都知道她离婚了,离异带娃日子不好过,比往年少一点点也正常!

而且,罗康又不是默默付出的原主,她可是长了嘴的。

“爸,妈,快看看,我排了好久队才买到的老字号茶叶跟点心,过年的时候人多,可不好买了,都是你们平时最喜欢的,我都记着呢。快尝尝,可贵了。别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什么东西都想着寄给我哥。他当兵那么多年,没往家里寄过一分钱就算了,怎么还老想着刮吃父母呢。简直不孝。我可是上了班就交一半工资的。”

“爸,妈,上回给你们买的新衣服怎么不穿啊。别舍不得。你们可是双职工,又没负担。你们也不要光想着给我哥攒钱了,他都成家立业了,自己还养不起自己吗?我一个人带着孩子都不会花你们一分钱呢。他就更不应该让你们贴补了。”

罗父罗母:“……”

没等他们说啥,罗康带着儿子又出去玩了。

“我找小姐妹叙叙旧,让元元也见见她的大姨小姨们,都一年没见了。”

大杂院里年龄差不多的孩子,都是一起长大的,上下五岁浮动,都能玩到一起。虽然大了就各奔东西,但是个个都不生份,凑到一块什么都聊。

谁家公婆不做人,谁的对象是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窝囊废,谁家小姑子小叔子讨人嫌,谁家妯娌不是个东西,谁在家里有话语权,谁在家里干苦力,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谁家那片出了什么新鲜事儿,都能拿出来说。

几个人找个阳光地儿晒着太阳,叽叽喳喳没完没了。

这个大概是78年的节目。

一份古早节目单

第523章 一生要强的妈(32)

大家对于罗康离婚这件事接受良好,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对罗康的性格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要归功于蒋文明不做人。他一向眼高于顶,瞧不上大杂院里的人,别人又不是感觉不到。这会子他家出了事,又知道罗康已经和他离婚,大家都恨不得拍手叫好。

原主一个玩的好的小姐妹,性格和她类似,在家里的待遇比原主还不如,但是在孝顺父母这方面俩人倒是如出一辙。可见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了。

小姐妹的父母更是过分,自己的钱大部分都给儿子,大儿子二儿子平均分,老两口留下的钱经常不够用,要跟邻居借点才能过完一个月,倒也不多借,三块五块的。等到女儿回来看他们的时候,就让债主直接跟她说“你妈从我这儿借了几块钱”。原主这傻姐妹乖乖掏钱替老妈还债,又留下点钱给老妈生活。自己回家去省吃俭用。她没嫁人之前,所有工资全部上交,交了几年,等她嫁人的时候,老妈给她30块。把她气坏了,直接又还回去了。

“这点钱您就甭给我了,我也不要。一共30块,对外还说我拿您钱了。我也不给您说这话的机会。您记住了,我没要您的钱。”

撂下狠话,该孝顺还是孝顺。就落了一个“没要老妈钱”的名声。

她嘴上也经常说,“我妈也不知道心疼我,光想着我大哥二哥了”,但是作为全家最被薄待的孩子,她是最孝顺的。一边埋怨着老妈不心疼她,一边说“老妈养大我不容易”。嫁人以后,这家伙还每个月给爸妈5块钱。说好了每个孩子每月给5块,但实际上只有她一个人按时给。往后随着工资的增长,这钱还不断的往上涨。这还不包括她额外替父母还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