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当满级大佬穿成小可怜儿(75)+番外

作者: 爱吃草莓的小橙子 阅读记录

“行了,别得瑟了,我这儿还有点东西,是偷偷留下来的,给你了,你送给你孙媳妇吧。虽说人家是为了你这老家伙来修牛棚的,但我们也都跟着沾光了,出点份子也是应该的。”

“再说了,咱们现在回不了城,这东西也就没什么用。以后要是能回城,这些对咱们来说也就不算啥了。”

几个老爷子说着,从自己住的床底下拿出了各式各样的“藏品”,手镯、金条、项链……

当秦北墨又来看他的时候,老爷子把这些东西递给他:“给安安的,几个老家伙给你们定亲出的份子。”

“爷爷,这也太贵重了吧。”

“贵重啥,在这里,还不如俩馒头来的贵重。”

秦北墨:“……”说的也是。“谢谢几位爷爷。”

农村的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

要先大扫除,再请灶神,虽然这年头破除封建迷信,灶神像是贴不了了,但是大家还是会私下里拜一下。

劳动了一年的村民们正式闲下来,大队根据工分多少,给大家分粮食、发钱。

一个工分能换多少钱、多少粮,取决于大队的整体收入。收入高的大队,换的就多,收入少的,换的就少。

红旗大队是个富裕大队,大家的日子都还算好过。这些年,外面的形势对村子的影响不大,也就是村里多了两批人的事。

队里分给大家的钱是卖粮、卖猪、卖菜的收入,有的人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还得花钱从大队买粮食。村里养的猪全部卖掉了,这样大家分的钱会多一点。

队里每家都养了不止一只猪,家家户户到了年底,收益都还不错。长安家里两只猪卖了一只,另一只请人帮忙宰杀了,一部分留着自己吃,一部分卖给有需要的村民。

顾奶奶和顾妈都忙的不得了,要蒸几锅馒头,装进大笸箩,一直吃到正月初十左右。

要炸丸子,萝卜馅儿素丸子,也是一大盆。

要炸鱼,整条的炸两条,炸鱼块来一盆。

要炖肉,大棒骨、排骨、十厘米见方的整块五花肉、整只鸡,都放在一起炖,弄完了也是一大盆。

再卤一整套猪下水。

还要炒点花生瓜子。

年货都是吃的。

整只鸡炖熟了以后,顾奶奶还会用线给它绑一绑,固定住,弄成它还活着的姿态,和整条的炸鱼一起,都是贡品。供奉祖先。

供完了,它们再回到食盆里,完成自己作为食材的职责。

长安曾经问顾妈:“春节又不是不能开火,为啥要先把吃的准备一堆,整个年就一直吃剩饭!”

顾妈的回应是:“年后大家都走亲戚,得招待客人。总得准备几个菜吧,这些肉菜花的时间都长,来不及弄,现在准备好了,客人来了,再加工一下就行了。要是从零开始准备,就来不及。而且春节期间天气冷,放着也不会坏掉。”

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顾奶奶又追加了一句:“过年就是要吃剩饭,这说明咱们粮食多的吃不完。”

顾家招待客人的标配就是一盘猪肝、一盘猪肚、一盘耳朵、一盘猪蹄,内容可能会有变化,比如猪肝吃完了,可能会换成猪舌或者猪头肉;一盘炖鸡,就是那只大公鸡被切成块,盛两大勺和木耳或者蘑菇一起炖;一盘鱼,鱼块或者整条鱼,再过油热一下;用大块五花肉切片,搭配青菜炒。

每次来客人,根据客人的数量,会有6—10个菜不等。一会就能准备完。确实很快。

只是她家客人不多,大部分都进了自己的肚子。

今年除夕,顾老爷子发话,邀请秦北墨也一起来吃年夜饭。下午,秦北墨就来帮忙,帮着顾爸贴春联和福字,帮着顾妈包饺子,帮顾奶奶烧火,比谁都忙。

顾妈就说她:“瞧瞧人家,再瞧瞧你,就知道嗑瓜子。”

长安:“……活都让你们干完了啊。再说,饺子馅不是我调的吗?”

秦北墨就笑,他知道顾妈并不是真的要责怪安安。

晚上,在一家人吃饭之前,要先把贡品摆上,一只鸡,一条鱼,一块方肉。过年上供,除了供天地神佛,更重要的是供自家祖宗。

饺子煮好了也要先盛出几个上供。剩下的才能开吃。

年夜饭,二爸一家也过来一起吃,大家虽然分家了,但老爷子和老太太还在,年夜饭就还聚在一起。

顾妈先煮了一锅,盛出上供的,剩下的用盆装好,让秦北墨先给老爷子送过去,回来再吃。

怕饺子会凉,他一路跑过去的。

“爷爷,吃饺子,刚出锅的。你们吃着,我也回去吃了啊。”

说完放下盆就跑,不能让安安一家等着他。

第52章 被白莲姐姐害死的妹妹(18)

时间过的很快。

1970年春天,秦北墨的房子动工,不到两个月就盖好了。砖木结构,三间正房,两间厢房,两个人住,就算以后有了孩子,也够住的。

牛棚也经过修整,变得比较像样了。

这一世,因为长安和秦北墨对秦老爷子的照顾,牛棚里的老人都跟着好过了不少。

谭景和也没有找村里的姑娘帮衬,而是踏踏实实的下地干活,空闲时间就偷偷帮老人们捡柴挑水干杂活。

第一批来的知青,除了已经离开的顾媛,别的人都挺踏实。努力干活吃饱饭,等待回城的机会。

除了秦北墨和长安在一起了,其他人都一直保持着单身状态。后面来的知青被他们传染,整个知青点愣是没人谈恋爱。

他们的这种状态也让村里有点想法的大姑娘小伙子们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