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彪悍小夫郎(128)+番外
现如今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府城,背后没有了方便乘凉的大树,韩泽玉决定重新扯面大旗,顺便用知识武装自己。
韩泽玉奋笔疾书,用他那缺胳膊少腿的狗爬字,记录下郑毅推荐给他的书名。
郑毅见识到了韩泽玉的“象形文字”,顿时惊为天人。
“韩老弟,你这手狂草写的真流畅,一定苦练了多年吧?”
韩泽玉谦虚的摆摆手:“一般一般,观赏性有余,实用性不足,我还得苦练楷书,毕竟学无止境嘛!”
跟臭棋篓子下棋,只能越下越臭。
两个文盲惺惺相惜,一个敢捧,一个敢接,一个夸的真心实意,一个吹的毫无负担,这俩人能成为朋友一点儿都不奇怪。
通过和学渣小伙伴的友好交流,韩泽玉重拾信心,跑去书局买了一本厚厚的《刑律四百六十条》。
写了一天八股文的苏时恩头昏脑涨,结果回到家,看到了正在埋头苦读的韩某人,顿时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后退两步,把门关上。
等待片刻,再把门打开,这次进门先迈右腿。
完了,这不是幻觉,他家玉哥儿真的在看书。
苏时恩凑到近前,瞄了一眼书上的内容,顿时大惊失色,谁家好人没事儿的时候看刑律呀?
韩泽玉学的太过投入,忘情的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根本就没空搭理他。
苏时恩一把抱住韩泽玉,语带哽咽,颤声道:“玉哥儿,你是不是又闯祸了?别怕,跟夫君讲,咱们一起商量对策,我去给你善后,实在不行咱就找个深山老林躲起来……”
韩泽玉打断相公的无端猜想,这话说的越来越离谱,很不利于人民内部的团结友爱。
“打住!何以见得就是我闯了祸?我可是遵纪守法的良民,现在学习刑律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约束自我,避免你去大牢里给我送饭。”
苏时恩闻言松了口气,擦掉额头上吓出的冷汗,幸好还知道要约束自己。
真不愧是他家夫郎,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他的承受能力。
韩泽玉那三分钟的学习热情被打断,也不想继续看了,他又不用做状师,慢慢研究就可以。
这时候他才想起来关心苏时恩:“相公你怎么出汗了?是虚汗吗?快让我看看哪里虚,我就说最近怎么总缺课呢!要不让陈嫂给你炖个十全大补汤,不用羞涩,咱俩一起喝。”
苏时恩手忙脚乱的扒拉开某人的咸猪手,他是额头冒冷汗,解他腰带做什么?光天化日之下,门还没关呢!就不能注意点儿影响吗?
再说那十全大补汤为什么要俩人一起喝?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韩泽玉可还记着某位骑射成绩第一名的优等生,擅自减了他的晚间互动课程,小心眼儿又爱记仇的他表示:此仇不报非君子!
优等生苏时恩深知他家夫郎的本性,只得无奈妥协,答应晚上给他补课,这才勉强平息了某人的怒火。
可问题还没解决,苏时恩需要一个答案,为什么终极学渣会主动学习律法?
对此韩泽玉可有话说了,摆事实、讲道理,滔滔不绝的从各方面、多角度、深层次的论述学习律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听了韩泽玉的辩解,苏时恩才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从他刚刚的长篇大论之中,苏时恩提取到了两个关键信息,一是他家玉哥儿正在谋划一件事,二是他之所以学习《刑律四百六十条》就是为这件事做铺垫。
简言之,韩泽玉学习刑律是为了更好的钻空子,民事纠纷好解决,无外乎破财消灾,可一旦触及到律法,那就不是钱财能轻易解决的。
私人恩怨可以偷偷套麻袋,或者像对付苏家那样,装神弄鬼吓唬一番。
可要想在明面上做些手脚,最好还是明晰了界限才好下手。
其实韩泽玉也没想干嘛,在哪儿混总得懂规矩,毕竟他可是个有边界感的老实人……
第118章 盗版书籍
韩记食肆的一号分店开始试营业阶段,这次他们不做自助餐了,改为了小区食堂的经营模式,卖小份菜。
菜品都是很小的一份,想要吃饱的话,最低四文,四文钱能买到两个杂粮馍馍,还能喝到免费的骨头汤。
若想要吃好的话,四十文都打不住,因为店里的菜品种类丰富,价格低廉,一小份也吃不了几口,因此就会给人一种多吃几样也不贵的错觉,不自觉的就会多拿上几份。
这都是后世之人总结出的经验,无需借鉴,照搬照抄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业,这要是还能失败,都不好意思自称是穿越人士。
这次的试营业依旧是三天,打八折,单人单次消费满二十五文的送一个鸡蛋。
一号分店的顾客群体主要是码头上的工人和靠岸补给的船只。
在这附近摆摊的不止一家,但他们售卖的大都是些小吃和早点。
韩泽玉买过摊位上的吃食,味道一般,只能说是价格便宜,量大管饱。
有一家卖包子的手艺还不错,在韩泽玉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的劝导之下,最终选择弃暗投明,撤了自己的包子摊儿,去韩记食肆做起了白案师傅。
理论派大师韩泽玉,指导老师傅学习新的烹饪方式,水煎包、灌汤包、烤包子……
老师傅觉得自己当真是遇到了贵人,在韩记食肆工作,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夏天不畏酷暑,冬季不惧严寒。
最关键的是小韩老板愿意无偿的将绝世技艺传授于他,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反正老师傅认为自己做不到如此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