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彪悍小夫郎(239)+番外
“别聊了,以后有的是机会,爹娘还在老家等着,做晚辈的别让他们苦等。”
苏云松分得清好赖,连忙打蛇随棍上,一边附和着大嫂的话,一边跟众人礼貌道别。
罗清文几不可查的蹙了下眉,面上还是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
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小可怜,韩泽玉连忙将小手绢塞了回去。
怕被人误会他生活作风有问题,天地良心,他这可是剧情需要。
苏云松身边一如既往的带着两名小厮和一位中年车夫。
这都是苏王氏派来保护苏云松的,其实也算是变相的管控。
不过苏云松不在意,他们这些外人也不会多嘴说什么。
万一苏王氏觉得他们是在挑拨离间母子情,那他们多冤枉啊!
乡试发榜后,随即会举办一场鹿鸣宴。
府尹大人亲自主持鹿鸣宴,邀请本次的新科举人参加。
主持和参与过本次乡试的一众官员也悉数到场。
苏云松学聪明了,这次他入场后就调换了座位,理由是他是亚魁,坐在解元旁边不合适。
苏时恩也以兄长的身份夸奖他懂规矩。
鹿鸣宴对于各位新进举人来讲非常重要,罗清文也不想因小失大。
苏时恩无所畏惧,忽略掉苏云松的暗示,他就稳稳当当的坐在罗清文身边。
亚元挨着解元,多么天经地义的事情。
除了必要的应酬外,罗清文就没见苏时恩的嘴停过,你是来拓展人脉的,还是来吃回本的?
话说这种人是怎么考中亚元的?难道他的文章和本人的秉性相差甚远吗?
苏时恩吃的不算多,只不过是昨晚体力活儿做多了,有些累而已。
他看这席上的菜色还挺补的,就没忍住多吃了几口,看某人那没见过世面的无知嘴脸。
鹿鸣宴后休息一晚,一行人启程返乡。
金宝儿还特别应景的送了一面锦旗给苏时恩。
这锦旗是她们店里的新产品,正好借着秋闱发榜的契机,让新鲜出炉的亚元替他们打个广告。
待几人回到青山县的时候,发现大街小巷的人都在议论秋闱新进的举人老爷。
苏家真是深藏不露,三年前一举拿下两个秀才名额。
想不到短短三年之后,两名举人老爷横空出世,苏府本就豪富,这下更是改换了门庭。
要苏时恩说,改换门庭可不是简单的事情,那需要几辈人的积累。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就苏员外那样为了争夺家产不择手段,亲戚间弄的老死不相往来。
这情况靠谁改换门庭?靠他家苏老员外吗?
苏万里不知道自己正被长子狠狠吐槽,自打接到消息后,他就亢奋的睡不着觉。
命人安排宴会,他要为两个儿子接风洗尘。
苏王氏心中五味杂陈,刚刚得知儿子中举且名次靠前后,她激动的不知所措。
可听说苏时恩竟然比她儿子考的还好,她整个人当即就不好了。
短短三年而已,他怎么就变得如此优秀了?
难不成那个搅家精还真是旺夫命?
唉!大意失荆州,当初她不该急于求成,应当找大师好好给他们合个八字。
身份地位水涨船高的兄弟二人还收到了来自县衙的嘉奖。
县太爷那个铁公鸡拔毛了,真是难得一见。
他们的生活也是好起来了,因为苏万里自掏腰包给他们发放了一笔大额奖学金。
身为嫡母的苏王氏也不能假装木头桩子,该给的还是得给。
趁着四下无人之际,苏王氏偷摸给儿子加钱。
虽然在排名上差了一点点,但是咱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坚决不能认输。
话说这大红包原本是给她儿子和女婿准备的,想不到竟让苏时恩得了去,真是郁闷死了。
还有那个王通也不争气,竟然考不过一个乡野村夫的弟弟,真是凭白浪费了她的好资源。
第219章 人杰地灵云山村
县太爷和师爷对饮,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师爷看着面前的四个菜:拍黄瓜、花生米、红烧鱼、韭黄炒鸡蛋。
再品了口杯中的果酒,这酸酸甜甜的味道,绝对是韩东家送的中秋节礼。
由此配置可以看出,老爷是真高兴了,不然这酒他能留到小年再喝。
不得不说,县太爷是真抠门儿。
三十岁那年,参加恩科中了举人,没钱、没势、没门路,到了三十二岁才派官。
在青山县地界一待就是十一年,错处没多少,功劳也不多,年逾不惑,升迁无望。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即使是政声清廉的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也有十万两白银的进账。
可人家是五品知府,他是个毫无背景的七品知县,他哪敢伸手啊!
苏家那样的豪富,他更是不敢轻易招惹。
有孝敬的他就拿点儿,索要贿赂他是万万不敢的。
因此田大人虽然抠门又窝囊,政务上也没什么建树,但在百姓间的官声还是挺好的。
若不是那韩家小哥儿异军突起,在税收和农作物种植上均做出卓越贡献。
更是在去年承包了几条土路的维修,给他的政绩添砖加瓦,他都混不上考评良好。
今年随着政绩考核下发的虽不是升迁文书,但好歹也让他官升一级。
田大人现在是从六品知县,也算是顿顿都能吃上四菜一汤了。
一晃眼,他也是当祖父的人了,本想着他的仕途也就这样了,没想到此次秋闱竟然给了他一个偌大的惊喜。
一个县能出一个举人,已经算是教化有方,完全能够充当地方官员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