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小丫鬟(128)

“那大家都回去休息吧。”锦娘道。

罗玉娥又在绣房的隔间帮陈小郎的底下多垫了一层稻草,用手摸了一下更暖和了,才去自己房里。

这般过了七八日,风平浪静,众人才放心下来。

此时已经要过小年,爹娘已经停了早点摊,他们明年准备再在甜水巷附近找地方干,毕竟现在的店铺总是涨价。

早起是罗玉娥做的早点,熬的猪肚阴米粥,这是安陆人常吃的,她们也是在一家南北货铺买到的,很是欣喜。

吃了早饭,开门后陆续有人来取货,锦娘核对好货票后,让阿盈递给人家。

开张半个月,锦娘已经入账十四贯,阿盈看锦娘把绣好的蝴蝶剪下来,不禁好奇道:“姑娘,这也有人要吗?”

“有啊,这叫贴布绣,我进文绣院当了绣头之后,别人教我的。前面绣巷也有人专门卖这个,我打算做一盒,年底若是有人让我做绣功,直接缝上去就好了。”锦娘现在也不后悔去周家和文绣院。

在周家,她是发奋了三年,练就了她低调内敛,在文绣院她学会了反思自己,学会怎么管理人,知道你处在什么位置该说什么,到了什么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

不过,她想要的布料这里没有,就去瞿凤英她们家去选去,阿盈赶紧把她的披风披上,主仆二人很快就过来了。

“我要看看云霞色。”锦娘让伙计拿出来,她刚挑完出来,竟然见到了熟人。

倒不是别人,正是以前的匡三哥,他正指挥人搬了不少彩缎上马车,锦娘看他现在采买的样子,应该是当上管事了。

不知道是不是周家要办什么喜事?

算算年纪,三姑娘十七,四姑娘十五,不知道是哪位姑娘?

坐在梳妆台前的四姑娘,正看着丫鬟梳着她的头发,她乌发顺滑如绸缎一般,镜子里的相貌更是清丽可人。

若榴笑道:“姑娘这头发生的真好。”

三年前,蒋放中进士,外放州府当官,三姐还小,周家也不愿意三姐嫁出去受苦,就延迟了几年,这次蒋放回来婚事也要操办起来。

只不过周家已经不如以前了,三姐的嫁妆听闻总共才五千两,两千两置办嫁妆,压箱底才三千两。到了她可能就更少了,但是好歹她保住了大姐的命,如此她也不必嫁过去辛苦做填房了。

可惜,梅表姐一场风寒要了命,老太太那儿缠绵病榻许久,她如今也只能借老太太那里栖身。如此,爹和蒋氏算是看重她一些,毕竟老太太一去,她们都得丁忧。

“走,我们先去太太那里请安,再去老太太那儿侍疾。”四姑娘起身。

只是到了蒋氏的门口,见外面打帘子的丫头说里面是蒋氏娘家侄儿送节礼过来,四姑娘就先在次间等着,不一会儿就见一位锦袍少年走了出来,这少年玉袍金冠,相貌出众,让人见上一面就很难忘怀。

“四姑娘,这是太太娘家的十六郎君吧。”若榴道。

蒋十六,蒋羡?

周存之辈贬官之后,后来起复多亏了此人,四姑娘是在小说的番外篇看到过此人。说他年少时便是外相既美,内性又机敏,又说他为官权谋深沉、狡诈阴险、贪慕富贵、结交权宦,是个十足的大奸臣,当然最后下场也是很惨,连连贬官,最后客死异乡。

四姑娘去了正房,果然,见蒋氏笑靥如花。近来,蒋氏兴许是到了更年期,脾气很大,但蒋羡都能把她哄成这样,足以见人家的功力。难怪以前都是蒋延和蒋羡一起过来的,到现在却只有蒋羡来了。

“太太。”

蒋氏颔首:“孩子,如今你三姐的婚事我要忙,老太太那里让你多费心。”

实际上操持三姐姐婚事的人是嫂子张氏,二哥周存之外放,家中一切大小事都是她在打理,哪里用的着蒋氏,不过是她不愿意侍奉婆母罢了。

可四姑娘还得帮着圆:“太太辛苦,府上皆知,女儿不敢担费心二字,都是女儿本分。”

“嗯,见你这般懂事,我也放心了。好孩子,你侍奉你祖母这般孝顺,我和你爹也不会辜负你的。”蒋氏意有所指。

四姑娘心跳漏了一拍,这说的是自己的亲事了。

三年前,父亲约莫看中了韩效,然而人家这样的少年进士早就被集贤相选为女婿,只是那女子命薄,嫁过去一年就病殁了。

难道是他?

**

南方小年是二十四就过了,北方真是冰天雪地,锦娘就让陈小郎每日把门口的雪扫了就进门来。

锦娘今日绣了八只蝴蝶,都放在盒子里,她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对大家道:“今日咱们早些收摊,外头这么冷,肯定也没太多人过来。”

熟料,只见有人进来,她们朝外看去,见是个清凌凌的梳丫髻的姑娘,她手里抱着包袱,冒着风雪进来。

阿盈连忙上前替她拍打雪粒子,又去端了热茶过来。

“我们家夫人有一件缂丝的衣裳被扎破了,不知道能不能修补?”丫鬟道。

锦娘看了她半天才道:“四儿,你是四儿吗?”

虽然长高了不少,人也丰腴了一些,但相貌很熟悉。

那丫鬟惊了一下,她以前叫四儿,后来改名叫香茗,怎么这位娘子也知晓她的名姓,但她很机警,还是道:“请问您是……”

锦娘如今瘦下来,打扮也不同了,如今天色又有些黑,她想四儿肯定看不清楚她,故而笑道:“我啊,锦娘,你还认得吗?以前我们一起在针线房。”

香茗惊了一下,不可置信,二人互相说了各自的境遇,都唏嘘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