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兄弟们在一处说话,锦娘也和三姑娘在一起闲话家常,三姑娘对锦娘虽然不至于当亲妯娌看,但是也当亲戚相处,完全没有四姑娘那种居高临下施舍的好。
三姑娘道:“今年年底你们家就出了孝,明年便能参加解试了吧?我看明年汴京肯定又是人满为患。”
“可不是,幸而咱们都住在汴京,倒是省事多了。”锦娘笑道。
二人共同的话题反而不是蒋家,而是周家,三姑娘道:“二叔在阳羡买了一座宅子,还建了园子,打算再过几年就去那边养老。”
锦娘笑道:“真好啊,二老爷素来有钱,只我近来事情忙,很少给二夫人请安了。不知勤哥儿他们可还好?”
“好,勤哥儿是个老实孩子,虽说在读书上天分不多,但难得的本分。只是三房的日子不好过啊。”三姑娘就有些唏嘘了。
锦娘听她说起三房,就想起秦霜儿,倒是不避讳的问道:“三房如何了?上回三少爷过身,我们家十六郎还特地送了丧仪过去,说他家的遗孀哭的很惨。”
三姑娘摊手:“三嫂守了一年,就被娘家人接回去再嫁了。留下几个生了孩子的妾,让她们留下来照看孩子,有亲娘照看肯定比外人要上心。”
看来秦霜儿应该还是留在周家,锦娘心想除非找到一位良人,否则留在周家好歹性命无虞,衣食无忧。
寿宴开席,锦娘吃了一浅碗寿面,对桌上的这些荤菜都不是特别感兴趣。她以前就是太重口腹之欲了,有时候不饿都想吃,吃着吃着把自己吃胖了,要知道吃胖很容易,变瘦可是很难的。
之前已经带着孩子给蒋六老爷磕头了,锦娘吃到一半,遂下了席去看女儿。今日小团子穿的很正式,白底绣海棠花的抹胸,一件对襟绣折枝海棠团纹的褙子,白色的衩裤外系着粉色百迭裙。
“娘亲,我要出去玩儿。”筠姐儿看到她娘,立马伸出胳膊来。
锦娘笑道:“好,娘带你出去走走。”
这么热的天,待在这里也着实气闷的很。
本来准备带女儿去园子里转转,但想起园子如今已经赁给别人了,她只好在厢房前面的树下遮阴处教女儿认花。
“筠姐儿你看,这是绣球花,是不是好多颜色啊,红的,粉的,蓝的,和咱们家的花一样的。”锦娘指给女儿看。
筠姐儿小手就要去摘,锦娘连忙阻止:“不能随便摘花哦,你这样去掐花,花会疼的。”
“好,那我看,不摘。”筠姐儿背着手看。
锦娘立马夸奖女儿:“我家女儿好棒啊。”
母女二人在这里透气,此时席散了,这里也多了不少说话的人,她就听两个人道:“这六老爷席面办的不错,可他家大儿媳妇看起来粗使婆子似的。”
“是啊,他小儿子小儿媳像主人家,大儿子大儿媳看起来不甚体面。看来他们还挺偏心这小儿子的,对大儿子家不屑一顾。”
“可不是。”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嘛。”
……
这些话锦娘听了直摇头,在回程的马车上跟蒋羡说了:“你看反倒成了咱们的问题了。”
蒋羡气道:“她们斗法,倒是咱们被骂。”
“还好咱们住甜水巷,旁的不说,还真能远离是非,你也能安心读书。”锦娘如此道。
蒋羡不爱提这些家务事,知晓锦娘说的是对的,也很庆幸。
很快便到了中秋节,去年中秋因为蒋六夫人的忌日,没怎么过,今年锦娘决定好好筹备一番,先在从食店定了些酥饼点心,又在黄太太家里买了螃蟹鱼虾,新鲜的石榴、梨子等等。
绣铺里已经摆满了各色中秋用的香囊,挂着的衣裳,摆着的鞋袜。反倒是绣娘们都清闲了,阿盈还道:“中秋的生意都不是很好了。”
“其实只是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罢了,去年年成好,今年这属于是正常的。”锦娘笑道。
她还叮嘱朱绣娘和悯芝没活计的时候多歇歇眼睛,这俩却是停不下来。
生意冷清了些,连蒋羡都知道了,还对锦娘道:“要不要我帮你——”
“不用了,老是那么忙我也受不了啊。”锦娘心态很好,她从一开始的目标本来就是一年三百多贯左右。
现在她手上的现钱已经有三千贯了,提前达到自己的目标,如今赚的钱日常花销加提前还赊贷尽够了。
蒋羡心想娘子的心态实在是太好了,很少会有患得患失之感。
中秋家里过的很热闹,也有绣铺商会送礼过来,锦娘便把送来的礼分了一半给魏雄和罗玉娥夫妇,他们夫妻不知道为何,锦娘自己买的东西他们未必多喜欢,但是人家送的,他们就觉得占了天大的便宜。
中秋节礼彭三郎手头短缺,又上门求周济,锦娘对蒋羡道:“不如把咱们家还有些礼盒都拿给他吧,正好也不必他买了,如此一来,也不必要他还钱了,就当送给他的。”
蒋羡当然也不愿意一直充阔佬了,且朋友之间,钱财太过频繁,若一时不到反而生龃龉,他自己现下都是全靠妻家操持。对黄、刘还有状元家都是送的厚礼过去的,娘子亲自把单子给他看过,全部都是上好的,耗费不少。
尤其是前些时候,娘子把积攒的东西给他看,就是为了让他安心读书,这般精打细算,他也不能浪费。
故而把家里的八盒干果月饼那些打算给彭三郎带回去,不曾想彭三郎却有些嫌弃,他是世家子弟,这些一二百文一盒的东西哪里看的上。
蒋羡见他如此,也有些生气。